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旋CT血管造影检查(CTA)技术在心肌桥-壁冠脉血管形态学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8-12
/ 2

螺旋 CT血管造影检查 (CTA)技术在心肌桥 -壁冠脉血管形态学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李星毅 谢宏涛

宝鸡市妇幼保健院 721000

【摘要】 目的 分析螺旋CT血管造影检查(CTA)技术在心肌桥-壁冠脉(MB-MCA)血管形态学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11月-2020年10月收治的经冠脉造影(CAG)确诊的70例MB-MCA患者纳入研究,患者均实施CTA检查,分析其对患者血管形态的评估效果。结果 与CAG检查相比,CTA在MB-MCA浅在型、深在型病变检出率方面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CTA在深在型MB-MCA MB长度及MCA狭窄程度及浅在型MB-MCA MCA狭窄程度的检出情况上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CTA检出浅在型MB-MCA MB长度上与CAG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CTA技术在MB-MCA血流动力学诊断中效果显著,与CAG诊断保持较高的一致性,且可有效检出MB长度及MCA狭窄程度。

【关键词】 MB-MCA;CTA;血管形态学

MB-MCA是一种先天性病变,属于冠脉生理良性解剖结构变异性疾病,一般可分为潜在型及深在型两种,目前致病原因尚未明确。而研究认为,由于MB-MCA在胚胎时期已经存在,因此,采取有效的诊疗,避免冠脉反复受压发生质变后影响心肌供血功能,可以提升疾病预后。CAG为诊断MB-MCA的金标准,但由于检查属于有创检查,费用高,患者依从性不强。而CTA技术在临床上的应用,使其逐渐应用在MB-MCA的检查中,以其操作简单、费用低等方式,为疾病的检查提供了科学诊断方案[1]。本次研究对CTA在MB-MCA血管形态学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11月-2020年10月收治的CAG确诊的70例MB-MCA患者纳入研究。患者中,男48例,女22例,年龄35-80岁,平均(53.2±6.6)岁。纳入标准:患者均经CAG检查确诊MB-MCA;认知功能正常,可良好沟通及配合;患者及家属同意参与本研究;排除标准:合并其他严重器质性疾病者;对碘过敏者;严重脑血管疾病者;妊娠期及哺乳期女性;沟通障碍及精神病患者。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患者资料具有同质性,可对比(P>0.05)。

1.2 方法

检查前指导患者严格禁食禁水,进行碘过敏测试,监测患者心率,心率高于75次/min时,指导患者口服25-50mg的倍他乐克(生产厂家:AstraZeneca AB,批准文号:国药准字J20150044),将心率稳定至65次/min以下。患者心率稳定后,指导患者保持仰卧位,检查仪器为飞利浦生产的Ingenuity 64排CT,启动智能触发扫描系统,将20ml的碘佛醇(生产厂家: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67895)自周静脉注射,速度为5ml/s,自患者胸部实施正侧位图像扫描,并在注射8s后对升主动脉根部层面进行多次扫描,间隔时间保持在2s。最后开展冠脉增强扫描,注射70-100ml的碘佛醇,自患者气管隆突至心脏膈面进行扫描,共扫描8-10s。扫描结束后,实施R-R时相内实施多平面重建、容积再现及最大密度投影等图像重建,并做好后续软件编辑工作。检查结果由两名资深影像学医师采取双盲法阅片,给出最终诊断结果,在出现诊断结果不一致情况时,由更高一级的医师介入。

1.3 观察指标

分析CTA对MB-MCA的诊断价值;分析CTA检出MB-MCA狭窄程度及长度[2]

1.4 统计学分析

以SPSS 22.0统计学软件对比数据。(6114c633943a9_html_ad6e85f1782d4ab2.gif ±s)为计量方式,检验值为t;n(%)为计数方式,以X2检验。P<0.05,对比有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 CTA对MB-MCA的诊断价值分析

