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全育人背景下中职隐形思政教育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8-03
/ 2

三全育人背景下中职隐形思政教育研究

张健

天津市电子信息技师学院天津市 300350

摘要:思政教育是我国中职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现代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社会逐步对中职思政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于此,本文对三全育人背景下中职思政教育进行了详细的论述。

关键词:三全育人;中职;思政教育

“三全育人”能有效增强中职院校思政教育的重要性,进一步充实中职院校思政教育师资队伍,更好地调动中职院校思政教育各方面的有利因素,从而为中职院校思政教育的发展提供更广阔的空间。

一、“三全育人”内涵

“三全育人”是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的简称,是新形势下一种新的教育理念。

1、全员育人。其指全员参与、责任明确、分工协作,由学校、家庭、社会、学生等各方共同构建全员育人体系。学校主要指中校教职工自觉在各自本职工作中,对学生实施直接或间接的思想价值引领,将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其中包括校党政领导干部、专业学科教师、班主任、辅导员等。家庭主要指学生的直系亲属,社会主要指校外实践基地、优秀校友等,学生主要指学生队伍中的先进分子,如班干部、学生党员、社团骨干等。全员育人要求充分调动多方力量,校内校外各方通力合作,为学生成长领航。

2、全过程育人。全过程育人是指将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贯穿到学校教育的全过程和学生成长成才的全过程。全过程育人是贯穿性教育,是学生生涯乃至毕业踏上社会后的一个终身性教育。根据学生成长成才的基本规律,从新生入学开始,分析研究学生不同阶段、不同层次的思政教育工作重点和措施,一方面要求覆盖学生在校期间全过程,另一方面要着眼学生的全人生阶段发展,构建长时段、持续性的育人机制,塑造学生的健全人格。

3、全方位育人。全方位育人是指将学校思政教育工作延伸到学生成长成才各个方面,针对学生多样化需求,改进创新育人方式方法,整合资源,兼顾思政教育工作各个方面,营造育人环境。

二、“三全育人”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

1、满足学生全面发展需要。传统的教育模式过于重视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水平,而忽视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培养出的学生综合素养达不到国家发展需求。学生想要为国家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迫切需要提高自己的综合素养,基于“三全育人”的思想政治教育注重学生的德育教育,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满足时代发展需要。在党的十九大中,习近平明确提出我国已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新时代下对职业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很难满足新时代发展需求,国家提出“三全育人”的新型教育理念,基于“三全育人”的思想政治教育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

3、满足国家发展需要。我国正处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阶段,国家面临着经济发展模式转变、全面从严治党等难题,国家要进一步增强综合国力就需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优秀人才。世界总体处于和平的状态,但霸权主义、强权政治依然存在,而且各种文化的相互融合对我国的思想意识造成很大的冲击。在复杂形势下,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推进“三全育人”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创新思想教育工作,为国家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时代人才。

三、中职思政教育存在的问题

1、不重视思政教育。中职院校的存在价值是吸收一部分低分考生,将其培养成具备专业技能的技术性人才,为国家输送技术骨干。这使大多数中职院校在教学中偏重于对技能、就业等问题的强调,对学科理论方面重视不足。中职思政教育作为培养学生对社会主义道路自信心的重要过程,在中职院校里反而得不到重视,中职学生在校期间未得到良好、完整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走出校门开始工作后,面临社会上形形色色的诱惑,易误入歧途,不但使学生自身发展前途受阻,同时还浪费了国家培养的专业技术人才,这也是中职院校不良社会习气风行的原因。

2、教育内容固化单一。对中职院校现有的思政教育形式而言,课堂仍占据主导地位,教师往往采用传统的讲授方式,将枯燥的理论知识传达给学生。而这种灌输式的教育易让学生失去兴趣,甚至产生抵触情绪,再加上单纯的理论教育未能结合学生的思想实际,学生无法真正理解教育内容的重要性和对自身的真正价值所在,自身道德认知水平得不到提高,导致思政教育工作未能取得应有的成效。

3、网络发展使中职思政教育环境更加复杂。网络技术的发展深度地影响着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网络已成为当代人学习和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工具,当代中职学生正是网络文化中成长起来的一代人。网络是一把双刃剑,中职思政教育因当下的网络环境变得更加复杂。学生易受社会思潮的影响,再加上一些国外势力的渗透,有意通过网络发布一些负面信息,而中职学生又缺乏一定的辨别能力,长期以往会对中职思政教育感到厌烦。

四、三全育人背景下职思想政治教育策略

1、多方参与,实现全员育人。要加强队伍建设,实现学校、家庭、社会组成“三位一体”的育人机制。学校育人指全体教职员工对学生都具有育人功能,不仅有党政干部、共青团、辅导员和思政课教师,甚至包括专业课教师、教辅人员和后勤管理人员等,在做好自身工作的同时,还要加强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意识,注意与其他工作者交叉配合,形成协作,团结一致,形成良好育人团队。家庭育人是重要环节,很多在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离不开家庭的极力配合,父母要与教师和孩子进行沟通,不能把孩子放进学校不管不顾,不闻不问,这不但不利于孩子成长成才,反而会使孩子自由散漫、堕落。社会育人是补充,相关的企业或机构,可提供学生与自己专业对口的实习单位或参与志愿者活动.锻炼学生的意志品质,通过媒体对先进人物、先进事迹进行宣传报道,扩大其正面影响范围,从而潜移默化的促进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2、制定阶段目标,实现全过程育人。在中职思想政治教育中,重视教育的长期性,要根据学生不同心理特征和心理变化对其开展不同思想政治教育。对于刚入学学生,要对其进行入学适应教育与习惯养成教育。可利用主题班会、知识竞赛、宿舍文明评比等活动,对学生进行习惯养成教育,让学生明白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良好的生活习惯与学习习惯是在日积月累中产生,从点滴做起,从自己做起。而对高年级学生进行专业思想政治教育,使学生将职业精神和工匠精神融入自己的专业学习中,弘扬勤于专研、勤于苦练,追求精益求精的态度和乐于奉献的精神。另外,对出去实习的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与安全教育,引导学生忠于职守、诚实守信、爱岗敬业、奉献社会。

3、夯实内容教育,实现全方位育人。①充分利用思政教育载体为全方位育人服务,如微信、QQ与微博对学生进行思想动态的观察,及时有效的解决学生所面临的实际思政问题,把思想矛盾扼杀于摇篮中。②注意加强校风与学风建设,为学生搭建成长成才平台,开展课外活动,如知识抢答竞赛、创新创业比赛等,加强学生思想文化素质与缓解学习压力,让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生活观、学术观与价值观,将思政教育融入校园文化建设。③注重对单亲家庭或偏远贫困学生的心理辅导,对生活上有困难的学生实行企业助学金、勤工助学与助学贷款等方式帮助困难学生完成学业,构建良好的育人资助渠道,走进学生、贴近生活,关爱学生。④注重党团建设,以党建带团建,加强政治思想引领,发挥组织堡垒和后备军作用,开展三会一课教育,从全方位、多层次开展思想教育,充分发挥党员干部先锋模范作用,达到一名党员一面旗帜,坚定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砥砺前行。

参考文献:

[1]李霄睿.论新时代背景下中职思政教育问题及创新对策[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18(06).

[2]郭清义.新时代中职思政教育面临的问题及创新发展[J].读与写(教师),2019(01).

[3]郭芳.“三全育人”模式下中职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J].西部素质教育,201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