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建筑学设计中的生态意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8-19
/ 2


解析建筑学设计中的生态意识

朱艳兰

45240219900509****

摘要:生态意识的应用为建筑学设计增添了活力,生态环保理念作为当今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先进理念。而如何将生态意识应用于建筑工程领域也受到越来越多的人的关注。所谓“生态意识下的建筑设计”,就是设计人员以“节能、环保”为设计理念,将其延伸到绘图设计以及后续的施工过程中,从而实现建筑设计以及工程施工整个建设过程的生态意识应用。而本文将详细讲述:什么是生态意识?生态意识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原则以及生态意识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方法。

关键词:建筑学设计;生态意识

引言

现如今生态健康越来越受到公众的重视,人们对于生态意识的认可程度越来越高。优秀的建筑设计不仅能够为人们提供更加健康的生活环境,还能使生态意识在人们的生活中得以体现,从而实现绿色生活的目标,从根本上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生态健康的建筑设计理念具有特殊的意义,因此需要我们进行进一步的探究。

1生态建筑设计的基本特性

对于建筑学中的生态意识而言,生态建筑设计是生态建筑最为基础、最为核心的表现形式,它是一项极具创造性的设计活动。一般情况下,所有建筑设计都应当按照以下几个步骤来操作:首先是对纲领进行确定,其次是对要求进行规范,最后是进行方案设计。由于上述步骤和生态建筑的设计理念并不矛盾,因此仍然能够按照上述步骤进行生态环境设计。但是需要着重关注的一点是生态建筑设计中的任何一项工作必须要保证将可持续发展原则作为核心理念。另外,将时间维度作为基础进行生态建筑设计能够确保此项活动顺利开展,在设计过程中任何一个阶段都需要完成提前设定的指标,可以将生态建筑设计总结成以下三大阶段:第一阶段是信息吸收阶段,即相关资料的获取过程;第二阶段是建筑方案的设计阶段,在此阶段需要对生态建筑设计的具体方向进行确定;最后一个阶段是信息反馈阶段。如果以空间维度为基础对生态建筑设计进行分析就会发现其存在阶梯性特征。作为最基本的一个生态建筑设计要求——可持续发展理念,生态建筑设计不只是包括常规建筑设计中的特征,同时还具有抽象复杂模式。除此之外,从技术角度度分析生态建筑设计,往往需要对硬性或者软性生态技术进行应用,通过这种方式来让建筑的可调节性得到有效增强。

2建筑学设计中的生态意识的应用

2.1合理选址

在建筑施工开始之前,对生态系统进行合理测评,同时采用有效的手段进行优化。在建筑设计过程之中,除了需要对该地区自然环境做全面了解和掌握之外,还需要高度重视建筑具有的各种社会性环境因素,例如在进行建筑设计方案规划时,不但需要确保前期勘察等工作顺利进行,准确掌握当地地质以及水文状况,而且还应当对建筑和自然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行周密计算以及对生态环境的建设进行检验,避免建筑和自然环境产生矛盾。依据生态学原则和要求,生态系统难以处于长时间稳定或保持不变的状态,它有着出色的自我恢复和自我调节能力,表现出一种相对特殊的动态化平衡。然而这并非意味着能够无限期保持此类平衡状态,因此一定要对具体限度进行严格把控,通过有效的方式来增强生态环境质量,进而满足具体的生态环境建设要求与标准。总之,设计时要进行合理选址。

2.2整体设计

建筑的整体设计质量能够对建筑使用性能以及建筑的实际施工成本产生较大的影响。所以在进行整体的建筑设计的过程中,设计师应该从当地气候、交通、经济、人文等多个方面入手进行分析,照搬一些先进的设计方案是不可取的,但是也不能因为太过于注重局部将建筑的整体协调性能忽视掉。首先,设计师在设计建筑总平面的时候,应在可以保护当前已有的地形条件的前提下,对现有的条件进行充分利用,从而有效减少建筑施工对自然环境产生的一些不利影响。整合建筑的体量、朝向以及间距这些是非常重要的,做好这些工作可以为下一阶段设计自然照明以及自然通风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其次,在进行建筑朝向的选择时,应该根据当地太阳的升降时间以及入射角度等制定合理的朝向范围,同时也需要结合地区的主导风向进行分析设计,使得通风和采光效果得到最大化的提升。最后,为了实现在更加充足的日照基础上将建筑间距减小的目的,在设计的时候可以通过交错布置的形式进行间距设计。此时可以将建筑群按高度序列依次布置,这样前排的建筑就不会挡住后排建筑的采光。此外,在实际土地利用中,设计者可以在尽量保持原有地形的基础上,将建筑与土地有效地进行协调利用,从而提升自然生态系统内的可循环利用率,使得建筑布局更加合理。所以,设计者应该最大限度地利用现有的自然条件,将建筑最大的使用价值发挥出来。

