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长安古意》的视觉化呈现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8-17
/ 2

论《长安古意》的视觉化呈现

任玥

河南大学文学院 475000

摘要:艺术来源于生活,不同的生活经历会有不同的情感表现。不同时期的人们对于美的理解和衡量尺度不同,因此会产生不同的表现方式。本文将以初唐四杰之一卢照邻的长诗《长安古意》为例,从色彩的描绘和动词的使用两个方面出发,基于美学原理的相关知识,感受其视觉化呈现效果。


关键词:长安古意、视觉化呈现、色彩、动词、动态美


霍省瑞在《摄辉煌画面显初唐风韵——<长安古意> 结构艺术浅探》中说道: “《长安古意》可谓是一次全方位、多角度摄像,它主要有生活场景的整体扫摄、豪门贵族的男欢女爱、市井娟家的奢靡颠狂和文武将相的相互倾轧等热闹场景,节物风光、沧海桑田以及寂寥扬雄一床书等清冷镜头,众多的生活片断剪辑连缀而构筑起此诗整体的影视效果,从而再现了当时古都各色人等的生活实况。”1《长安古意》铺陈长安豪门贵族争竞豪奢、追逐享乐的生活。首句就极有气势地展开长安的平面图,网通八达的大道与密如蛛网的小巷交织着。其次即入街景,那无数的香车宝马,川流不息。这样总提纲领,然后洒开笔墨,恣肆汪洋地加以描写,为今天的我们献上了一场视觉盛宴。


  1. 色彩的描绘

人类对世界的直接认识来自于人类的眼睛,色彩带给我们的印象最为直接、深刻,在所有的审美形式中是最为冲击力的。马克思曾说过:“色彩的感觉是美感最普及的形式。”2唐诗在我国古代文学史上占有地位独特的一席之地,据《全唐诗》记载,唐代有2200多位诗人创作了近5万首诗歌,大量作品以引人入胜的色彩、加以文字描摹,为诗歌构筑出立体生动的画面。影视是视觉艺术,色彩是其必要元素。色彩可以唤起人们的情感,是艺术常用的手段,也是导演用来传达自己思想的重要手段。可以精确的传达作者所要表达的情绪,给人不同的情感感受,或热烈如火,或青翠欲滴,或鲜明艳丽,扩大其感染力。

色彩在《长安古意》中也有广泛运用,尤其是诗中第一至第十二句,对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的描写:长安的大街小巷里,车如流水马如游龙,青牛白马,载着七宝香车,扎扎作响,有声有色。仅两句描述,长安城就活了。而三至六句,王公贵族的车子出行,只见那车子十分考究,华美的车盖上雕着龙,在金色朝日的照耀下金碧辉煌.车盖上的凤嘴吐出的流苏,在红色的晚霞里摆动增色。这种车子从早到晚穿行于长安,熙熙攘攘。络绎不绝,令人眼花缭乱。与权贵们的熙熙攘攘相映衬,自然界正处在生机勃勃的春天。万物也在争相展示它们的生命与色彩。春虫蠢蠢欲动,春花如锦、不甘输色,娇鸟相伴,花丛试音,鲜亮的绿色的树再配上银色的台子,在阳光的照射下映出许多种颜色,此种光与影的互相应和,绚烂夺目。“双阙连甍垂凤翼”,府第的阁道、交窗上刻着合欢花的图案,两座望楼连着的房脊的双阙上像金凤垂翅。除此之外,还有“隐隐朱城临玉道,遥遥翠幰没金堤。”夜晚来临,长安城更是声色大开,甚至丝毫不逊色于白天。以御史与廷尉为代称的官员们乘车而出,从红色的宫城出来,行进在玉色的大道上;翠绿的车帏络绎相连,几乎淹没了金堤。单从色彩来看,已写尽了整个长安城建筑的富丽堂皇,可想而知贵族儿女生活的穷尽奢华。而其中频繁使用的“金”“银”,也足以体现唐代一派欣欣向荣的气象。将上面的所运用的颜色并置于一个场景之中,如“红”和“绿”,不难看出其在色谱上是相差很大的,如此强烈对比的颜色,使画面显得更加欢快活泼,动态感十足,且极易引发读者的想象。除对比色之外,还有同种色或接近色,“鸦黄粉白车中出”,作者虽未直接描写美人的眉眼、神态等如何,只堆砌使用了多指代少女的三个颜色,含蓄、婉约,给人以无限回味。很多色彩的使用,其实不仅仅这里的色彩词不仅代表了某种颜色,还代表了与该颜色相关的物品。如“金”和“银”,在唐代有使用金银器皿有延绵益寿的说法,这个意象也多次在本诗,甚至全唐诗集中频繁出现,不难联想到皇室的用餐奢华画面。

