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防治,伴“糖”同行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8-12
/ 2

中西医结合防治, 伴“糖”同行

黄兴松

丹棱县张场镇中心卫生院 四川眉山 620200

糖尿病在我们的生活中并不少见,此病是目前临床上病发率最高的疾病之一,我们都知道当糖尿病发病后,病人身体的糖代谢就会出现很大的问题,随着病情的不断加重还有可能导致肾脏受到更严重的损害,甚至可能导致肾衰竭。因此,在生活中对于糖尿病病人而言,做好相应的防治事宜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尤其是将血糖控制在一个相对安全范围内。今天,我们将总结一下中西相结合的,可以有效防治糖尿病的手段,有需要的可以收藏了!

你真的了解“糖”——糖尿病吗?

糖尿病一种生活中较为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人们习惯性将此病的主要表现总结为“三多一少”,即病发后病人会出现多饮、多尿、多食、少体重的典型症状,除此外血糖水平超出正常水平是糖尿病最为明显的症状。一般糖尿病病人的血糖水平:空腹时血糖水平已经达到6.1mmol/L及以上,饭后两小时血糖水平达到7.8mmol/L及以上,这是关于糖尿病界定的最新标准。也许很多人会有疑问,这糖尿病是怎么来的?

当前关于糖尿病具体的病发原因尚没有明确的定论,但是学者们普遍认同的糖尿病病发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1)遗传导致糖尿病的病发。父母双方中有任何一方患有糖尿病可能导致孩子也出现糖尿病,在同卵双生子中1型糖尿病同时病发的概率在35%左右,2型糖尿病同时病发的概率接近100%,这一点从侧面上说明遗传对糖尿病的病发有很大的影响。(2)环境因素导致糖尿病的病发。糖尿病属于最为常见的代谢性疾病之一,患病与病人所处的环境有很大的关系。例如,患上1型糖尿病可能与病人之前有腮腺炎病毒、风疹病毒、脑心肌炎病毒、柯萨奇病毒、巨细胞病毒等有关。(3)功能缺陷。功能缺陷是病人出现糖尿病又一主要原因,例如病人本身存在胰岛α细胞功能异常、胰岛素抵抗和β细胞功能缺陷等均会导致病人的糖代谢出现问题,进而导致病人出现糖尿病等。(4)肥胖与外伤。肥胖与外伤也是诱发糖尿病的一个重要原因,当身体过于肥胖后体内的脂肪胞膜上的胰岛素受体的活性会出现下降,因此胰岛素的敏感度也就会出现适当的降低,严重时诱发糖尿病。

中西医结合防治糖尿病没有怕的!

中西医在治疗与预防疾病上经验都十分丰富,将中西医结合在一起可以很好地预防糖尿病的病发。

糖尿病预防上主要是做到以下几个小点:第一点,科学饮食避免过于肥胖等。平时在饮食上要结合自身身体状况,合理搭配蔬菜、水果、米、肉、奶等食物,让营养均衡,避免偏食、挑食等情况出现。且平时一定要关注一些高脂肪、高糖等食物的摄入量。第二点,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在生活中要保持一个积极乐观的心态,遇事要冷静不要过于激动,有效预防应激反应,并在生活中合理地宣泄自己的情绪,保持心情愉悦等。第三点,注重身体健康的监测。可以定期去正规体检中心、医院等关注自身的健康状况,便于及时发现及时治疗,避免糖尿病病情恶化等。

当然关于糖尿病处理预防外,对于糖尿病病人来说治疗是十分关键的,毕竟现如今在糖尿病治疗上,还没有可以彻底治愈的手段,因此病人只能通过一些科学有效的方法让自己的血糖维持在安全范围内,避免糖尿病的进一步恶化。一般在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上,以下的几种方法病人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适当选择:

1.药物治疗选择多

中西医结合中糖尿病病人可以依据自身的情况选择相应的中西医药物结合治疗,以达到改善血糖的目的,避免糖尿病出现发展的情况,保证自身的安全。在西医药物选择上,病人可以选择的药物包括口服降糖药物格列奈类的促胰岛素分泌剂、双胍类药物、α-糖苷酶抑制剂药物等,注射类药物胰岛素等。而在中药选择上病人可以选择的更多,我们都知道中医讲究辨证治疗,在治疗糖尿病上也是如此,中医将糖尿病划分为消渴症的范畴,在治疗上可以从上消、中消、下消三个方向进行选择。在上消上,以生津止渴、清热润肺为主,主要治疗药方有消渴方加味;在中消上,以养阴增液、清胃泻火为主,主要治疗药方有栀子等;在 下消上,以滋阴固肾、温阳滋肾等为主,可以采用的药方有肾气丸加覆盆子、六味地黄丸等。病人在药物选择上,可以结合自身的病情,后在医生的建议下,适当选择中西医结合的综合药物治疗。

2.西药物也可搭配中医适宜技术

在糖尿病治疗上,病人除了可以选择中医药物与西医药物相结合的治疗手段外,病人还可以选择西药物治疗配合相应的中医适宜技术,达到内外兼治,改善血糖的目的。目前可以与西药物配合的中医适宜技术有针灸、气功治疗等方式。例如,如果病人选择中医针灸配合西医药物治疗,可以结合上消、中消、下消治疗方向不同选择不同的穴位进行针灸治疗,在上消上,以太渊、胰揄、少府等穴位为主,得气后,采用提插捻转补泻法进行治疗,以10天为一个治疗疗程,每次留针20分钟左右;在中消上,以脾输、三阴交、胃肠、内庭等穴位为主,得气后,采用提插捻转补泻法进行治疗,治疗疗程与上消相同;在下消上,以太溪、太冲等穴位为主,治疗方法与中消、上消相同。如果病人选择西药物配合气功治疗,也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外气疗法或者内气疗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