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卵泡排卵不孕症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妊娠结局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8-05
/ 2

小卵泡排卵不孕症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妊娠结局

许小蓉

晋江市妇幼保健院 福建 晋江 362200

【摘要】 目的:研究小卵泡排卵不孕症患者的临床特征和妊娠结局。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间收治的100例为自然周期小卵泡排卵不孕患者,对其临床特征和妊娠结局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所有不孕妇女中,小卵泡排卵的发生率为22%,其中5.7%的患者存在自然流产史,显著高于其他不孕者,38%的患者表现出黄体不足,小卵泡排卵后妊娠率为10%,自然流产率较高。结论:小卵泡排卵是导致不孕的原因之一,多数被诊断为黄体功能不全或不明原因不孕,患者存在自然流产史,经阴道B超对卵泡发育进行诊断是主要措施,因为自然流产率较高,推荐在小卵泡排卵周期取消治疗计划。

【关键词】:小卵泡排卵;临床特征;妊娠结局

阴道B超结合尿LH检测卵泡的发育在不孕症病因诊断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临床中发现一些不孕患者表现为小卵泡发育,在之前的相关研究当中,小卵泡排卵的妊娠率较之正常发育的卵泡低[1-2]。为研究小卵泡排卵不孕症患者的临床特征和妊娠结局,故选择我院患者纳入研究,现汇报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在我院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间,有450例进行了自然周期经阴道B超检测排卵,其中发现100例为小卵泡排卵。

1.2方法

彩色B超机GE S6,采用阴道探头于月经来潮第9~10天对卵泡发育进行检测,卵泡平均经线<15mm时隔日检测1次,≥15mm时进行每日检测,根据月经周期和BBT预计排卵日前2~3d如卵泡经线未达到15mm,也每日检测卵泡发育情况,以卵泡消失或缩小为排卵,如在LH(+)2d后卵泡不缩小或显著增大,内部出现光点则为卵泡不破裂黄素华综合症(LUFS),在预计排卵日前2~3d,和卵泡最大经线达到15mm时,抽血检测LH、E2、P峰值。

在55例患者排卵后5~7d进行血孕酮放免测定,以孕酮<10ng/ml为黄体功能不全(LPD),32例月经前1~2d至月经来潮12h内进行子宫内膜活检,以内膜发生分泌改变为有排卵,分泌延迟≥2d者,诊断为LPD。

小卵泡排卵诊断标准:尿LH(+)日或排卵前1d卵泡的3经线平均值<18mm,同时进行子宫内膜活检或黄体期孕酮测定以及基础体温测定,3项中存在1项提示排卵者,为小卵泡排卵。

治疗方法:自然周期的治疗方法包括在LH(+)日后指导患者进行性生活,每三天一次,直至排卵后,如有LPD则在LH(+)日肌肉注射HCG 5000~10000U或在排卵后给予黄体酮改善黄体功能。

1.3统计学处理

将本次研究所得所有项目数据资料均纳入SPSS21.0软件分析,t检验与x2检验,P<0.05可认为有统计学意义,P<0.01有非常显著性的差异。

2.结果

2.1一般情况

450例患者中,100例发现为小卵泡排卵,占比22%,平均年龄(30.7±4.3)岁,平均不受孕年限(3.2±2.4)年,继发不孕占比45%(45/100),和其他不孕患者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存在20%(20/100)患者有1~8次自然流产史,和其他350例不孕患者相比,自然流产率为5.7%,对比自然流产率较高,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在所有患者中,30例存在月经周期异常,主要表现为月经周期缩短、延长或不规律,35例表现为LPD,25例诊断为不明原因不孕,5例泌乳素轻度增高,同时1例为多囊卵巢综合征,经腹腔镜卵巢电熨术后恢复自然排卵,所有患者输卵管通畅。

2.2小卵泡排卵的超声监测情况

100例患者的123个监测周期中,小卵泡排卵周期有100个,平均卵泡经线未(14.4±2.3)mm,最小卵泡平均直径为7mm,除卵泡经线<18mm外,表现出排卵前的卵泡透亮度和张力差,有15个周期发生LUFS,表现为LH(+)2d后卵泡不缩小或继续增大,内部发现光点,卵泡边界模糊,9例在重复监测周期出现直径≥18mm的卵泡。

2.3小卵泡排卵和黄体功能不足的关系

100例患者中,38例患者存在LPD(38%),其中35例行子宫内膜活检,10例(10%)提示LPD,50例行黄体期孕酮检查,发现15例LPD(15%)。

2.4小卵泡排卵的妊娠结局

100例患者检测123个周期,其中42个因卵泡过小放弃妊娠,其余周期经过性生活指导或肌肉注射HCG促排卵、排卵后注射黄体酮等治疗措施,8例妊娠,2例足月妊娠分娩,5例自然流产。

3.讨论

小卵泡排卵是导致不孕和自然流产的主要原因,在B超检测过程中,一部分患者表现出小卵泡排卵,但是对小卵泡排卵的不孕患者的临床特点尚未明确,卵泡的发育需要促性腺激素的刺激,当垂体的促性腺激素分泌不足或卵泡本身存在问题时,使得卵泡发育不良,使得卵细胞的受孕能力降低,虽然可以受精着床,但下一步分化发育的能力下降,表现出不孕或反复自然流产

