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正常情况下接发列车作业安全与对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7-27
/ 2

非正常情况下接发列车作业安全与对策

赵翠侠

陕西陕煤蒲白矿业有限公司 铁路运输公司

摘 要:安全工作是铁路的命脉,是生命线。目前非正常情况下接发列车工作是铁路运输安全的薄弱环节,也是车站安全卡控的特点。通过对非正常情况下接发列车作业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以及产生这些安全隐患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进一步提高设备质量、职工素质、加强非正常行车作业组织等方面的建议。


关键词:非常情况 接发列车 对策


前言


目前铁路车站普遍采用电气集中联锁设备,接发列车作业安全得到了有效控制。但由于运行条件、自然条件发生变化或行车设备发生故障,不可避免地造成设备功能部分或全部停用,这种情况下办理的接发列车作业,铁路行车组织称之为非正常情况下接发列车作业。当发生非正常情况时,因其设备不能正常发挥功能,不能保证接发列车作业的安全,而是依靠人和制度,来保证接发列车作业的安全,如果接发列车人员在作业过程中一旦疏忽失控。将直接危及着接发列车工作的安全,甚至会发生行车事故。笔者认为,有必要对非正常情况下接发列车作业安全进行更加深入的探讨。

1存在的主要安全隐患

1.1设备质量差,故障处理不及时。规章规定,“当电气集中联锁控制台发生异常后,车站值班员不能判明故障原因及影响范围时,除在《行车设备检查登记簿》中登记故障现象外,同时通知有关站段及部门。有关站段及部门接到通知后应立即出动,迅速查找各自的设备问题及原因。确认具备行车条件并在《行车设备检查登记簿》签认后,车站值班员将故障情况向调度员报告,即可按规定办理行车。”但在实际作业中,有关部门及站段接到车站值班员的通知后,往往不能及时赶到现场。如电务人员接到通知后,赶往故障现场。作为车站,对有时设备故障原因及影响范围无法正确判断,容易造成车站在接发列车时,因故障判断不正确,而留下安全隐患。如车站正常办理了接车手续并开放了进站信号机后,突然电气集中控制台上出现异常情况,造成开放的进站信号机关闭,此时列车已接近车站,接发列车作业人员极易在尚未签认的情况下,或不知故障原因及影响范围的情况下,凭直观经验判断影响范围后开放引导信号把列车接入站内,再如:有的异常情况瞬间发生并不是频繁出现或遗留现状,维修人员到达后,控制台上异常情况已经消失,设备恢复正常,有些维修人员在没有对设备进行检查和测试情况下,即在维修记录上盲目签字,给设备埋下隐患。

1.2职工业务素质不高,应变能力差。非正常不是正常的作业。当车站在正常情况下办理接发列车作业过程中,因设备故障原因导致非正常情况时,接发列车作业人员因平时对设备性能了解的少,加上业务素质不高,处理问题的应变能力差,在作业中常常发生手忙脚乱,程序颠倒,顾此失彼的现象,极易漏掉重要作业程序。如车站正常办理发车闭塞手续后,在准备发车进路过程中发现进路上某个道岔失去表示,车站值班员极易因业务不熟和紧张而漏掉“现场确认道岔开通位置”的重要程序,臆测行事,给接发列车安全埋下隐患。

1.3安全意识薄弱,违章蛮干。接发列车作业的安全是车站安全工作的重点,特别是非正常情况下接发列车工作的安全更是重中之重。但在实际作业中一些干部职工安全意识淡薄,在作业过程中对自身要求不严,违章蛮干较为严重。如在非正常情况下接发列车作业过程中作业人员不按标作业、不认真核对列车运行计划等,使一些安全措施流于形式,从而给接发列车工作埋下了隐患。

1.4干部作用发挥不突出,存在好人主义。非正常情况下接发列车作业是车站运输生产中最主要的作业项目之一,它的安全与否直接影响着铁路的安全和效率。当车站发生非正常情况时,站长应到信号楼及关键岗位监督作业,但个别把关干部监控制度不落实,不能按规定要求到岗监控;有的干部擅自操作设备,带头违章蛮干,有的监控干部对接发列车作业人员严重违反规章制度的作业行为习以为常,视而不见,造成职工干惯了,干部看惯了的坏毛病,个别干部好人主义严重。

1.5安全与效率的矛盾。作为调度指挥部门,在安全的前提下,是以“快”字带头组织铁路运输生产,而作为车站接发列车作业人员,在非正常情况接发列车过程中,因其程序繁杂,作业缓慢,从而导致安全与效率的矛盾的发生。如若在调度部门的极力督促下,一味求快,现场接发列车作业人员必然造成简化作业程序,臆测行事,就可能导致不良后果的发生。

2安全隐患的原因分析

2.1存在侥幸心理。个别职工平时违反规章制度作业并未发生事故,产生了侥幸且对违章蛮干严重性认识不足。另外,有些车站疏于日常安全意识教育,监控干部对作业安全把关不严,这些也是造成接发列车作业人员不按标作业,不认真落实安全措施的重要原因之一。