与CAG检查相比,CTA在MB-MCA浅在型、深在型病变检出率方面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

表 1 CTA对MB-MCA的诊断价值分析[n(%)]

组别

例数

浅在型

深在型

MB-MCA段数

CTA

70

39(97.5)

30(100.0)

85

CAG

70

40(100.0)

30(100.0)

82

X2


1.013

0.000

-

P


0.314

1.000

-

2.2 CTA检出狭窄程度及长度分析

CTA在深在型MB-MCA MB长度及MCA狭窄程度及浅在型MB-MCA MCA狭窄程度的检出情况上与CAG检查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CTA检出浅在型MB-MCA MB长度上与CAG有显著差异(P<0.05)。见表2。

表 2 CTA检出MB-MCA狭窄程度及长度分析(6114c633943a9_html_ad6e85f1782d4ab2.gif ±s)

组别

浅在型(40例)

深在型(30例)

MB长度(mm)

MCA狭窄度(%)

MB长度(mm)

MCA狭窄度(%)

CTA

6.3±1.2

30.7±9.7

10.5±2.4

50.0±14.8

CAG

4.2±1.4

31.1±9.4

10.0±2.3

50.4±13.2

t

6.745

0.173

0.878

0.117

P

0.000

0.863

0.383

0.907

3 讨论

MB-MCA患者发病早期对冠脉血流影响不大,但MCA增厚及患者心率功能异常,会导致MB增长,因而对冠脉血流造成影响,导致心肌缺血等发生,最终导致冠心病[3]。既往采用CAG诊断MB-MCA,虽准确性得到保证,但侵入性操作及费用高等缺陷,导致该检查方式不能成为普查项目,需要寻找更加高效、操作简单的诊断方式。

CTA在临床应用过程中,具有微创、非侵入及可重复性等特点,且多层螺旋CT在应用过程中,凭借其扫描速度快,及覆盖范围广,时间及空间分辨率高等优势,对于微小的血管节段也可发挥较好的显像效果,且还可通过断层影响准确的评估血管及心肌之间的关系,对浅在型及深在型MB-MCA的鉴别效果好。本次研究结果显示[4],与CAG检查相比,CTA在MB-MCA浅在型、深在型病变检出率方面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CTA在深在型MB-MCA MB长度及MCA狭窄程度及浅在型MB-MCA MCA狭窄程度的检出情况上与CAG检查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CTA检出浅在型MB-MCA MB长度上与CAG有显著差异(P<0.05)。CTA模式通过图像后续多模式重建,可对不同心动间期的病变情况进行分析,对舒张期及收缩期进行测量及观察,可准确的扫描MB-MCA在心肌内部走向进行分析,并判定血管及心肌之间的位置关系,通过测定MCA长度及厚度、管腔舒张期及收缩期的变化程度进行分析。而CTA在对浅在型MB长度判断准确性较CAG高,原因在于CAG为平面影像,MB走向不规则,存在屈曲情况,因此,采用CAG评估效果差。而CTA为断层扫描,因此通过后续的图像处理,可对MB长度更好的计算。

综上,CTA诊断MB-MCA效果好,具有微创、操作简单,重复性强等特点,适用于MB-MCA的临床诊断及检查。

参考文献:

[1]叶亚鹏.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CTA)对肺动脉栓塞的诊断价值分析[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20,v.4(3):71-72.

[2]陈露苗、林闽江、付峰、朱海东、张玉琴.多排螺旋CT和心血管造影对冠状动脉心肌桥的诊断评价[J].中国预防医学杂志,2020,v.21(5):39-43.

[3]薛秀斌,武红蕾,全志刚,等.CTA技术在心肌桥-壁冠脉血管形态学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9,18(3):95-97.

[4]谢起伟、鲍国峰、徐敏涛.冠状动脉CTA检查心血管疾病的价值[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20,v.30;No.273(20):95-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