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口语指向表达教学模式构建初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7-22
/ 2

小学口语指向表达教学模式构建初探

黄仕增

隆安县第三小学

陶行知先生说过,要“解放小孩的嘴”。实际上就是要求学生充分发挥创造力,大胆地说,大胆地表达,大胆地交流。教学实践中,有效落实这个要求,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要充分挖掘培养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一切渠道,抓住提高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每一个手段,从语言实际出发,赏析口语表达的情、理、意、趣,累积学生表达语汇,多途径构建小学口语指向表达教学模式,助力小朋友们在发展口头语言表达能力有突飞的进步。

一、角色表演,激发口语指向表达的欲望

学过心理学的人都知道,小学生表演的欲望比较强烈,妙趣横生的表演能使课本内容更加丰富。因此,在课堂上,我们要创设多种角色,激发学生口语表达的兴趣,满足学生渴望表达的欲望。

创设情境,化远为近,使课文语言文字更生动,更贴近生活,让学生感到身临其境。教学《自己去吧》这一课,在指导学生朗读、理解、感悟课文第一段时,我有目的设计了“角色表演,活化口语”的指向教学训练环节,要求学生分角色扮演鸭妈妈和鸭宝宝。学生先同桌合作对话练习,再选择优胜者上台配乐表演。在劝导鸭宝宝的过程中,有的学生结合自己初学游泳的经历诉说自己的感受,有的甚至把“我能行”的理念映现在文本课堂上……这类口语指向表达角色表演,让学生放飞想象,尽展个性化理解和对文本的感悟。学生真正进入角色,进入语文情境,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根据课文内容的需要,模拟多种学生生活实际、学生身边的真实角色进行口语指向表达训练,使学生在交际中,有话可说,而且说得真实有趣。这种角色的对白,角色的情感交流,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例如教学《鸟的天堂》口语指向表达训练环节时,我让多名学生扮演“导游”角色,隆重介绍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时看到的美丽景色和第二天又一次经过“鸟的天堂”看到的景象,让学生在自己的陈述和听“导游”的叙述表演中,既能感受到榕树的美丽,体会到鸟的天堂的热闹景象,又能提高自己口头语言表达能力,对课文内容有了进一步的理解。

二、话题辩论,培养学生口语指向表达的思辩能力

古人云:“一言兴邦”。能言善辩能使口语表达魅力四射。因此,在课堂中,我绐终把握住每一个契机,在教学各个环节中,有意识地融入口语指向表达训练,鼓励学生善想善说,敢想敢说。教学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课文:口语交际《劝说》,我为学生创设多种劝说小故事:内容涵盖或是滑楼梯扶手、或是横穿马路、或是整天玩手机游戏……利用多种情境,引导学生运用不同劝说语气进行交流与辩论。分小组交流时,还根据学生意愿,自主搭配,好、中、差生,自由组合,组员间知根知底,话匣一打开,你一言,我一语,人人有机会说,人人有机会展示,话题内容也更为充实。学生在问答中,体会劝说用什么样的口语,用怎样的语气,别人更易接受;学生在交流中,感悟劝说态度要诚恳,说话要委婉,以情动人,以理服人;在争辩比赛中,孩子之间,取长补短,互相促进。这种口语指向表达训练既能锻炼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又能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合作精神及集体荣誉感。

口语交际课《善意的谎言》,我引导学生辩论的主题是探究有关“谎言”的话题,更准确地说:让孩子们分辨什么是“善意的谎言”?辨清哪些才是“善意的谎言”?

人们都知道,说谎一定是不对的。纵观小学学过的课文,给小朋友们留下印象最深刻的是《用心灵去倾听》一文中的主人公苏珊说“它要到另一个世界去唱歌”,很委婉的暗示小鸟的死,有效消除课文中小男孩对死亡的畏惧,最后让小男孩变得快乐,变得自信;让孩子们永不忘却的《唯一的听众》一文,那位老教授装聋,耳朵听不到声音,是个“聋子”,避免“我”尴尬难堪,帮助“我”树立练琴的信心和决心,给予“我”继续练习弹琴的信心和力量,最后走向成功;特别是《别饿坏了那匹马》,一课中,那位残疾青年有意编成的一个谎言,深深地影响着读者,震撼着读者,彻底消除读者——“我”阅读的顾虑,最后让“我”安心在残疾青年的书摊里读书……不正都是这些最后,生活在现实世界里的所有人,有时真的很有必要“善意的谎言”,因为那是一个个“美丽的谎言”。

