中医治痰咳,重调脾肺很重要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8-25
/ 2

中医治痰咳,重调脾肺很重要

刘德勇

四川省富顺县东湖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643200

现代化社会发展之中人们对于中医相关治疗措施的认识程度进一步提升,很多疾病采取中医理念进行治疗,能够收获较好的治疗效果,在这种情况下,中医治疗方式走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医治疗方式普遍具有临床疗效显著、副作用小、患者接纳程度高的优势,而目前来看,在很多疾病治疗之中,中医整体治疗效果确切,受到广大患者及家属的喜爱。痰咳之症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非常常见的一种情况,很多疾病都会导致患者有明显的咳嗽咳痰之症,很多人想到咳嗽咳痰,首先就会想到肺部疾病,的确,诸多肺部疾病会表现出咳嗽咳痰的临床症状,但从中医脏腑理论上来看,咳嗽咳痰之症,显然不仅受肺部影响,根据中医理论来看,痰咳之症不仅与肺部有关,同时也与脾有关,在治疗过程中自然应当调理脾肺。而说回到痰咳之症,咳大家都比较熟悉,而大家对于痰的认识往往是不充分的,中医所讲的痰,不仅包括大家比较熟悉的随咳嗽症状而吐出的粘液,也包括存在于机体之中,由于各种疾病所形成的无形之痰。关于中医如何治疗痰咳之症,想必大家还不是很了解,中医治疗该类疾病不仅重视肺部调理,同时更加重视脾肺同治。本文将针对相关内容进行详细介绍。

6125d464915cf_html_513bca1a22782ab9.png

咳嗽需重视,中医治疗效果佳

从表层含义来理解,咳与痰之间属于关系密切的一大类疾病中的两种症状,中医之中有痰症之症,所谓痰症,是指患者以持续咳嗽咳痰为主要临床症状同时伴有胸闷、纳少、体胖等其他临床表现的一种症候。此类患者在进行舌诊和脉象分析时会发现,患者舌苔薄腻,且脉象发滑,诊断为痰症的患者,在日常生活中需要更加重视调理脾肺。

我们上文中提到中医认知中的痰,不仅包括我们熟知的痰液,同时也包括各种疾病所致的隐藏于体内的无形之痰。有形之痰,瘀阻于肺部、气道之内导致肺部生清降浊功能受到影响,这会导致患者全身气机调节受限。而潜藏于人体各处的无形之痰对于患者健康影响更甚,当其存在于经络之中,会导致经络闭阻,全身气血运行不畅,这种情况下患者会出现,全身疲乏,肢体麻木等症状。而当机体内的痰淤堵于胃部之时,则会导致水谷精微升降受限,患者会出现恶心呕吐、消化不良、营养吸收不佳等症状。中医认知中的痰是一种危害全身健康的物质,很多疾病或不良生理状态都会导致痰的生成,尤其是在现代社会生活中,人们的生活条件不断改善,痰的生成更甚。

中医理论下痰主要由各脏腑功能失调所致。中医在诸多疾病诊治过程中,均利用其脏腑调和理论,而对于痰咳之症,同样也是如此,在对痰咳之症进行分析的过程中,我们需要了解中医对于痰来源的认识,中医理论认为肺部储存了痰液,而且并非生成痰液的源头,中医认为脾乃痰之源。脾和肺在中医理论中功能各不相同,但又互相影响,肺主气机调节能够有效实现气的升降,而脾则主运化,负责将各类通过胃肠消化所得水谷精微运送至全身各处,痰本身由人体内水湿之气形成,在这样的认识下,我们就能够了解到肺和脾都与痰之间有直接关联。当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因某些因素导致脾的运化功能失调时,水谷精微及相应的水湿之气在下降过程中受到阻碍上逆于肺并形成痰液。了解了这一机理,就可以充分去分析中医在痰咳之症治疗方面的具体措施。

中医在面对以咳嗽咳痰为主要症状的疾病时,需要根据其具体病因病机来进行辨证治疗,而上文中我们讲到痰咳之症与脾肺的关系,因此中医在治疗咳嗽咳痰症状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到脾肺同调。中医在面对以咳嗽咳痰为主要症状的疾病时,往往选择止咳化痰的治疗原则。而在治疗过程中可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选择药物治疗或其他治疗方式。关于中药治疗痰咳之症,可选药物方剂相对较多,其中二陈汤应用相对比较广泛,临床疗效确切,二陈汤由多味中药组成,该方剂中各药物能够各司其职,起到调理脾肺、理气和中的治疗作用,对于由脾肺失调所引起的痰咳之症,有较好的治疗作用。这一类型的痰咳患者往往存在咳嗽痰多、胸闷气喘等症状,而且患者由于脾失健运因而也存在一定的脾胃不和症状,所以患者往往不思饮食,同时存在恶心呕吐、体虚乏力的症状。

除此之外还有一类痰咳之症与患者脾气虚弱有关,这种类型的痰咳之症患者会表现出咳嗽、咳痰、腹泻、便溏、面色萎黄等症状。这类患者同样需要脾肺同调,不过在脾的调理过程中需要以健脾益气为主,所以治疗过程中可以重点选择有健脾益肺功能的中药组方。

除中药治疗外,中医穴位按摩也能够对脾肺失调所致的痰咳之症,起到一定的缓解治疗作用。在按摩过程中可选择天突穴、丰隆穴、云门穴三穴进行按摩,在丰隆穴按摩过程中,精确找到丰隆穴位置,使用拇指对该穴位进行点压按摩,按住穴位后顺时针揉捏该穴位,持续3~5分钟。对云门穴进行按摩时,选中该穴位,以双手拇指按压该穴位并顺时针转动,同样持续3~5分钟。对天突穴进行按摩时,选中天突穴,以食指指肚按压该穴位同时轻轻向下用力,反复按压该穴位。以上按摩方式均能够起到一定的健脾利肺功能,对于因脾肺失调而导致的痰咳之症,有相应的治疗缓解作用。

希望广大读者朋友们在阅读本文后能够了解到痰咳与脾肺之间的关系,认识到痰咳之症,对于自身健康的影响,了解有关脾肺失调导致的痰咳之症的治疗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