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联合改良低位子宫背带式缝合术治疗前置胎盘致难治性产后出血的临床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8-04
/ 2

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联合改良低位子宫背带式缝合术治疗前置胎盘致难治性产后出血的临床研究

贾小丽

成都市新津区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 四川成都 611430

【摘要】目的:观察分析前置胎盘所致难治性产后出血应用宫体注入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改良低位子宫背带式缝合术的治疗效果。方法:将2019年1月-2021年4月收治的46例前置胎盘所致难治性产后出血患者分组对比,常规组23例应用缩宫素+8字缝合;研究组23例应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改良低位子宫背带式缝合。结果:研究组围术期失血量、术后24h失血量、止血时间均少于常规组(p<0.05);研究组并发症少于常规组(p<0.05)。结论:前置胎盘所致难治性产后出血,经宫体注入卡前列素氨丁三醇的同时实施改良低位子宫背带式缝合术治疗,可有效提高止血效率,临床应用效果佳。

【关键词】前置胎盘;难治性产后出血;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改良低位子宫背带式缝合术

前置胎盘是指妊娠28周后胎盘附着于子宫下段,甚至胎盘下缘达到或覆盖宫颈内口,其位置低于胎先露部。前置胎盘是妊娠晚期出血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妊娠期严重并发症,易引起难治性产后出血,增大患者死亡风险[1]。药物、手术是临床上治疗前置胎盘所致难治性产后出血的主要治疗手段。但是,不同用药方案与手术治疗方式带来的临床结局不尽一致。本研究为了探索最佳治疗方案,进行了如下对照分析,效果以供临床参考。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46例前置胎盘所致难治性产后出血患者纳入时间为2019年1月-2021年4月,参照《妇产科学》提出的诊断标准证实,排除手术禁忌、凝血机制异常、精神病史者。根据自愿参与原则及同意知情要求,通过数字随机表法将其设为常规组、研究组,各23例。研究组年龄22-38岁,均龄(30.3±3.6)岁;11例初产妇、12例经产妇。常规组年龄21-38岁,均龄(30.1±3.7)岁;10例初产妇、13例经产妇。两组基本信息经过统计学检验,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常规组23例应用缩宫素+8字缝合,即:产妇顺利娩出胎儿后,选取10IU缩宫素注入宫体,剥离胎盘之后以8字形式缝合剥离面。

研究组23例应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改良低位子宫背带式缝合,即:产妇顺利娩出胎儿后,选取1ml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入宫体,剥离胎盘之后拖出子宫,清洁腹内积液和积血,将缝合线穿过宫腔,从右侧子宫横切口2-3cm部位进针,从左侧4cm部位出针线,一直拉到宫底部向着后壁绕圈,褥式、垂直缝合宫底基层、前后壁,从前壁进针,然后横向位移至左侧,出针部位为左侧宫体后壁,按照右侧一样的缝合方法进行操作,止血成功后打结缝合线[2]

1.3观察指标

记录患者围术期失血量、术后24h失血量、止血时间;观察患者术后有无感染、宫腔粘连、疼痛等并发症。

1.4数据统计处理

统计学软件以spss22.0版本为主,进一步检验分析本研究课题获得的计量数据以及计数信息,其中计量资料以(x±s)形式描述,组间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形式表述,组间X2检验,数据差异判定结果以P值描述,以(P<0.05)表示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观察研究组与常规组失血量与止血时间 见表1

表1 研究组与常规组失血量与止血时间对比

小组

病例

围术期失血量(ml)

术后24h失血量(ml)

止血时间(min)

研究组

23

1566.4±385.6

200.4±10.9

8.8±1.6

常规组

23

188.5±330.2

254.6±34.8

12.6±2.1

t

-

7.162

17.013

15.429

p

-

<0.05

<0.05

<0.05

2.2观察研究组与常规组术后并发症 见表2

表2 研究组与常规组术后并发症对比

小组

病例

感染

宫腔粘连

疼痛

总发生率

研究组

23

1(4.35%)

0

0

1(4.35%)

常规组

23

1(4.35%)

1(4.35%)

1(4.35%)

3(13.04%)

X2

-




7.460

p

-




<0.05

3.讨论

缩宫素是一种肽类激素,由垂体后叶分泌,多用于引产、催产、产后及流产后因宫缩无力或缩复不良而引起的子宫出血,能够收缩子宫平滑肌达到止血目的,但是缩宫素生物活性不高,具有较短半衰期,难以持续作用,因而止血效果有限。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是一种有机化合物,能有效促进子宫规律性收缩,不同于传统前列腺素类药物,其具有较高的生物活性,注入宫体后能够刺激子宫肌层收缩而达到止血目的,而且具有较长的半衰期,作用持久,能够显著提高产后止血效果[3]

8字缝合操作过程中,虽然能够通过压迫剥离面的血窦来达到止血目的,但是此种术式操作空间有限,术野模糊不清,难以完全闭合血窦。改良低位子宫背带式缝合术比较新颖,通过缝线捆绑纵向压迫子宫平滑肌,以减少局部出血量,快速生成血栓而达到止血目的[4]。本研究对照结果:研究组围术期失血量、术后24h失血量更少,止血时间更快,且术后并发症4.35%,显著少于常规组13.04%,充分证实了卡前列素氨丁三醇与改良低位子宫背带式缝合术联合治疗方案的优越性、安全性。由此可见,对于前置胎盘所致难治性产后出血患者,将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入宫体后再进行改良低位子宫背带式缝合术治疗,有助于快速止血,减少失血量,减少并发症,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蒋玲玲, 刘颖蕾, 刘曼华,等. 凶险性前置胎盘致产后大出血患者的急症子宫切除术手术时机探讨[J]. 中华全科医学, 2017, 15(011):1915-1917.

[2]邱金花, 张戊娇, 钟建芳. 产后出血行改良子宫背带式缝合术的应用效果[J].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0, v.30;No.259(06):131-132.

[3]胡璇, 崔艳双, 吴星光. 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宫体注射对预防前置胎盘剖宫产术出血的影响[J]. 浙江临床医学, 2016, 18(007):1283-1284.

[4]袁晓雁, 程芳, 韩玉新,等. 改良子宫背带式缝合术联合阴道填纱治疗剖宫产后出血[J].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18, 018(008):5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