2.3通风设计

作为现代生态建筑设计中的主要环节之一,通风设计是否合理关乎到建筑室内温度的调节效果,并影响到人们的居住舒适度。倘若建筑通风设计不合理,在后期运行阶段人们会选择增设新风机、空调等设备来维持室内良好的通风效果,导致建筑运行能耗居高不下。所以,设计师需要以生态建筑理为依据,进行住宅建筑通风设计的优化。在实际建筑设计过程中,要求设计人员依据对当地气候条件、风向特点的分析,以满足居住者通风需求为目的,进行自然通风的最大化利用。例如在设计时考虑到夏季炎热、干燥等特点,通过合理设计来加快空气流通,提升居住者舒适度,再或者考虑到冬季寒冷特点,保证门窗结构设计的密闭性,采用科学手段进行室内外空气交换的合理控制,避免室外寒冷空气对室内环境造成影响。

2.4自然能源利用

考虑到建筑物的能源消耗问题,方案设计中应该充分利用当地的自然能源。例如,设计时可以利用中庭采光的能力,最大限度地利用太阳能,降低电力资源利用率,减少污染和能源损失。同时应结合一般照明和局部照明的设计概念,利用绿色减排的方式进行照明设计。此外,还应该优化建筑物围护结构的散热性能,减少室内能量损失,稳定室内温度。另外,绿色建筑设计理念不仅仅要体现在节能减排上,还应该落实到人们的生活体验上。例如,建筑周围的某些设施应该使用隔音性能强的材料,减少噪声污染对居民的危害,为居民提供舒适的生活环境。还要重视建筑物进出口位置的选择,将迎风建筑特性和风向特点结合起来进行科学设计,防止保温层出现露水和霉菌的现象,影响到人们的生产生活。设计师在设计建筑地基时要注意防水维护工作,在设计方案中应该选用透水材料,防止建筑所在地区因水资源过度蒸发影响到植株的生长情况,降低人们对周边绿色环境的体验感。合理的建筑设计通过利用有限的空间结合当地的自然人文因素对建筑进行利用率最大化设计,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减少土地资源匮乏和气候环境等限制因素造成的影响,有利于建筑设计工作的进行,为当地人们创造一个更好的生活空间。

2.5加大遮阳设备的设计力度

近年来,建筑的外立面设计,基本以挑出式设计形式为主。这种设计形式不仅能合理规划建筑面积,同时还能设计遮阳区域。如此一来,借助挑出遮阳设计的优势,既能有效控制室内常规能源的损耗程度,同时还能平衡建筑的内部生态系统。另外,设计人员还可以考虑安装节能窗。这是因为在建筑中,由于墙体的占用面积较大,再加上高度较高等问题,极易形成较大的风力与气压。这一现象对窗户的降噪效果与防风等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结束语

综上所述,对于生态意识而言,它在许多领域中发挥着关键性作用,同时因为建筑学在城市发展过程中也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所以在进行建筑学设计时,需要科学引入生态意识,采用切实有效的方案促进生态环境发展,最大程度降低建筑行业对各种资源的消耗,最终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

参考文献

[1]昌晓虎.浅谈高层民用住宅设计中绿色建筑设计理念的应用[J].建筑装饰装修,2020(07):83.

[2]谭莹.绿色建筑设计理念在高层民用建筑设计中的融合[J].居业,2020(06):34-36.

[3]吴金锋.绿色建筑理念在医疗建筑设计过程中的应用分析[J].居舍,2020(36):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