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结构外墙裂缝控制工艺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8-03
/ 2

混凝土结构外墙裂缝控制工艺

王甫东、彭洛

中建二局第一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北京市 100000

摘要:建筑混凝土结构是工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施工量大、结构复杂,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严重影响整个混凝土结构的质量。从影响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各种因素来看,混凝土结构裂缝是现阶段最常见的质量因素,而混凝土结构裂缝的出现又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需要我们对这些因素进行深入细致的探讨,制定针对性的防护方案,更好地解决混凝土裂缝问题,避免裂缝产生。鉴于此,文章首先分析了混凝土结构外墙裂缝产生的原因,然后提出了具体的裂缝控制措施,以供参考。

关键词:混凝土结构;外墙裂缝;控制措施

1混凝土结构外墙裂缝成因

1.1施工材料影响

混凝土结构外墙施工中所使用的主要材料是水泥,近些年来我国在生产与检测水泥的时候,选择使用的标准是ISO水泥标准,这种标准是以国外科学技术较为先进的国家为基础而指定的。这些国家所使用的水泥基本是纯熟料水泥,在早期阶段具有很高的强度,但是我国的水泥生产与制造较为滞后,并且水泥熟料的质量较低,在大多数的水泥品种中都或多或少的添加了混合料,从而造成水泥的强度下降。通过对当前我国落实的各项项目工程看来,混凝土结构的外墙发生裂缝,其主要原因还是极为复杂的,难以在短时间内快速理顺清晰。大多数的混凝土结构外墙裂缝都是在项目工程实施过程中出现,工程的上部分位置尚未完成施工,可见因为荷载而导致裂缝出现的问题不大。在传统的建筑工程中,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数量较少,伴随着泵送混凝土技术的使用逐渐普及,混凝土大型箱形技术与以及高层建筑结构施工技术的使用规模和数量也不断增加,为当前建筑工程施工带来很大的技术支撑。

1.2温度作用影响

由于温度而导致的混凝土结构墙体出现裂缝,原因集中在两个方面,第一是季节更替,外界温度出现不同程度的变动从而引发裂缝,这些裂缝集中在山墙、屋盖等多个位置,并且随着季节的变化,这些裂缝还会表现出不用程度的增加,甚至是宽度也不断增加。第二是混凝土结构中因为水化热消退的速度呈现出不一致的现象,从而导致温度裂缝的出现,这类问题集中体现在混凝土结构的结构形状突变位置出现裂痕,此外在表面位置也出现不同程度的裂缝。混凝土结构施工期间墙体内部与外部存在着很大的温度差异,只要是存在的温度变化幅度加快的现象,都会使得内外形成温度差,从而导致混凝土导热系数降低,出现内外形变。在浇筑混凝土的初期阶段,内部温度将会快速上升,并且出现体积膨胀的现象,从而造成压应力。降温的过程中内部体积快速收缩,拉应力超出混凝土所能够承受的抗拉强度,造成墙体发生开裂。

2混凝土结构外墙裂缝控制措施研究

2.1施工材料控制

一方面,要加强控制施工原材料质量。决定混凝土结构质量的主要因素之一就是施工材料质量是否达标。在建筑工程施工中,施工图纸中需要标注好相关数据,根据这些数据合理选择施工材料,同时加强材料质量的控制,从源头提升混凝土结构的质量安全。材料采购人员要加强市场调查,明确材料性能质量,并且由检验人员对到场的材料进行抽检,杜绝不合格材料流入现场。材料入厂后,库管人员要明确各个材料特点,根据材料性质分类存放。另一方面,要合理试配和调整混凝土配合比。第一,要根据试配结果做好水泥混凝土配合比控制。在试配过程中通常会选择强制式搅拌机配置混凝土材料,并且测试配置结果,明确其是否满足施工标准要求。相关试验人员要严格按照国家规范标准检验配置情况,提高试验结果的准确性,经过多次调整和检测确定最佳配置方案。第二,加强水泥混凝土配合比调整。调整水泥混凝土配合比的主要依据是水胶比和水泥混凝土强度曲线关系,利用二者曲线关系做好水泥混凝土用量调整,实现配合比方案的优化。

