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临床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8-12
/ 2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临床研究

孟超

新津区中医医院,四川成都, 611430

摘要:目的:对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慢性特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进行研究。方法:在本研究中,以2016年01月至2020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9例紫癜患儿为研究对象,将两组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分别采取西医常规治疗及中西医结合治疗,治疗结束后对两组患儿的血小板计数、特异性抗血小板有关抗体PAIgA、PAIgG、PAIgM等进行数据分析。结果:研究组患儿的血小板计数明显高于对照组,复发次数明显低于对照组,复发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儿出现转氨酶、尿素氮、肌酐升高及电解质紊乱的患儿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慢性特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具有较好的疗效,能明显缩短患儿的病程,减少复发次数,延长复发时间,且副作用较少,在临床中具有推广价值。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临床研究

临床中,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出血性疾病,儿童是该疾病的易感人群。其临床症状表现为血小板减少,皮肤有出血点或瘀斑,以及鼻腔、口腔出血,严重者可能发生颅内出血危及生命。大部分儿童在患病的半年内可以自行缓解,但仍有20%左右的儿童不能自愈,转变为慢性ITP,这对于儿童有着较大影响。西医治疗该疾病以糖皮质激素为主,但这种治疗方式的耐受性较差。中医认为,出血的原因是脾虚所导致[1]。我院长期中西医结合治疗该病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故开展此次研究,探索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ITP的最佳方案。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中所选取的所有均为2016年01月至2020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慢性ITP患儿,19共例,所有患者均是在知情的情况下参与此次研究,所有患者均接受了相关检查,确诊为慢性ITP的儿童。对于没有参与意愿以及患有其他可能影响研究结果疾病的患者予以排除,按照随机分配法则将患者分为两组,研究组与对照组。其中,研究组患儿平均年龄5.26岁,患儿平均病程7.63个月,病情严重程度按重度、中度、轻度划分的比例为3:12:10。对照组患儿平均年龄8.62岁,患者平均病程7.91个月,病情严重程度按重度、中度、轻度划分的比例为5:9:6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2]

1.2治疗方法

1.2.1对照组治疗

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治疗方法,在对患者病情进行诊断后,根据其实际情况给予患者维生素c和泼尼松的治疗。氢化泼尼松注射液:10mg/kg·d,加入5%的葡萄糖注射液,用药方式为静脉滴注,三天后改为口服泼尼松片剂治疗,服用剂量为:1mg/kg·d,一日三次。维生素c的服用剂量为:30mg/kg·d,一日三次[3]

1.2.2研究组治疗

研究组患者的治疗在分析组患者的基础上加以中药治疗,患者服用药物为归脾丸,小蜜丸,药物组成: 0.15mg/ kg·d,一日三次。

在两组患者接受治疗的过程中,定期对两组患者进行复查和随访,治疗周期为12周。对两组患者各项指标的变化进行详细记录,并在12周后将两组患者的各项指标变化进行比较。

1.3统计学方法

在本次研究中,所有涉及到的数据均是采用spss22.0进行处理,P<0.05说明两组患者数据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1.4疗效指标

1. 血小板计数、特异性抗血小板有关抗体PAIgA、PAIgG、PAIgM指标

2.疗效观察,显效:患者接受护理后,出血症状消失且BPC高于100×109/L,出院三个月内无复发,良效:患者接受护理后,无明显出血症状,且BPC高于50×109/L,出院三个月内至少60天无复发,无效:患者症状无任何变化甚至加重。总有效率=(良效+显效)/总人数*100%。

1.5不良反应

2.结果

2.1两组患者的疗效比较

在对两组患者进行了相同时间的治疗后,明显可以发现,在疗效的对比和分析当中,研究组患者在其中的指标变化与改善情况更优,在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组别

显效

良效

无效

有效率

研究组

12

11

2

92%

分析组

7

9

4

80%

1两组患者的疗效比较

2.2血小板计数、特异性抗血小板有关抗体PAIgAPAIgGPAIgM比较

从两组患者在此项数据中的对比能够看出,研究组患者在血小板计数、特异性抗血小板有关抗体PAIgA、PAIgG、PAIgM的数据明显高于分析组患者,在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组别

时间

BPC(×1109/L)

PAIgA

PAIgG

PAIgM

分析组

治疗后

102.3±1.3

8.2±4.5

80.6±24.6

35.6±4.6

研究组

治疗后

112.3±10.3

6.2±3.2

4.5±2.9

22.3±6.2

2 血小板计数、特异性抗血小板有关抗体PAIgAPAIgGPAIgM比较

2.3副作用的比较

通过表2,可以看到,在此项对比中,研究组患者的指标更佳,在两组数据间的差异上,P<0.05,因此在统计学中有价值。

组别

转氨酶升高

尿素氨、肌酐升高

电解质紊乱

副作用

副作用发生率

研究组

0

1

1

2

8%

分析组

6

2

1

11

55%

3副作用的比较

3.讨论

在儿童群体中,ITP是一种发病率较高的疾病,全球大约有385000名儿童患有该疾病。慢性ITP患者的出血症状及血小板减少程度往往没有急性患者明显,但如果不及时采取治疗,对于患者也极为不利[4]。而中医中认为,该疾病的发生多是由于脾虚所致。随着患者病程越来越长,在长期的治疗过程中,由于病情的反复,患者的心理也会发生较大的变化,特别是对于儿童而言,在长期接受治疗的过程中,儿童可能产生焦躁,烦闷的情绪,情志失调也会成为病情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本研究中所使用的归脾丸,其中含有党参,茯苓,龙眼肉,当归,大枣等药材,党参能够补脾益气,而茯灵能够健脾燥湿,因此,当归丸的使用能够很好的达到益气健脾的功效。根据一些现代医学研究也可以发现,当归丸的使用对于治疗慢性ITP患儿有着较好的疗效[5]

综上所述,通过本研究可以很好的发现中西医结合治疗能够很好的促进患者病情的改善,在对患者进行治疗后期,各项指标均有了明显的改善,其临床疗效也得到了提高,产生的副作用也明显减少。因此将中西医结合治疗运用在对慢性ITP患者的治疗当中,有着较好的临床疗效,具有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邵克武,李志荣.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40例[J].湖南中医杂志,2012,28(02):57-58.

[2]洪青,荆振海,罗戈南,乌庆超,王朝晖,范传波,刘俊玲,韩波,王九河.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48例[J].光明中医,2011,26(05):1010-1011.

[3]陈斌,孔令晶,黄育华.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疗效观察[J].湖北中医杂志,2010,32(10):12-13.

[4]陈术红,王秀程.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26例[J].中国民间疗法,2010,18(09):51.

[5]张春红,张建文.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33例[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10,32(03):3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