究竟,什么“善意的谎言”?如何区分?孩子们通过正、反双方激烈辩论,最终得出结论:对别人有利、有帮助,不涉及个人利益而说的“谎”,这种“谎”才算“善意的谎言”。有个孩子这样质疑:他某次考试成绩不好,担心整天陪伴监管自己的爷爷奶奶告密,被爸爸妈妈批评,所以故意蒙蔽考试成绩,这种行为,为的是自己的利益,所以不能算是“善意的谎言”。另一位小朋友列举:有个病人患绝症,为能延期病人生命,而故意对病人隐瞒真实病情,主要是为让病人更好地配合主治医师治疗,编这种“谎”可以算是“善意的谎言”。

本次指向口语表达辩论训练,从内容到方法,我作为指导老师,自始至终都作细致地指导,老师的愿景是让小朋友们有备而战,让孩子们亲临辩论现场,亲自参与到辩论会之中,亲身体会“舌战群儒”的快乐。这样既锻炼小朋友们的语言组织能力,也锻炼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最大限度的激活孩子们说话、表达的欲望,激励所有孩子积极主动,大胆勇敢的投身到口语交际活动之中。

三、活用文本学生口语交际潜能

语文教学是孩子们学习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拓展语言的主要源泉。因此,在开展语文教学活动时,作为语文教师要激活学生思维,让学生自由发问,让学生自由争论,让学生自由表达,营造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和谐平等的交流氛围。

21世纪的小学生有思想,自我意识比较强。学生说的话,反映着他们的主观意识,作为教师,我们一定要尊重学生与众不同的疑问和标新立异的观点,让学生毫无顾忌的畅所欲言。这样,学生的潜能,才能得到最大的释放,个性才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在教学《威尼斯的小艇》这篇散文时,我有意提高口语指向表达训练的高度,提升难度,让学生在多读中领悟,在多读中感受威尼斯独特的异国风情,在多读中感悟美的熏陶。

在教学新课时,我用问题激发孩子们说话的兴趣:“看看谁最聪明?谁能最先告诉大家,读完《威尼斯的小艇》,说说你的发现?”孩子们不受限制,大胆展示,自由发言。学习文中第二自然段:小艇的样子,我教小朋友用喜欢的方式学,可读可画,一下激起了孩子们强烈的表现欲望,所有孩子积极动口动脑,个个动手画一画,在读一读,想一想中感受小艇独特的美,特别是在展示环节,我让孩子们观察小船纸模型去追忆文中描写小艇的样子,根据小船纸模型复述课文,绝大部分的孩子竟能熟读成诵,小朋友们摆脱老师“要我学”的学习枷锁,读起来倍感轻松,背起来心情愉快。教学“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这一小段内容,我让全班孩子通过想象,拓展用表演去领会去感受,孩子们趣味盎然,个个跃跃欲试,文本课堂超常活跃。在轻松教学环境,在愉快的学习氛围中,孩子们领略到威尼斯独小艇独特之处,感受到学习的快乐。在教与学的互动中,双方不分主次,不分主动被动,孩子们始终是最积极、最主动的状态。特别是孩子们在对《威尼斯的小艇》一课的朗读对话交流,多次大量的口头复述课文后,我有意把口语指向表达教学构建模式拓展延伸到更高更深的层次,创新引导孩子们用文中学过的写作手法,尝试修改《威尼斯的小艇》文中的个别段落,启迪孩子们敢于怀疑,敢于探索,勇于发现。启发孩子们不迷信课本,不迷信权威,不迷信专家。激励小朋友们敢于向权威挑战,实现从口语表达迁移到写作教学的意图,实现“用语文教语文,实现迁移运用”的教育效果。

口语教学与语文教学水乳交融,语文课堂活动,需要我们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口头表达的欲望,指导学生注意认真倾听,敢于质疑,敢于地发表不同意见,敢于发表不同看法。作为语文教师,一定要立足课文,用好课文,在课堂活动中,构建多种口语指向表达教学模式,千方百计提高小学生口语表达能力。

参考文献:

[1]谭芳敏例谈口语交际课堂教学策略,广西教育,2013(1);

[2]邱静口语交际之花处处开.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