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沥青路面常见病害及施工控制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8-20
/ 2


市政沥青路面常见病害及施工控制分析

方建

合肥市公路管理服务中心肥东分中心 ,安徽 合肥 230000

摘要:目前市政沥青路面基本采用沥青混凝土材料铺设,沥青适应性较高,便于后期养护。但沥青路面也存在着不少问题,这些病害的出现,会影响道路的使用寿命、行车安全、道路交通管理。

关键词:市政沥青路面;常见病害;施工控制

引言

本文重点分析了市政沥青路面的常见病害,并采取相对应措施,从而确保市政道路的稳定运行。

1市政沥青路面的常见病害

1.1裂缝

裂缝是市政沥青路面最为常见的病害之一,一般情况下可分为横向裂缝、纵向裂缝、龟裂。垂直于行车方向的裂缝叫作横向裂缝,由于沥青混凝土是一种半刚性材料,受温度影响的变形较大,当季节改变,环境温度变化,沥青混合料自身的应力变化与温度应力的增长不匹配,面层材料中的拉应变大于沥青混合料的极限应变,沥青的表面就会产生横向裂缝。当沥青路面设计不当或者当沥青路面有过大的交通量,运行车辆严重超载,也会导致沥青路面产生由于路面内部应力而产生的横向裂缝。走向与路面中线平行的裂缝叫作纵向裂缝,裂缝长短、宽窄不一。引起纵向裂缝的原因较多,当车辆荷载重复发生在同一个部位,或车辆严重超载导致沥青路面水稳层不稳定,会导致该部位与路面基体发生偏离或脱离,进而使沥青路面产生纵向裂缝。路基施工过程中,未按照规范施工,在填挖交界处,没有设立台阶,导致路基发生侧向偏移,路面基层受到破坏而产生纵向裂缝,当纵向裂缝超过3mm时,应该及时修补处理,否则会对行车造成安全隐患。沥青路面出现各种裂缝而没有及时处理,导致各种裂缝连接为一个网状裂缝叫作龟裂,当出现龟裂后,一定要及时修补处理,否则当车辆荷载后,会出现路基下沉等严重后果。

1.2坑槽

沥青路面坑槽也是市政沥青路面的主要病害之一,坑槽的形成根本原因是水和油,其余的病害未及时处理,也会进一步恶化而形成坑槽。市政沥青路面受水的影响是较大的,因为气候因素,大气降水是不可避免的,目前为止也还没有相应的技术隔离降水与路面,水的影响非常迅速,一旦沥青路面出现空隙,水就会渗入,水在空隙中长时间无法排出,沥青道路基层就会受到水的作用而变为浆状,进而使沥青表层与基层脱离,慢慢形成坑槽。当沥青路面裂缝继续扩大时,再受到车辆荷载反复作用之后,沥青材料逐渐与石料脱离,造成路面的松散,车轮经过、雨水冲刷等原因,会将脱离的石料带走,时间久了,就会形成坑槽。

1.3车辙

车辙是市政沥青路面常见病害之一,当市政沥青路面有大量车辙时,会对路面的正常使用功能产生严重影响。车辙按照变形原因可以分为结构性车辙、失稳性车辙、磨损性车辙。结构性车辙是因为外部荷载作用下而导致沥青路面发生永久性变形,其主要产生原因是地质、施工等外力作用,这种车辙变形较大,宽度也较大,修复较为困难,其外观为浅U形。一般情况下,当沥青路面地表的温度超过60℃时,沥青就会发生软化,在受到外力作用下沥青路面结构层内部材料流动出现横向位移,进而在车辆通过后形成车辙,这一类车辙通常是由剪切应变产生,易发生在车速较慢的上坡路段,失稳性车辙形成后危害较大。磨损性车辙是由于沥青路面施工压密性未达到规范要求,车轮与沥青路面接触产生摩擦,经过时形成的车辙。

1.4泛油

沥青路面泛油是市政沥青路面的常见病害之一,泛油会导致市政沥青路面的结构发生变化,从而造成非常严重的交通隐患。泛油的类型有空隙率过小型、压密型、动水作用型。空隙率过小型是因为规范不合理导致设计空隙率过小。压密型泛油是因为沥青混合料压实度标准偏低或不足,路面在重载车辆的多次压实作用下,混合料内的集料不断挤压而空隙率减少,最终导致沥青胶浆挤压发生泛油。动水作用型泛油是因为路表面积水在行驶的汽车轮胎下形成较高的动水压,动水压随车速的提高而显著上升。

