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风险管理与预警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8-11
/ 2

护理风险管理与预警

刘旭

眉山市人民医院 ,四川眉山, 620000

摘要:目的:探讨护理风险管理与预警的方法和效果。方法:将我院2020年护理部的护士作为本次研究课题的研究对象,对其中的36名护士开展项目研究,根据双盲法将上述护士分为一般组(采用传统护理管理模式)和控制组(采用护理风险管理与预警模式)。对两组护士在风险控制和各类风险事件处理中的效果进行对比。结果:相对于一般组中的护士,患者对控制组护士护理质量的评价更高,控制组护士在为患者开展护理服务过程中发生的风险事件数量较少,在对两组护士的考核中发现控制组护士包括风险意识在内的评分均高于一般组护士(P<0.05)。结论:研究发现医院人流量较大,患者数量较多,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由于个人因素以及医院因素容易导致跌倒等风险事件的发生。通过护理风险管理与预警工作的开展,能够有效地提升护士的风险意识,加强风险控制降低各类风险事件的发生率,进一步保障医务人员与患者的健康和安全。

关键词:护理管理;风险事件;护理风险管理与预警


医疗风险事件的发生不仅会对医务人员或者患者造成影响,也会对医院的声誉造成影响,因此现代医院需要重视内部管理以加强医疗风险的管理和控制。作为公共场所,现代医院的人流量较大,有限的医务人员难以确保每一名患者都能受到24小时不间断的医疗服务。因此加强护理管理就成为了医院护理工作的现实选择,通过科学合理的护理管理能够在有限的医务人员基础上为患者提供舒适的护理服务。风险管理作为护理管理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无论是对医院正常运营还是患者的治疗来说都有着重要的意义[1]。开展护理风险管理与预警工作是强化医院风险管控的重要方式,作为医院护理安全管理职能部门,护理部需要在日常的工作中不断提升风险意识,严格要求护理人员,严防风险事件的发生。以下就将结合我院以往的实际案例探讨护理风险管理与预警在实际中的应用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我院2020年护理部的护士作为本次研究课题的研究对象,对其中的36名护士开展项目研究,根据双盲法将上述护士分为一般组(18人)和控制组(18人),将两组护士包括职称在内的各项信息比对后发现无显著差异。

排除标准:护士本人不同意接受此次研究;实习或者无护理资格证的护理人员;来我院的进修护士。

1.2方法

对一般组中的护士采用传统护理管理模式,按照护理风险管理相关规章制度严格要求在职护士,定期开展针对护士风险管理相关的培训和考核。对控制组中的护士采用护理风险管理与预警模式,着重控制护理工作中的风险因素,降低风险事件的发生率,具体方法如下:

1.2.1成立护理风险管理与预警小组

作为医院护理安全管理职能部门,医院护士必须具备一定的风险意识掌握良好的风险识别能力,在工作中强化细节管理。护士长牵头组建专项护理风险管理与预警小组,并召开讨论会议[2]。将控制组中的18名护士分为3个小组,每个小组6名护士,并由小组成员推选出一名小组长,护士长及主任护师对小组长的资质进行审核。在讨论会议中护士长需要针对以往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由小组长进行补充。其余的护士就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原因,并提出可行的解决方案。

1.2.2完善体制保障

体制保障是护理风险管理与预警工作能够顺利开展的重要支持工作,按照现有的护理管理制度需要针对风险管理工作的开展进行完善,并落实责任制度。制定一系列可能导致风险事件的预防措施。制作简单易懂的护理警示标识,例如在患者床旁张贴“谨防坠床”的护理标识,通过图文结合的形式引起患者及其家属的注意[3]。在输液瓶上张贴“药物外渗”的警示标志,加强患者治疗期间的安全管理工作。

1.2.3风险控制与预警

护理工作中的不少风险事件在发生前往往是无明显征兆的,医院护士除了需要具备一定的风险识别能力以外,还需要开展风险控制与预警工作,针对难以识别的风险因素进行控制和预警,减小影响。在护理工作开展的过程中针对不同类别的风险事件需要予以归类,针对医院感染相关的风险事件需要做好病房的消毒清洁工作,做好医疗用品的消毒与回收工作。建立风险预警机制,明确分类风险事件的成因,做好各类风险预防以及处理工作,收集护理风险相关信息,消除或者降低风险事件的危害。

1.2.4强化培训与考核

护理部需要定期开展针对护士的培训工作,培训的内容应当包括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需要囊括道德规范、污物的处理以及患者搬运方法等多个方向,重视护士理论知识的学习以及理论的转化。其次在阶段性地培训后开展考核,将考核结果与绩效挂钩,促使护士不断学习不断提升自身能力,在提升业务水平的同时还需要提升风险意识和责任意识。

1.2.5阶段性总结

护理部应当开展阶段性的总结工作,每日工作完成后在小组内开展总结会议,护士向小组长对当日工作情况进行总结和汇报,小组长将组员工作情况进行记录。护理部每周开展一次周总结,由小组长对本周的工作进行总结,由护士长对各小组工作情况进行点评并安排下一周的工作任务

[4]。每月进行一次部门讨论会议,就当前的工作情况以及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在会议中进行讨论予以解决。

1.3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采用SPSS 21.0进行数据处理,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表2—1 两组护士工作期间风险事件发生率及患者评价对比

组别

人数

风险事件发生率(n,%)

患者护理质量评价

一般组

29

31/43(72.09)

64.74±4.65

控制组

29

12/43(27.91)

82.19±4.27

t


14.638

27.504

P


0.00

0.00

表2—2 两组护士考核情况对比

组别

人数

风险意识

风险预警

风险事件处理

一般组

29

82.63±3.25

73.17±3.20

79.54±4.63

控制组

29

89.16±3.41

86.47±3.18

87.25±4.09

t


11.528

15.421

10.631

P


0.00

0.00

0.00

根据表2—1和表2—2中的研究结果可以发现相对于一般组中的护士,控制组护士在工作期间的风险事件发生率明显较少,并且从考核结果可以发现控制组护士对于包括风险意识在内的能力掌握程度明显优于一般组护士。在对患者的问访中得知患者对控制组患者的护理质量评价更高,对护理管理工作的开展也更加认可。

3、讨论

综上所述,风险管理是医院护理管理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强化风险管理有助于降低各类医疗风险事件的发生率。在开展护理风险管理和预警工作中需要做好体制的保障,落实护理工作责任,重视团队合作,强化护士培训,通过多种方式加强风险管理工作[5]。通过本次研究可以发现对控制组中国的护士开展护理风险管理与预警能够有助于提高护士的风险管理能力,有效地降低各类风险事件的发生率,为医院的正常运营以及患者的治疗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郭亚丕.护理风险管理在冠心病介入治疗中的应用效果[J].黑龙江中医药,2020,49(06):208-209.

[2]孟文博.小儿重症监护病房护理风险管理中应用PDCA循环管理的临床效果[J].黑龙江中医药,2020,49(06):296-297.

[3]孙晓斐.安全隐患自查模式下的风险管理在心脏介入手术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微量元素与健康研究,2021,38(03):8-9.

[4]高会霞.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的ICU护理风险管理研究[J].医学食疗与健康,2020,18(23):78+91.

[5]宋梅.护理风险管理策略在提高心内科护理安全和满意度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医药指南,2020,18(34):202-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