漱口运动法对甲状腺癌术后患者颈部功能恢复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8-03
/ 2

漱口运动法对甲状腺癌术后患者颈部功能恢复的影响

葛娟利

陕西省人民医院  陕西 西安  710068

[摘要] 目的 分析在实施甲状腺癌手术患者术后干预的过程中漱口运动法对颈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本研究以2019年10月份-2020年10月份作为实验的时间范围,并将在其时间范围内收治的以手术作为治疗方案的甲状腺癌患者66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双盲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n=33)与参照组(n=33),后者在术后开展常规功能训练,前者在常规功能训练基础上加用漱口运动法。结果 两组患者训练依从性、颈部活动度与瘢痕挛缩发生率差异显著,P<0.05。结论 在实施接受手术治疗的甲状腺癌患者术后干预的过程中漱口运动法在常规功能训练基础上的应用不仅仅获得了患者更好的依从性,改善了患者的颈部活动度,同时也减少了瘢痕挛缩情况的出现,对颈部功能的恢复有着积极的影响。

关键词:漱口运动法;甲状腺癌;颈部功能

甲状腺癌属于临床较为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手术为其主要的治疗方法和手段,手术的部位为颈部,而这一部位的暴露较多,其外观对患者的整体形象有着一定的影响,且术后颈部肌体组织容易出现瘢痕和挛缩,影响颈部外观与功能恢复,因此就需要找到可以更好促进患者术后颈部功能恢复的方法[1]。本研究分析了在实施甲状腺癌手术患者术后干预的过程中漱口运动法对颈部功能恢复的影响,现分析如下。

1资料以及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对象为2019年10月份-2020年10月份于我院接受甲状腺癌手术治疗的患者66例,采用随机双盲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n=33)与参照组(n=33)。研究组男15例,女18例,平均年龄、病程分别为(46.58±3.36)岁、(1.48±0.53)年;参照组男13例,女20例,平均年龄、病程分别为(45.48±4.05)岁、(1.62±0.45)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1.2.1术后给予参照组患者常规功能训练,在手术结束后6小时向患者和家属详细的讲解和说明颈部功能锻炼的重要性和具体方法,先运用棉球实现患者口腔的清洁,之后指导患者开展左右两侧的颈部运动,左右交替进行,幅度在30o以内,每次的时间在5-10分钟,每天开展1次。术后1-3天开展幅度在60o以内的左右颈部活动和幅度在30o以内的颈部上下活动,每次的时间在5-10分钟,每天开展3次。术后4-7天开展幅度均在60o以内的颈部上下、左右活动,时间在15-20分钟时间,每天开展4次。

1.2.2将常规功能锻炼+漱口运动法作为研究组患者的术后干预方案,常规功能锻炼的方法与参照组患者相同。漱口运动法的具体内容如下:手术结束6小时以后要将治疗巾围在患者的颈下,并在口含漱口液的情况下连续鼓腮数十次,保证漱口液可以充分的冲击两侧齿缝间隙和颊部,之后将弯盘放置于患者需向左或向右颈部30o以下可以触及的位置,让水从嘴角流出,再含漱口液借助舌头反复的舔拭两侧的颊部、牙齿和上颚,每次5-10分钟,每天2次。手术结束后1-3天在坚持上述运动外还需要将弯盘置于患者侧颈30o-60o可以达到的边缘处,含漱口液并在仰头小于30o的情况下含漱,震荡并冲刷口腔底部、颊部和咽部扁桃体,并让水从嘴角流出,每次10-15分钟,每天3次。术后4-7天的侧颈与含漱方法与1-3天的方法相同,张口仰头的角度为30o-60o,相比30o-60o完成颈部活动后让水从嘴角流出,每次10-15分钟,每天4次。

1.3评价指标

本研究以训练依从性、颈部活动度(前驱、后身、向健侧与患侧旋转以及向健侧与患侧屈)和瘢痕挛缩发生率作为本研究评价指标。

训练依从性:患者可以连续在一周内按照医护人员的要求运动和训练为完全依从;患者在4-6天内可以基本按照医护人员要求运动和训练为基本依从;患者按照医护人员运动和训练的时间不足3天为不依从。

患者术后3个月开展瘢痕挛缩发生率评价,并按照Leung瘢痕分级法[2]进行具体评级,瘢痕柔软,且呈现粉色为I级;瘢痕较柔软且呈粉红色为II级;瘢痕较轻,呈红色为III级;瘢痕很硬且呈红色为IV级,将III级与IV级患者评定为发生了瘢痕挛缩。

1.4统计学分析

实验数据的处理、分析工具为统计学软件SPSS19.0,如果P值小于0.05则表示数据结果间差异显著。

2结果

2.1研究组患者训练依从性与参照组患者相比明显较高,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训练依从性分析比较

组别

例数

完全依从

基本依从

不依从

依从率

研究组

33

18

14

1

97.0%

参照组

33

15

11

7

78.8%

2.2研究组与参照组患者相比在颈部活动度上存在显著优势,P<0.05。详见表2。

表2 分析比较两组患者颈部活动度(o

组别(n)

前屈度

后伸度

向健侧旋转度

向患侧旋转度

向健侧屈度

向患侧屈度

研究组(n=33)

45.69±6.21

35.69±5.87

53.26±6.39

53.26±7.06

35.69±6.42

36.97±5.22

参照组(n=33)

36.54±5.84

28.54±5.63

43.21±5.47

42.05±6.58

26.36±5.87

26.98±4.89

2.3与参照组患者相比研究组患者瘢痕挛缩发生率相对较低,P<0.05。详见表3。

表3 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瘢痕挛缩发生率

组别(n)

I级

II级

III级

IV级

发生率

研究组(n=33)

11(33.3%)

15(45.5%)

5(15.2%)

3(9.1%)

8(24.2%)

参照组(n=33)

14(42.4%)

17(51.5%)

1(3.0%)

1(3.0%)

2(6.1%)

3 讨论

甲状腺癌对患者的工作、生活均有着一定的影响,在为患者实施治疗的过程中手术是主要的治疗方法,在实际开展的过程中不仅仅需要切除甲状腺,同时也需要切除与病灶相连的淋巴结和淋巴管,手术的创伤相对较大,切口愈合与恢复相对较为困难,尤其是非常容易出现术后瘢痕痉挛,不利于患者颈部活动度与功能的恢复,需要给予更为及时和高效的干预措施。

甲状腺癌患者术后口腔护理是一项比较基础的干预相比,而常规的擦洗法并不能达到理想的目的,可能导致患者出现恶心呕吐等情况。而漱口运动法以保证患者舒适度作为出发点,在避免患者出现不适的同时也实现了全方位和多角度的口腔冲刷,进一步清除了口腔中的细菌、病毒以及食物残渣,在配合上合理的运用可以促进患者的局部血液循环,改善了局部缺血的情况,保证了颈部功能的更好恢复,获得了理想的术后恢复效果[3]

综上所述,漱口运动法在甲状腺癌患者术后的应用可以促进患者颈部功能的更好恢复,可以将其作为一种理想的术后干预方法予以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岳海军.多功能保留颈清扫术对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短期复发及颈部皮肤麻木情况的影响[J].中国疗养医学.2021,30(05):534-536

[2]陈晓侠,宋文静,王艳秋.漱口运动法对甲状腺癌术后患者颈部功能恢复的影响[J].徐州医科大学学报.2020,40(10):777-780

[3]沈杰,季永.序贯式多模式镇痛在甲状腺癌功能性颈部淋巴结清扫术加速康复中的应用[J].临床与病理杂志.2021,41(02):284-2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