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电站预制管桩沉降处理方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8-05
/ 2

光伏电站预制管桩沉降处理方法

王建新 张超

隆基绿能光伏工程有限公司, 陕西 西安 710000

摘要:地面光伏电站建设中经常采用预制混凝土管桩作为支架基础。但地面光伏电站占地面积较大,电站场地地质情况变化多端,地质勘察报告无法做到对每一根预制管桩下的地质情况作出勘测。因此地面光伏电站预制管桩经常出现桩基沉降的现象。本文根据项目实际情况探讨并给出了相应的处理方法。并在实际项目中得以应用,实践效果良好。

关键词:光伏电站;预制管桩;沉降

前言

桩基沉降是地面光伏电站建成后经常遇到的一种情况。由于每根桩对应的地质情况不是绝对一致,因此桩基沉降几乎都为不均匀沉降。桩基的不均匀沉降,导致了安装在桩基上的光伏支架产生变形。光伏支架变形进而导致光伏组件受力,组件发生微小的扭曲变形,最终导致光伏组件发生隐裂,致使光伏电站发电量下降,组件寿命缩短。

1.桩基沉降原因分析

本文以东北某地面光伏电站为例分析。该光伏电站采用预制管桩作为光伏支架基础。电站建成后次年发生了桩基沉降现象。

(1)该项目为扶贫电站,场地多达一百多处,地勘报告无法做到每个场地都有报告。因此地勘报告资料精确程度不足。出现桩基沉降问题的场地,地质情况基本未在地勘报告提及。实际地质松软,承载力不够,导致桩基下沉。

(2)东北地区冬季寒冷,土壤冻结,施工困难。该项目为了赶工期,在冬季施工。采用先引孔后打桩的方案完成了桩基施工。但引孔过大、过深,导致桩基与土壤接触面积减少,削弱了桩基承载力,夏季冻土融化后,桩基出现下沉。

(3)东北地区冬季寒冷,土壤会产出冻胀现象,夏季土壤融化收缩,土体与桩基摩擦力减小,最终导致桩基下沉。

2.桩基沉降处理措施

(1)事前预防措施

① 地质勘察报告是桩基设计参数选择的重要依据。不同地质情况下,桩基设计的参数选择必然是不同的。地质勘察报告越详细,桩基设计的安全系数越高。针对地质多变的地面电站,尤其是场地分片过多的扶贫电站,应加大勘测点数量。为后续桩基设计参数选择提供可靠的设计依据。

② 设计阶段应根据地勘报告同时结合现场实际情况,综合考虑设计参数的选择,针对不同的地质,给出不同的桩基参数设计。并对地勘报告精确度做出合理判断。对勘测精度不足的地勘报告,应反馈给甲方,增加勘测精度。确保桩基设计与现场实际情况相符合。针对特殊的地质情况应给出相应的处理方案。

③ 施工前预判施工难度及可能出现的问题,编制合理的施工方案。施工时严格按照施工方案施工。引孔直径及深度不能过大,以免影响桩基质量。

(2)事后处理措施

对于已经沉降的桩基,可采用如下几种处理措施。

① 方案一。拆除沉降桩基上方组件与支架,继续捶打预制管桩,增加既有桩基入土深度,待桩基端头进入承载力更大的持力层,然后在既有桩基上方接桩。预制管桩的接桩方法参见图集《预应力混凝土管桩》10G409第40页“接头焊接连接详图”。接桩长度,根据每个场地具体情况,现场调整。接桩完成后,确认桩基承载力足够,重新安装支架及光伏组件,然后接线。

② 方案二。在已经沉降的桩基下方注浆。注浆后,桩基下方地基将得到强化,承载力增强,桩基将不再沉降。注浆材料可选用普通硅酸盐水泥浆。注浆材料浆液要粘度低、流动性好、可注性好;其凝固时间应可以在几秒到几小时内自由调节;浆液固化时体积不收缩;浆液应无毒、无臭、不污染环境、对人体无害。

③ 方案三。先采用一小段钢管焊接在预制管桩端头的钢板上,如图1所示。然后安装支架提升装置,托住光伏支架,使得光伏支架重力作用在提升装置上,放松预制管桩上的支架抱箍,如图2所示。使用支架提升装置,提升支架至靠近钢管顶端位置时停止支架提升,然后紧固螺栓,固定支架,如图3所示。去掉支架提升装置,在第一段钢管上,继续加焊钢管,如图4所示。然后重复操作之前的步骤,往复循环,直到支架提升达到预定高度。最终紧固螺栓,固定好光伏支架,整个调整工作完成。等一段时间后如果再次出现沉降,可再采用此法继续提升支架,进行调整,直至桩基不再沉降。则桩基沉降最终处理完毕。该方法所用钢材应镀锌防腐,焊缝应饱满,焊接完毕后刷防腐漆。

610b4d5bea864_html_e9e887a767683cf3.png


610b4d5bea864_html_870068ae735ffe7b.gif











图 1

610b4d5bea864_html_f68247a97dabeba0.png


610b4d5bea864_html_60f94a3856a4c0b5.gif











图 2

610b4d5bea864_html_a3e7937227e53422.png


610b4d5bea864_html_99b92f3c3d65ca8a.gif













图 3




610b4d5bea864_html_afa727330b9ed7fa.png

610b4d5bea864_html_2602dfc29f8f2a19.gif












图 4

④ 方案对比。三种方案优缺点对比如下表所示。

编号

优点

缺点

方案一

1.工艺简单,易于实现;

2.工人具有操作经验,与之前工艺操作类似;

3.原有机械、人力、物力资源可以继续使用;

4.施工质量易于掌控检测。

1.已经安装的支架与组件需要拆卸重装;

2.工程量、工作量均较大。桩基需求量无法计算。

方案二

1.不需要购买新的管桩;

2.不需要拆卸支架组件进行重装。

1.工艺较复杂;

2.光伏电站施工队伍没有这方面的工经验,需要专业队伍入场;

3.机械、物料、人力,需要重新进场,之前的资源不可用;

4.注浆多少,地下情况未知,属于不可控阶段。工程量无法统计;

5.地下施工质量,难以检测;

6.沉降严重的,需要接桩,已经安装的支架组件仍然需要重新拆卸及安装。

方案三

1.施工简单;

2.不用拆组件与支架,可随时处理;

3.价格低廉,工程量最贴近实际需求。

1.总体耗时较多,跨越时间段较长;

2.少量桩基处理,可能需要几次重复处理。

3.总结

本文以东北地区某地面光伏电站预制管桩沉降为例,分析了桩基沉降原因;提出了桩基沉降事前预防措施;给出了桩基沉降事后处理措施并对事后处理措施进行了分析对比。对于地面光伏电站,施工前应对桩基沉降做好预防处理。电站建设完成后出现桩基沉降现象,经对比,综合考虑,建议采用本文方案三比较合适。该方案在文中所提到的项目中实际应用效果良好,整个处理过程中,没有对光伏电站的运行造成任何影响。该方案对地面光伏电站其它类型的桩基沉降处理具有参考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