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土工程勘察与地基处理相关问题的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8-03
/ 2

岩土工程勘察与地基处理相关问题的分析

冷涛

510824198807097***

摘要:岩土工程的勘察情况目前来说,虽然勘察与设计地位不断提高,但受到各类因素的影响,其价值与作用尚未发挥,需要加以完善。体现在以下方面:①勘察不到位。地基基础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岩土工程勘察工作的开展,要为后续工作提供完整的数据与资料,若勘察工作不到位,给出的资料质量不高,影响地基设计方案的质量,则会造成系列问题,不利于工程建设质量的把控。②地基设计不合理。即使有了完善的岩土工程勘察数据与资料,未做好地基设计,那么也难以保障工程的质量。若作业中产生地基沉降或者开裂等问题,则会留下安全隐患或者引发质量问题,因此要高度重视岩土工程勘察以及地基设计工作,把关工程建设的质量与效益。

关键词:岩土工程;勘察;地基设计


  引言

岩土工程勘察与地基设计工作的高质量落实,对保障工程建设的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当前的勘察与设计存在着的不足之处,需结合工程的实际情况,从制度和方法等多个方面加以控制,确保岩土工程勘察与地基设计的价值实现。
  1.岩土工程勘察与地基设计的实践
  1.1案例概述
  以某工程项目为例,某黄河冲洪积地区拟建两栋15层人才公寓,基础采用筏板基础,埋深-6.65m,基底平均压力270kPa,单柱荷载14500kN。根据勘察报告详细地层划分如下。
  (1)填土(Q4ml)——层厚0.20~2.60m,土质不均匀,为欠固结高压缩性土。全场分布。(2)粉质黏土(Q4al+pl)——层厚0.40m~3.30m,为中等偏低压缩性土。局部缺失。承载力特征值220kPa;粉质黏土(Q4al+pl)——层厚0.40m~3.00m,为中等压缩性土。局部缺失。承载力特征值160kPa;粉土(Q4al+pl)——层厚0.60m~1.90m,为中等压缩性土。局部缺失。承载力特征值160kPa。(3)粉质黏土(Q4al+pl)——层厚2.20m~5.30m,为中等偏高压缩性土。局部缺失。承载力特征值100kPa。(4)层粉质黏土(Q3al+pl)——层厚1.90m~5.40m,为中等偏低压缩性土。全场分布。承载力特征值210kPa。(5)层粉细砂(Q3al+pl)——层厚1.80m~6.30m,为中等压缩性土。全场分布。承载力特征值180kPa。(6)层粉质黏土(Q3al+pl)——层厚1.80m~8.00m,为中等偏低压缩性土。全场分布。承载力特征值190kPa。(7)层粉细砂(Q3al+pl)——层厚1.70m~6.70m,为中等压缩性土。全场分布。承载力特征值2300kPa。
  根据标高换算,基底基本处于③粉质黏土中,承载力特征值100Kpa。不能满足天然地基要求,通过全面调查分析,最终决定运用CFG桩处理法,对地基进行处理。现结合地基设计进行分析。
  1.2地基设计方案
  采用CFG桩处理法,使用长螺旋钻管内泵压作业,成桩直径参数为50cm。按照作业要求,选择桩顶部位置,设置厚度参数为50cm的碎石垫层,同时设置2层土工栅格,实现对地基的强化,为桩顶应力调整奠定基础。作业中,选择正三角形布置方案,组织布桩作业。对于桩处理段和采用固结排水措施预压处理路段,为保障作业的质量,运用布置两层双向土工栅格的手段,实现过渡处理。
  1.3地基施工效果
  根据岩土工程勘察与地基设计方案,组织地基处理。当成桩后28d,组织进行性能检测。通过静载荷试验和低应变检测试验,获得性能检测结果。其中,地基静载试验结果显示,得到了有效提升,提升到200kPa~300kPa,能够达到工程建设的要求;对接触位置进行检查,质量也达到要求;低应变动力检测结果显示,桩身符合建设要求[1]。
  2岩土工程勘察与地基设计的优化总结
  2.1注重前期准备
  若想发挥岩土工程勘察的价值,通过地基优化设计,实现对工程建设的质量把控,必须要做好前期准备工作,明确影响勘察与设计工作开展的因素,采取应对和防范措施。根据勘察与测量作业的需求,配置所需的仪器设备,搜集施工现场以及附近区域的环境资料,获得基础数据,综合利用各类资料,进行地基设计方案的优化,为工程建设提供保障。若工程采用了复杂的勘察技术,要对参与勘察作业的人员进行业务培训,使其能够高效运用勘察手段,切实保障勘察结果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为地基设计提供完整资料。
  2.2选择适宜的勘察方法
  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岩土工程勘察的技术日益成熟,为勘察提供了很多选择。例如,采用物探技术,使用勘探仪器设备,借助计算机性能优势,能够获取高精度水平的勘察数据,促使勘察工作效率得到提高。再比如,采用钻探技术手段,按照设计方案,观察井壁,进行岩土样本的采集,进而获得岩土地质信息。结合勘察现场的实际情况以及地基设计需求,选择适合的勘察方法,做好综合分析与设计,为地基工程施工作业的质量与安全把关[2]。勘察技术的应用要点:①把握技术应用的重难点,结合地下水资料与地质岩性,设计工程施工方案。作业中,做好现场岩层水文条件以及受力条件的全面检验,精准定位勘察区域,获得工程所需的资料。②配置专业的人员和设备,组织开展勘察测量,保障数据结果的准确性和完整性。③做好技术可行性分析,把关勘察作业的安全与质量。对获得的数据信息,利用计算机以及相关设备进行分析,提高勘察作业的自动化水平。


