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特殊教育学校残障学生品德教育的问题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8-23
/ 1

在特殊教育学校残障学生品德 教育的问题分析

莫济萍

四川省宜宾市培智特殊教育学校

德育是针对学生群体的道德教育与培养,也就是政治思想和道德品质的教育,这是学生健康成长的条件和保证。在特殊教育学校中,残障孩子由于身心存在缺陷,所以在学习和对待事物上会出现片面、固化、难以理解的问题,而在学校与残障孩子接触最多的是班主任和老师,需要班主任的教育与管理,以德树人,引导和培育他们成为一个好学生、好孩子、好公民。本文以某一特殊教育学校为例,通过对学校的学生进行常见问题分析,总结班主任实施的相关策略,进行德育教育研究。

1、认知缺陷是基本的影响因素

残障孩子是折翼天使,存在某些一定程度的缺陷,特殊学校学生比较常见的是伴有不同的认知障碍,主要包括理解能力问题,表达方式不适当等。学校里每个班级会出现一种现象,班主任总会说“这个我教了很多遍了,他们还是不会”,“这个问题老师都纠正你几次了还是再犯”等等,例如低年级培智学生总喜欢向班主任告状,谁又打了他、欺负他,实质别人可能只是碰了他一下,又或者是和他打招呼、交朋友,但因认识不到事件的本质会产生误解。又如培智生总是会被欺负,或者学习事物很慢、固执,因为他们本身存在智力障碍使理解和表达能力弱,因而单纯、缓慢。所以不管怎么一直教可能他们都达不到像普通人一样的目标或能力,但通过老师的特殊方法和耐心、爱心的培育,他们也会有所改变,有所长。

2、行为习惯问题难以矫正

伴随认知障碍体现出来的行为习惯问题也会比较凸显。每个残障孩子的身上总会有各种各样的问题行为和坏习惯,认知缺陷让孩子们不理解或者不了解,会按照自己的理解和想法去做,自我中心重,其次是一种自我刺激,寻求舒适的感觉和满足。在部分学生身上会出现偷取行为、打架、课堂习惯与规则意识问题,他们没有物品归属的概念,矛盾激化与处理差,规则意识薄弱,班主任总会对这些问题不断教育、引导,还有培智生的清洁卫生习惯,自闭症孩子的攻击性与强迫症行为让老师头疼不已,例如李某某,只要她上课自言自语的自我刺激或者自己喜欢的事物没被满足时,她就会不停大声嚎哭,自己用头撞击,或者到处打同学,整个教学楼都充满惊慌和严肃的氛围。特殊教育学校的班主任往往总是在与学生斗智斗勇,寻找强化、替代、消退等矫正方法,练就十八般武艺,有着强大的包容心。

3、心理与情绪两极分化严重

外显行为是内显心理的表现,残障学生的心理都是存在问题的,因而会导致情绪上的激烈波动,有的是无法排泄形成自卑、抑郁、自闭等,有的全靠情绪发泄来缓解自己的情感,造就了不健康的心理问题,这是班主任最不好解决的问题之一。培智生大多都是自卑心理,言语表达较少、不愿意和不熟悉的人接触,如罗某某,刚来学校时,始终都只拉着妈妈的手,只要有其余的人在,他就抗拒任何人的接触与亲近,绝不言语,头一直低垂。培智学生性格内向,缺乏关爱和自信,总是认为大家歧视他们的缺陷,或者带着同情、怜悯的眼光看他们,如周某某总是会出现打架的行为,再多次观察和了解以后发现,他只是想以打闹他人的方式来获取他们的关注和认同。自闭症孩子则是情绪问题最突出,当事物违背了自己的意愿时,常用哭闹、攻击、自伤来发泄自己心里不满足的情绪,班主任常常会感到惊恐和无助。

残障孩子本身是意识不到或者无法解决自己的问题,需要班主任的正确引导和合适的教育方式,开展德育教育,培养健康的人格和道德品质,老师要多观察,研究学生行为背后的需求,为实施教育打下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