若一一列举,在长安街头上,本诗共有青牛、白马、金鞭、碧树、银台、黄月、彩车、青松……一切的色彩在诗中呈现出来,描绘了大唐长安城街头景象的五光十色、流光溢彩,令人目不暇接。

  1. 动词的使用

如果说电影是利用剪辑或组合,打破了之前的时间与空间的顺序与逻辑,把不同景别、镜头和角度的画面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排列组合,实现思维的跳跃和生活表现的集中,把一系列的画面和声音按照一定逻辑关系有序连接,强化表现力,使影视作品更加简洁、精炼、节奏快捷而又能表现更为复杂的内容,增加意蕴内涵。那么,在古代没有先进的影像工具为记录载体的情况下,在叙事时,要使其作品具有说服力和震撼力,就必须运用多种动词,为读者提供一个鲜明且多元化的了解过程。“读者头脑的创造性加工和想象……将具有抽象性和概念性的文字意象符号转化为自己脑海中虚灵而模糊的图画影像”。

3以引起读者自觉地进行视觉化联想,再加上联想具有其独特的自由性和创造性,由此,营造出较强的可视性,给观者一种审美的享受和思想的启迪。唐朝是我国封建社会时期发展的重要阶段,经济繁荣、政治开明,对外交流非常频繁,整个社会充满了自信。这种自信,某种程度上并不利于社会的健康发展,反而会导致娱乐生活毫不节制,乐舞逐渐风靡于上流社会,唐代诗歌很多描写舞蹈的,对舞蹈的描写不仅仅局限在技艺方面,还包括舞服和容貌的描写。作者鞭挞不良社会风气的同时,从视觉化呈现的角度来看,也运用了不同动词完美的记录、再现了歌妓们的千娇百媚,文学因为女子的加入变得更加的丰富,本诗与此结合显得更加具有韵律感和画面感,蕴含了双重美学价值。

诗的后半部分以娼妓为支点,由此散发,为各色人物的出场提供了舞台,军官和侠客纷纷亮相,共同汇聚于温柔乡尽情享乐。“片片行云着蝉鬓,纤纤初月上鸦黄。鸦黄粉白车中出,含娇含态情非一。”鬓发如浮动的轻云,把它梳成蝉翼般的式样,在额头涂上嫩黄色新月状的图形。一个个额头涂着嫩黄色新月状图形、唇红齿白的美女随车出游,她们千娇百媚,风情万种。“电影制作者不但选择要给我们看什么,还包括我们以什么方式看。通过从特殊角度或用特殊镜头拍摄,在或缓或急的运动中拍摄,以及其他技巧,导演给画面烙上某种调子、感情态度或风格,迫使我们对看到的内容做出特定的反映。”4此处的画面描写,作者正如拍电影般,交换运用了特写镜头和全景镜头,多角度展现女子的娇媚姿态。“啭”本是形容鸟婉转地鸣叫,而“清歌一啭口氛氲”足见佳人妙音,引人无限遐想。“南陌北堂连北里,五据三条控三市。”“连”、“控”,用夸张的手法概述其娱乐场所空间范围之大,这形成的气势是骇人的。“弱柳青槐拂地垂,佳气红尘暗天起。”一个“垂”字,不禁让人想到柔弱的女子,一幅病美人图景现于眼前;“起”,将夜晚车马杂沓的热闹声音、统治阶级糜烂淫乐的生活方式烘托得更具声色犬马的韵味。再加上上两句,与静静的弱柳青槐反衬,是连天而起的佳气红尘,直令天空失色。





  1. 结语

卢照邻的《长安古意》,声音、色彩、光和影等互相应和,运用了各种通感,此独特的描绘将历史场景鲜活的展示,形成了场景与场景之间、作者与读者之间跨越时空的互动,形成了沉浸式、体验式的视觉联想,造就了一场丰美的视觉盛宴。




参考文献:

  1. 朱光潜著.探美书简[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9.

  2. 易中天著.易中天谈美[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20.




1 霍省瑞:《摄辉煌画面显初唐风韵——<长安古意>结构艺术浅探》,陕西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2003年版,第220—221页。

2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60年版,第十三卷。

3 潘秀通,潘源:《电影话语新论》,中国电影出版社 2004年版,第124页。

4 [美]约瑟夫·M·博格斯,丹尼新·w·皮特里:《看电影的艺术》,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12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