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提升山地反恐作战后勤保障能力的对策建议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8-20
/ 2

刍议提升山地反恐作战后勤保障能力的对策建议

景小明

武警后勤学院 研究生大队 天津 300000


摘要:后勤保障作为影响山地反恐作战能力的重要因素,必须深入研究影响山地反恐作战任务后勤保障的难点问题,科学制定应对问题的对策建议,才能有效提升山地反恐作战后勤保障能力,圆满完成山地反恐作战后勤保障任务。

关键词:山地反恐;作战;后勤保障;能力;


1.山地反恐作战后勤保障的难点问题

1.1后勤保障指挥压力大

一是事件发生突然,后勤指挥任务繁重。山地恐怖事件往往事发突然,实施山地反恐作战后勤组织准备的指挥活动和实现后勤保障决心的指挥活动时间非常紧张,加之后勤保障指挥较作战指挥来说就有相对的滞后性,尽管可以采取“平行作业”、“同步指挥”等方法压缩时间,但这种相对滞后的局面往往难以避免。与后勤指挥时限缩短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后勤指挥任务量的加大,从而使时间紧与任务重的矛盾更为突出。

二是参战力量多元,后勤指挥关系复杂 。山地反恐作战往往是由多军种协同作战,后勤指挥机构不仅要组织本单位的保障,还要协调其他参战部队的保障;不仅要指挥本级的后勤力量,还要指挥临时加强的后勤力量;不仅要指挥军队的后勤力量,还要指挥协调地方支前保障力量;不仅要指挥相对固定的保障力量,还要指挥机动保障力量。这就导致后勤决策与计划、保障信息掌握与处理、保障活动协调与控制等指挥活动难度增大。

三是战场环境恶劣,后勤指挥保障困难。部队山地反恐任务后勤保障主要依靠本级“一组五队”后勤保障力量进行,但受山地地形影响,“一组五队”力量配置相对分散,队与队之间依托短波电台、对讲机等通讯设备进行沟通指挥,由于山区通信基础设施建设薄弱,遇有地磁干扰、高山深壑和恶劣天候等情况,上下级通联不畅,信息传递困难,无法形成统一的指挥与保障,容易使后勤保障与反恐作战行动相脱节,应对复杂情况指挥保障相对困难。

1.2后勤队伍素质不过硬


一是指挥员统筹谋划能力不强。山地反恐作战大多情况下需要多军种协同进行,这就要求后勤指挥员具备较强的统筹谋划能力。但是,目前山地反恐作战力量,后勤指挥员大多数由内卫总队、原机动部队指挥员转型而来,指挥员的指挥理念还没有完全融入这支新型作战力量体系,缺乏联合指挥、战保一体化指挥、协同指挥等整体统筹谋划能力。

二是保障部门人员专业对口率较低。受地域特点和第一任职限制,大部分专业技术人员不愿到边疆工作,寥寥无几的新补入专业警官受第一任职限制,不能第一时间到达专业岗位,加之现岗位人员学习培训机会少,导致后勤保障部门警官专业对口率相对较低,应对专业问题能力的不强。

三是基层后勤保障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作为专业化作战力量,特战部队都编制有专制和兼职保障人员,山地反恐作战最直接的保障也由这些基层保障人员完成。但就目前情况来看,这些保障人员大部分都是在岗位练兵和立足支队培训,精通本职的人员不多,例如战场救护员、修理工、炊事员等专业,具备独立完成任务素质的人员不多,一专多能的人员更是少之又少,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保障效能。


1.3后勤训练组织不扎实


一是场地器材相对紧缺。由于该单位组建时间相对较短,各类场地器材正处于逐步完善阶段,后勤综合训练场、各类特种炊事箱组、框架宿营帐篷、网架指挥帐篷、特种车辆等比较紧缺,导致部分训练内容无法按照大纲要求及时展开,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后勤训练质量的提升。

二是人员集中相对困难。近年来,在实战化练兵的背景之下,部队各项任务相对繁重,尤其是作为山地反恐作战力量,不仅要抓实日常训练,还要时刻做好应对重点方向强敌的准备,导致人员集中训练相对困难,往往以岗位训练代替集中训练,导致后勤保障的组织协同能力较弱。

三是训练形式相对单一。由于山地反恐作战力量后勤人员大部分未经过专业培训,组织训练过程中“重共同轻专业、重业务轻指挥、重本职轻协同、重基层轻机关、重士兵轻警官”的情况不同程度存在,不是纯理论讲解就是纯实践操作,形式相对单一,导致后勤队伍能力素质提升慢。


2.提高山地反恐作战后勤保障能力的对策建议

2.1优化与职能定位相匹配指挥链路


一是合理分解指挥任务。山地反恐作战环境、作战对象、作战样式等特点决定了任务部队后勤保障准备时间紧张、现场指挥任务繁重,要通过“预设保障指挥方案、优选保障指挥人员、精确划分指挥任务”,尽可能减少任务现场的方案论证、人员分工等时间,不断提升任务现场的指挥效率。

二是尽快理顺指挥关系。要在联勤保障的总体框架之下,妥善把握各参战单位的保障定位:本级建制力量是主体,上级加强力量是重要组成部分、联勤支援力量是辅助来源、地方支前力量是重要来源之一,形成本级建制力量为主体、联勤力量为支援、地方力量为补充的保障模式,全力构建指挥关系顺畅的联合指挥机构。

三是全力搞好指挥保障。要针对任务中通联不畅通的实际情况,着眼全天候、全地域、全时空都能呼得通、联得上、定位准的要求,通过加强配备铱星电话、保密手机、北斗终端、图传平台等指挥装备,建强基于影像地图的后勤指挥信息系统,力争实现“指挥资源可视掌控、指挥需求实时感知、保障任务精确定位”的目标。


2.2建强与作战要求一致的保障队伍


一是配齐配强指挥员队伍。指挥员作为作战行动的中枢神经,通过“把有发展潜力的送出去学、把基本胜任岗位的请专家进来教、把现岗位人员放到实战中练、把缺额指标从全部队选”等方式,配齐配强指挥员队伍,确保后勤指挥的质量。

二是精心挑选专业警官队伍。根据山地反恐作战部队的作战要求,结合此次军官制度改革,通过“套、转、选、晋”等方式,拓宽专业警官补充渠道;通过优先进行“表彰奖励、调整交流、福利待遇”等政策,鼓励专业技术警官到边远地区工作,进而实现专业警官队伍的能力提升。

三是拓宽渠道稳定基层保障队伍。基层后勤保障人员在“岗位练、支队训”的基础上,依托“训练基地、军队院校”培训指标适当倾斜,借助地方“酒店、医院、修理厂”委培力度适当加大,年度后勤士官选晋比例适当增加,最大限度保障基层保障队伍的专业性和稳定性。


2.3强化与使命任务相适应的后勤训练


一是优先建全配齐场地器材。结合当前山地反恐作战部队后勤场地器材实际情况,按照“顶层适当倾斜、中层重点调配、本级加强配备”的基本原则,优先保障后勤场地建设和紧缺器材配备,确保后勤训练不受场地器材限制。

二是合力破解工作矛盾。针对当前任务部队工作任务重、大项工作多的实际,按照“部队党委统一筹划、机关部门合理调配、保障人员主动参与”基本思路,有效解决工训矛盾,确保后勤训练的人员参训率。

三是灵活创新训练形式。结合驻地环境特点和营区分布,重点把握“实兵训练”,灵活运用“五小练兵”,创新运用“信息手段”等形式,提升后勤训练的质量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