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特种作业人员培训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8-20
/ 2

浅谈特种作业人员培训

刘鑫楠 许茸

黑龙江百力劳务派遣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 150040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各产业呈现多层次、多元化的扩大,社会对具备专业素质的特种作业人员需求日益加深,如何做好特种作业人员培训考核,提高其自身的安全意识,是解决目前特种作业人员事故频发的关键。本文阐述了目前特种作业人员现状情况,分析了我国特种作业人员培训中存在的问题及相应的解决方案,探寻一条更加适应现今经济发展的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教育培训之路。

关键词:特种作业、培训、考试、现状分析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2021年版)、《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黑龙江省安全生产条例》等,生产经营单位的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经专门的安全作业培训,取得相应资格,方可上岗作业, 如特种作业人员未按照规定经专门的安全作业培训并取得相应资格,上岗作业的,其企业、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它直接负责人员处于相应的行政处罚。

特 种 作 业 是 指 容 易 发 生 人 员 伤 亡 事故,对操作者本人、他人及周围设施的安全可能造成重大危害的作业。直接从事特种作业的人员称为特种作业人员。据统计1500起特种作业伤亡事故分析来看,由特种作业人员原因所造成的伤亡事故数占生产安全事故总数的67.6%,死亡人数占69.46%。特种作业人员往往是企业的高危岗位工作人员,其日常管理、培训教育、安全意识和技能的培养是有为重的。

1特种作业人员安全培训现状

我国的特种作业人员培训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逐步完善的过程。根据《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考核管理规定》我国基本上形成了对特种作业人员培训、考核、使用的一套较完整的管理制度。特种作业安全培训考核更加规范,教育培训质量也得到不断的提高。东北地区作为老工业基地,有大量的生产制造业,建筑行业,需要电工、焊工、高处作业等特种作业人员,同时2020年至2021年受疫情影响,许多特种作业人员证件到期,新老特种作业人员基数大,市场前景美好。但现在企业管理意识不强、急于生产工作、员工着急下证从业,使得特种作业人员安全培训流于形式、重技能不重意识、培训形式单一问题日益凸显。

目前我省特种作业人员培训机构50家,黑龙江省43家考试点,考试分为理论和实操部分,注重特种作业人员理论知识的讲解和实际操作知识的掌握,更加注重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意识的建设。但是随着人才需求量的增大,部分机构和为了能最大限度增加培训量取证量占有市场份额,对于培训内容进行删减。有的机构对待培训上课不够严格,存在不培训,直接考试的现象。造成学员对理论和安全知识掌握不到位。而有的机构只针对于理论部分、培训,对于实际操作并没有安排学时培训,有的学员甚至在考试时才第一次实际动手操作,学员的动手能力差不仅增加了实操考试中的安全隐患,而且学员日后上岗操作也存在安全风险。培训机构不仅要加强理论教学水平,更要重视实操操作能力的培训,提高机构实操场地,设备等硬件设施,通过提高机构教学能力来吸引学员,让学员能够真正的学到东西。上级监管部门增强监管力度,对于通过不培训,直接考试等手段吸引学员的培训机构,要给予严厉处罚,使各机构之间形成良性竞争,促进整个市场处于良性发展的状态。

2特种作业人员安全培训问题分析

  1. 培训人员自身角度

培训学员普通的文化程度普遍不高,初中或高中文化水平以上即可报考,而文化程度在一定程度上左右了人在工作领域的发展水平。同时自身思想认识有偏差,因为受工作环境、劳动报酬及危险性等因素的影响,大部分从业人员都是因就业或生存压力而被迫从事特种作业行业,主观上缺乏认真学习、研究。

  1. 企业角度

企业培养特种作业人员是需要成本的,因而对此项工作认识不到位,对企业特种作业人员培训工作支持不够,给培训工作带来一定难度,尤其是一些效益不好的企业更为严重,再者企业内部缺乏有效的监督与运行机制,特种作业人员并不是取证上岗这一个过程,而且包含着日常培训、监督、反馈、改进等多个环节,闭环管理过程,是一个长期持续的管理过程,企业内部缺少科学、有效的监管机制,未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运行机制,从而造成企业内部特种企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和复审工作流于形式,不能够真正起到提高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素质的作用,达不到减少、预防事故发生,确保企业安全稳定生产的目的。

  1. 培训机构角度

部分培训机构不愿塌下心来认真研究培训方法、培养聘请优秀培训教师、创新培训手段,一味采用降低培训费的方式,以所谓“包过”、“低价”来吸引参训学员,未严格按照培训大纲要求开展培训,之后又肆意压缩培训学时、减少实操次数,甚至是替考作弊,置法律法规要求、学员的切身利益于不顾。同时教学手段缺乏创新,不注重实操部分的教学,赋予潦草,师资力量综合水平不高,大多数授课老师大多从技校、企业等非专业师资人员中聘请,既未深入从事过相应工种工作,也不见得具备相应的培训技巧和教学能力。

  1. 社会角度

受传统观念影响,高素质人员都趋向选择相对轻松的脑力劳动,大部分从事特种作业的人员文化素质、知识水平都处于较低层次。在实际工作中,不少人对培训的知识无法理解和消化,影响了培训效果,加上“劳动力不值钱”,就算是高级技师也仅勉强与普通白领相当,他们所付出的劳动强度、危险程度与收入不对等,故一旦有更好的选择就难以留下优秀的从业者。

3特种作业人员安全培训相应解决方案

针对企业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的现状,要搞好企业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工作,需采取以下解决方案:

3.1 搞好特种作业人员培训的宣传工作

各企业要大力宣传搞好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的重要性,要宣传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的法律、法规和标准,在全社会形成一种重视安全生产工作,特别是重视安全宣传教育工作的良好氛围,为企业开展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工作创造良好的群众基础。通过采取多种方式的宣传教育和执法检查,来提高企业领导和经营者对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工作的认识,特种作业人员提升自身行业的自豪感、优越感。

3.2 制定约束安全培训行为实施细则

出台符合地方实际的规范性文件,对培训机构的师资力量、办学场地、综合实力等予以明确,以利于监督管理及培训机构建设,明确考核参数、监督方式、持续改进。进一步规范培训机构的培训行为。各培训机构必须根据自身条件开设相应特种作业的安全培训,培训过程严格按照培训大纲开展,安监部门不定期进行抽查。此外加大信息化投入力度,建立健全信息化系统,利用信息化手段对培训、考核、发证的全过程提供服务。

3.3 企业建立良好的运行与监督机制

企业要根据原劳动部和国家经贸委下发的有关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管理办法和培训大纲要求,结合企业自身实际,制定出企业内部科学的安全培训实施细则,包含培训计划、目的、内容、时长、要求、考核、反馈等,除对特种作业人员按规定进行培训取证之外,还应把其日常管理作为企业安全教育培训重点来抓,并力求做到,建立一套良好有效地运行监督机制,从而推动企业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工作健康向前发展。

4 结语

特种作业人员的安全培训不同意一般岗位技术培训,事关企业员工生命和财产安全,不容轻视,企业领导认识到位、特种作业人员意识到位、配套制度完善到位、培训机构服务到位、考核机构严控到位、全社会关注到位、才能确保特种作业人员“安全”上岗,才能确保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工作科学有效地进行,从而达到提高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素质,减少和预防事故的目的,为企业实现长期安全生产创造良好条件,从而减少特种作业安全事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现状及对策,屈建峰、陈红萍(《工业安全与环保》2002年第28卷第8期,46-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