2市政沥青路面常见病害的施工控制措施

2.1裂缝的控制措施

裂缝的出现不可避免,当市政沥青路面出现裂缝后,一定要第一时间对其进行处理,否则会有交通安全隐患。常见的沥青路面裂缝处理方法有压浆法、灌缝法等。压浆法是根据裂缝的具体情况,将合适的水泥浆注入沥青路面裂缝中进行修补,通过封堵、压实来保证路面裂缝不会再进一步发展,在压浆时要注意将裂缝中存在的杂质先清理干净,以保证压实性与修补的稳定性。灌缝法是一种操作相对简单、成本较低的裂缝处理措施,这种方法的关键就是要把握好沥青的温度,普通沥青的最佳使用温度在150~160℃,加热完毕后,根据裂缝的具体情况,对裂缝进行浇灌,当沥青温度恢复常温时,修复完成。除了使用普通沥青进行修补外,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采用各种改性沥青、乳化沥青对裂缝进行针对性的修补。

2.2坑槽的控制措施

当市政沥青路面出现坑槽时,应该及时对其进行处理,避免行车影响,按照处理方法分有冷修补与热修补,按照处理位置分有面层处理和基层处理。冷修补的运用范围较为广泛,大小坑槽都可以运用,使用要求也比较低,对作业温度没有要求,但冷修补无法处理坑槽渗水问题,当施工不当时,在接缝处会有水渗入基层,导致基层出现软化、膨胀等问题,对路面进行再次破坏。热修补对气候要求较低,无论下雨严寒,都可以进行操作,施工稳定性比较好把握,修补后的路面会较为平整。面层坑槽处置时,划出大致与路中心线平行或者垂直的修复线,将坑槽进行挖大,并挖出坑槽内的杂物,在坑槽底部与四周涂抹粘层油,采用沥青材料进行填入修补并对其进行压实,待材料稳定后即可。

2.3车辙的控制措施

在对市政沥青路面车辙进行修补时,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对其进行判断,选出合适的修补方式进行修补。如果车辙的长度小于2cm且深度小于0.8cm时,首先要对车辙槽内及周围的杂物进行清理,通过热烘的方法对车辙进行处理,使其软化,再将相对应的沥青材料填入压实。如果车辙长度大于2cm且深度大于0.8cm时,车辙会对行车带来较大干扰,车辆通过时会有明显的震动,因此在进行处理时,首先要使用铣刨机,对车辙区域进行铣刨处理,刨除上面层、中面层,清理出杂物,使用沥青材料对其进行填入修补后,再对其进行压实处理。

2.4泛油的控制措施

市政沥青路面的各种类型泛油病害在处理上较为简单。当路面泛油的面积较小时,可以利用高温加热除去沥青路面上泛出的油,处理好后,将石屑等混合物在高温的环境下压入沥青路面内,以此来增加沥青路面的强度和稳定度,当路面恢复稳定后即可重新投入使用。当路面泛油面积较大时,则会有交通安全隐患,在进行路面修补时需要暂停车辆通行,等路面泛油处理好后再重新通车,这样才能保证修复后路面的结构水平,并确保市政沥青路面的性能。

结束语

市政沥青路面的施工控制对我国的重要性毋庸置疑,沥青路面病害问题也时有发生,因此,市政道路管理部门要对相关问题有足够的重视,了解沥青路面病害的成因及其处置措施,当出现路面病害时能够在第一时间,做到针对性的处理,从而避免路面病害的加重,让市政道路更加健康地发展。

参考文献

[1]施彦,凌天清,崔立龙,等.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评价标准及决策优化研究[J].公路交通科技,2020,37(10):25-34+56.

[2]陈学敏.刍议公路沥青路面病害及养护施工技术[J].黑龙江交通科技,2020,43(10):51+53.

[3]韩耀华.公路养护中的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技术[J].交通世界,2020(29):72-73.

[4]周润翔.市政沥青路面常见病害及防治措施[J].交通节能与环

保,2019,15(03):9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