  2.3制定完善的勘察制度
岩土工程勘察工作也要和技术勘察的质量相结合,勘察结果十分重要,必须要对结果负责,力求做到精准无误。勘察质量的工作需要结合完善的勘察制度,只有把制度作为勘察的基本要求和保障点才能得到一个准确的结果,结合勘察项目的一些特点,针对项目建立相应制度,对于勘察结果要和当初的决策制度做好管理措施,岩土工程的勘察制度必须符合实际勘测的情况,要有一定的逻辑理论指导和客观根据做为理论依据,同时要求个人的专业能力也很高,应该有一定的理论成果作为勘察结果的支撑,完善的制度和规范操作配合勘察结果,提升勘察工作的质量,这都是必要的工作方法和手段[3]。  

2.4做好地基设计的把控
  地基设计工作的开展,前期岩土工程勘察工作要落实到位,搜集完整的数据与资料,再进行深度分析,提出地基工程施工方案。在进行地基施工方案的设计时,对勘察数据与资料进行分析,明确是否存在不良地质,了解不良地质的特点,进而选择地基处理方法[4]。目前来说,可应用于不良地质处理的方法较多,不同方法的优势和缺点差异,要进行处理技术的对比分析,从技术可行性和经济性分析,優选技术方案。制定地基施工技术方案时,要明确施工技术质控要点,提出材料选择的要求和作业方法,为整个处理工作的开展提供依据与保障,确保地基问题得到有效处理,切实发挥地基处理技术的优势和价值,把关地基工程的质量,以免发生质量问题或者安全问题。
  2.5做好人员队伍的建设
  最近几年,岩土工程的勘察工作于地基设计都在快速发展中,这一过程出现了很多新型设备和大量的新技术应用,为岩土工程的工作开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与保证,对于勘探人员的专业素养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要注意对相关业务人员专业素质的培训,不仅在专业知识上需要掌握勘察技术和相关业务能力,还要对于勘察质量和地基的基础设计有一定见解,尤其是图纸设计和实际技术操作,严格把控岩土工程勘察结果的质量关[5]。为今后的地基施工做好基础保障,同时也要全面实施技术突破,在地基安全性和质量方面要有过硬技术,尽可能做到项目效益的最大化经济收益。

  结束语
  综上所述,近年来,工程建设的要求日益提高,加之现场环境复杂,使得岩土工程勘察的地位不断提高,成为地基设计和后续施工的前期保障。基于地基设计和工程建设的要求,组织勘察岩土工程勘察,实现快速精准勘察,进而提供优质数据资料,推动建设工作高质量快速开展,获得更多的效益。

参考文献:
  [1]曹文贵,袁青松,胡卫东.临坡矩形浅基础地基极限承载力的上限分析[J].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43(11):86-94.
  [2]冯涛. 岩土工程勘察与地基设计中的问题及对策[J]. 房地产导刊,2017(17).
  [3]米永超. 地基处理和岩土工程勘察过程中常见问题及对策[J]. 门窗,2015(2).
  [4]易豫睿. 地基设计和岩土工程勘察中常见问题与应对策略分析[J]. 建材与装饰,2016(48).
  [5]卢文平. 地基设计和岩土工程勘察常见的渗透问题[J]. 资源信息与工程,2018,v.33;No.230(02):105-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