2.2部门、站段之间协调意识差。铁路运输安全需多部门、多站段,多工种配合作业,只有按照规定作业流程推进,才能保证相互间的紧密衔接,在规定的时间内质量良好的完成本职作业,若有一个部门或站段只考虑本单位利益而延误作业时间,必然给其他单位的作业带来困难,影响接发列车作业工作的安全。

2.3设备检修、保养不认真。行车设备部门有的日常设备检修和保养不按技术标准和规定要求进行,设备故障考核制度不健全,发生设备故障后,责任部门和责任人得不到相应的处罚。

2.4培训教育不到位。接发列车作业人员业务素质不高,处理问题的应变能力不强的主要原因:一是单位领导对职工培训教育不重视,导致业务培训走过场;二是职工未经过非正常情况行车的培训就上岗,业务能力较差。

2.5设备严重老化。现有的一些行车设备严重老化,检查、维修流于形式走过场并且存在“两超”问题,即超期服役和超负荷运转,是导致出现设备故障的原因之一。

3应采取的相应的措施

3.1加强设备整治,把设备故障率降到最低限度

3.1.1有关单位要加强日常保养、提高维修质量,建立设备保养、维修考核台帐,及时分析设备存在的问题,采取有效的改进措施,积极消除设备隐患,把设备故障率降低到最低限度。遇设备故障时,尽快赶赴现场,真正做到故障原因查找不到决不放过,故障不排除决不盲目在维修记录上签认,设备隐患不排除决不把设备交于使用单位。

3.1.2加强设备质量考核力度。发生故障后为了杜绝相互推委扯皮,推卸责任,设备管理部门应按设备发生故障的性质和次数,对负责设备维修的单位施以必要的经济处罚,用经济处罚机制来约束设备维修部门的违规行为,确保行车设备的正常使用。

3.1.3加大设备更新改造的力度。设备管理部门应对现有行车设备积极进行更新改造,加大科技含量的投入,以满足铁路快速发展的需要。

3.2加强职工培训,提高处理问题的应变能力

3.2.1对职工业务素质滞后于安全生产需要的问题,应根据现场使用的行车设备类型,有针对性举办各种接发列车培训班。通过培训和考核,培育一支在安全上一丝不苟、业务上精益求精的职工队伍。

3.2.2应本着“重现场、重实效、重实用”的原则,充分利用模拟控制台,针对现场实际作业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非正常情况,由专业技术人员指导进行演练。达到非正常行车作业流程和行车作业要求清楚;非正常行车作业办法和安全措施清楚;非正常行车关键作业和监控内容要求清楚;各项非正常行车作业应急预案和处理方法清楚。通过非正常情况行车的模拟演练,提高干部职工业务素质和应急处理问题的能力。

3.2.3充分利用日常业务学习、班前预想及班后总结会,结合现场作业情况,有针对性地学习事故案例,进一步增强职工的安全意识,使职工能够在作业过程中吸取他人教训,吃一堑,长一智,做到遇事不慌、沉着应战,严格按程序作业,预防同类问题的发生。同时,在思想教育过程中,各级组织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不断开展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形式教育、技术交流、安全观念教育和“两纪一化”教育,使职工提高思想觉悟和主人翁责任感,在作业中自觉遵章守纪,严格按照作业标准作业。

3.3加强安全与效率关系的正确引导

效率是建立在安全基础之上,没有安全就没有效率。遇到非正常情况下接发列车时,参加接发列车作业人员应严格落实作业标准,积极组织,力争高效,但绝不能为了片面追求效率,而简化作业程序,尤其是当设备故障原因不清,影响范围不明,难以确认等情况时,即便对效率影响较大,也绝不能臆测行事,盲目求快。

3.4加强非正常行车作业组织

3.4.1各单位应对本单位非正常情况下行车预案进行全面复查,结合设备变化、运输作业组织变化以及现场设备使用情况,及时对非正常情况下接发列车预案进行完善。特别是因施工、设备故障导致非正常情况下接发列车作业安全措施,不能仅满足于层层布置,布置就算干了,干了就是干好了。必须明确责任人、控制人,并要把业务骨干放在关键位置上,卡死非正常情况下接发列车安全关。

3.4.2根据不同情况下非正常接发列车作业关键环节,进一步明确把关干部的职责,监控作业要求及内容,加大现场走动式管理力度,提醒干部监控作业要领。亲自上岗盯关键、亲自确认故障登记及影响的范围,亲自监听列车进路的布置及汇报。在监控作业中应严把接发列车作业的闭塞关、进路关、凭证关、区间开通关,及时制止并纠正作业人员违章行为,确保接发列车作业的安全。

3.4.3每一次非正常情况下接发列车作业完毕后,应组织有关人员进行讨论、分析、总结经验,查找不足,并就存在的安全隐患及时处理。

3.4.3非正常情况下接发列车作业过程中,涉及到车、工、电务及调度指挥等部门,只有按照规定的作业程序推进,才能保证各部门间的紧密衔接,完成运输任务。

因此,各单位必须牢固树立保大局、保整体的意识,作业中严格按规定时间和作业标准完成本单位的工作,不得随意拖延时间和降低作业标准,要相互创造有利条件,严把安全责任交接关,确保非正常情况下接发列车工作安全有序地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