[3]。经过相关研究认为,卵泡经线<18mm无法妊娠,其IVF-ET过程中,小卵泡的卵细胞在体外培养的受精率、卵裂率均小于正常人群,同时也说明了小卵泡排卵的一种能导致不孕的异常排卵[4]。以往的传统观点认为不成熟的卵泡无法排卵,随着超声医学在临床中的广泛应用,近年来超声仪器的发展,尤其是高频阴道探头的使用,能更完全的检测排卵情况。在不孕妇女的卵泡监测中,发现了大量的小卵泡排卵情况,一般认为卵泡的3个经线平均值≥18mm为成熟卵泡,小卵泡排卵指的是优势卵泡未发育成熟就发生排卵,当下国内外均无统一标准,在对不孕患者的卵泡发育监测中发现,是造成不孕的主要原因。经过相关资料显示,B超检测排卵是唯一从体外直接观察组卵泡形态变化的方法,阴道超声和腹部超声对比,避免了腹壁脂肪厚度、膀胱充盈程度、肠道气体感染等因素的影响,扫描卵泡回声显示率明显早于腹部回声,并且,高频率的阴道探头更接近盆腔器官,可以清晰的发现盆腔的解剖和细微声像变化,可以产生高分辨率的图像[5]。抽血LH测定是预测排卵时间的金标准,从中可以见得,阴道B超联合抽血测定LH、E2、P峰值诊断小卵泡排卵是当下首选措施[6-7]

除了自然流产率较高之外,因为发育不良的卵泡能影响排卵后黄体的形成,表现出LPD。但是也有可能是因为激素水平下降,采用临床常规措施检查无法发现LPD,或实际上只有卵细胞的受孕能力和胚胎的分化发育能力下降,而黄体功能未被影响。所以,小卵泡排卵的患者可能没有LPD表现。经过有关研究证明,在小卵泡排卵患者中,一部分的内膜发生分泌延迟,本研究选择单用内膜活检或孕酮测定,两者结合诊断LPD准确率较高,主要因为在月经来潮时取内膜,无法精确按日诊断有关,同时也说明小卵泡排卵的患者内分泌改变不显著[8]

因为小卵泡排卵的患者内分泌变化和无排卵性不孕者存在差异,没有显著变化,同时因为小卵泡排卵不一定发生黄体功能不全,所以,使用传统判定有无排卵了解黄体功能的方法,包括了子宫内膜活检、内分泌测定等均无法对小卵泡排卵做出正确诊断,本研究选择了经阴道B超诊断小卵泡排卵,卵泡的平均直径<18mm,透亮度和张力较差,所以,诊断是否发生排卵应当需要内膜活检以及孕酮测定[9-10]

小卵泡排卵作为一个导致不孕的主要原因,患者重复出现率较高,临床多表现为黄体功能不全或不明原因不孕,部分患者存在自然流产史。B超检测卵泡发育是诊断小卵泡排卵的主要措施,其发生后妊娠率较低,自然流产率高,所以,在检测过程中如果发现为小卵泡排卵,建议取消治疗计划,同时使用促排卵药物治疗,单纯使用黄体支持治疗可能无效。

参考文献

[1]高艳,郭智慧.经阴道超声下小卵泡穿刺联合GnRH拮抗剂对PCOS不孕患者的促排卵效果[J].贵州医药,2021,45(02):235-236.

[2]樊健敏,田颖,白永利,来炳岩,张祁红,魏锦辉.补肾活血汤对小卵泡排卵不孕症患者卵泡发育、卵巢动脉血流的影响[J].陕西中医,2020,41(10):1367-1369.

[3]曾燕红,张敏,刘志亚.宫腔内病变不孕症患者经阴道超声监测卵泡发育临床特点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20,35(10):1887-1889.

[4]古昕茹.阴道B超联合尿LH试纸监测排卵在不孕症治疗中的指导价值[J].中国实用医药,2020,15(10):70-71.

[5]满冬雪.阴道超声监测卵泡发育及子宫内膜厚度变化对治疗不孕症妇女的价值[J].中外医疗,2019,38(35):190-192+195.

[6]毕晓英.超促排卵过程中经阴道超声下小卵泡穿刺联合GnRH拮抗剂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的疗效分析[J].首都食品与医药,2019,26(20):9.

[7]亓文秀.经阴道超声在监测不孕症患者卵泡发育与子宫内膜变化中的应用[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9,3(05):200-201.

[8]金晶. 经阴道超声检查在排卵预测中的价值以及对卵巢储备的评估[D].浙江大学,2018.

[9]刘海英.克罗米酚联合人绝经期促性腺激素治疗小卵泡排卵的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导刊,2015,17(07):713-714.

[10]刘新雄,刘需需,刘艳美.穴位针刺及封闭联合小卵泡穿刺术治疗耐药PCOS不孕的疗效观察[J].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15,23(06):72-73+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