2.2施工控制措施

在项目施工的过程之中,首先要对搅拌站进行严格的筛选,在工程开始之前要严格考察混凝土供应商的生产资质与生产能力,对混凝土配合比进行详细的计算与检验,保证将项目工程施工的质量提升。此外,在施工控制的过程之中,要与既有的施工经验相结合,选择多家搅拌站作为混凝土结构施工的原材料供应商,基于矿粉双掺,煤灰掺粉的叠加效应分析与比较混凝土的配合比,明确在混凝土结构施工当中所采取的双掺技术可行性与科学性。施工单位必须要逐车检查,混凝土的坍落度保证在现场浇筑施工中不会因为混凝土的问题而导致施工质量问题影响施工进度,坚决不使用不符合标准的混凝土。在控制混凝土结构裂缝的时候,目前疫情提出较多的控制措施,如跳仓法、加强振捣与养护、裂缝修补等等。

2.3加强混凝土温度控制

温度裂缝是建筑工程施工中常见的混凝土质量问题,所以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要严格控制混凝土温度。第一,混凝土原材料控制。在配置混凝土阶段,可以适当添加高效减水剂或者粉煤灰,减少水泥的用量,从而降低混凝土浇筑过程中的水化反应,减少水化热,降低混凝土内外温差,避免混凝土自身体制发生较大程度收缩。第二,加强内外温度控制。控制温度裂缝的主要方法就是降低内外温差。一方面,可以加强混凝土入模温度控制。如果施工处于高温季节,那么要合理选择施工时间,保证入模温度在30℃范围内,避免暴晒原材料,还可以降温处理搅拌用水,加强对混凝土温度变化监测,将内外温差控制在25℃范围内。一旦监测到内外温差超标,就要及时采取降温措施。如果施工处于寒冷的冬季,可以采用覆盖塑料薄膜、草帘等方式,以达到保温保湿的效果。另一方面,加强控制约束条件。为了有效降低温度应力,施工人员可以利用造筋技术设置活动层,用斜向钢筋固定混凝土钢筋孔洞四周,从而提升混凝土约束能力,降低发生温度裂缝的几率。第三,加强混凝土结构质量检测,科学控制拆模时间。在浇筑完成后,相关工作人员要根据混凝土试块检测结果或者利用现代检测设备来明确混凝土结构强度,当达到规范强度要求后可以拆除模板,并且继续加强温、湿度方面的养护管理。

2.4做好养护工作

针对于道路桥梁施工工作中的防护措施,养护一定要做好洒水养护和辅助养护工作。比如,对混凝土养护中的洒水工作主要是通过物理降温方式对道路桥梁工程进行相应的养护。由于混凝土在高温天气中比较容易出现裂缝,所以,相关工作人员应采取洒水养护工作,降低表面的温度,有效减少混凝土裂缝现象。同时,要规范洒水的时间,比如,每隔3小时洒一次水。工作人员尤其要注重,洒水时需要均匀喷洒,进而充分发挥好洒水的关键性作用,确保混凝土构件完全被滋润。尤其是遇到特殊高温天气,必须缩短间隔洒水时间,最好控制在2小时左右,即每两小时进行一次洒水。通过有效的洒水工作避免混凝土出现裂缝现象。

结语

综上所述,在建筑施工结构中,混凝土是最常用的施工材料,有自身的特点和施工中各种原因极易造成裂缝的产生,甚至是表面不平整等问题,不但会影响到日后的长时间使用性能,同时还影响了混凝土结构的外观。要想避免裂缝的产生,对于建筑混凝土结构施工的质量以及监督管理就要加强,要从施工材料下手,严控施工流程和加强施工过程的管理,如果出现裂缝要按照不同的类型进行处理,确保建筑结构的稳定性和耐久性。

参考文献:

[1]韩浩.工民建中钢筋混凝土结构裂缝的控制措施[J].建材与装饰,2018(32):31-32.

[2]汪建伟.混凝土结构施工过程中裂缝控制技术的研究[J].中国房地产业,2020(09):180-181.

[3]张奎.建筑混凝土裂缝主要因素及施工技术[J].绿色环保建材,2019(7):141-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