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艺术特征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7-21
/ 2

小说艺术特征探究

王秀娟

石家庄市藁城区第九中学 邮编 :052160

摘要:我们常说艺术是来源于生活但又高于生活的,对于小说学习而言,小说的艺术性主要是表现在艺术的高度上,这主要是通过小说的选材以及选材角度而决定的。换而言之,小说的题材是决定小说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之一。本篇文章以小说艺术特征探究为框架,分别从多层面的创作题材、相应的表现手法这两个方面深入说明。

关键词:小说;艺术特征;创作题材;表现手法;《祝福》和《老人与海》

引言:小说艺术特征是指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体裁。人物、情节、环境是小说的三要素。情节一般包括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部分,有的包括序幕、尾声。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小说按照篇幅及容量可分为长篇、中篇、短篇和微型小说(小小说)。小说刻画人物的方法:心理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外貌描写、神态描写,同时,小说是一种写作方法。

  1. 多层面的创作题材

我们常说艺术是来源于生活但又高于生活的,对于小说学习而言,小说的艺术性主要是表现在艺术的高度上,这主要是通过小说的选材以及选材角度而决定的。换而言之,小说的题材是决定小说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之一,下面笔者从小说题材的多样化和选材的角度进行充分说明[1]:

  1. 题材的多样化

从实际的生活中发现新鲜感是小说题材新颖程度与否的关键,要求小说作者能够放眼于生活中各个层面,观察出别人未发现且未表现国的创作素材,从而进行艺术上的处理形成一篇具有新意的小说创作素材。

比如说在学习《祝福》这篇小说时,小说中的人物和情节都是和实际生活息息相关的,小说的作者经过艺术的加工形成了一篇极具时代特色的小说。例如鲁迅笔下的祥林嫂、鲁四、柳妈等人物描写,既让学生感到熟悉又在学习过程中带给学生一定的新鲜感,每一次阅读都会增加不一样的感受,这是因为作者在写作中的独具慧眼能够发现生活中存在的新题材。我国的鲁迅先生以实际生活为出发点创造出的祥林嫂极具生活色彩是大多数妇女的形象总成,而美国的海明威则是通过观察创造出了富有时代特征的老渔夫形象,这两部小说作品均将小说题材的多样性和多层性选材方式体现的淋漓尽致。在学习《老人与海》这篇小说时,海明威创作出的故事不仅具有一定的传奇色彩,而且故事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学生在阅读时不仅要体会到老渔夫在海洋中漂泊的孤独,还要体会到老渔夫与巨鲨斗争过程中的惊险性,尤其是在老渔夫失去了鱼叉等战斗工具时,仅利用船舵将巨鲨消灭。和海明威的《老人与海》相比较,鲁迅笔下的祥林嫂更体现出了民国时期大多数普通人对于生活的无奈,以及被生活迫害的悲惨形象,而老渔夫恰巧与之相反这是一种敢于同命运抗争的积极精神,值得所有人学习。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体会到生活中人物的多样性以及生活的丰富多彩性。

  1. 选材的多角度

小说题材的多样化一方面可以通过生活层面的差异性不同进行素材的选取,另一方面还可以通过选择的角度不相同得以实现。模式的选材角度简而言之就是从生活中一些横断面进行写作材料的选取。这种选材角度能够潜移默化的将故事的始末充分的展示出来。在鲁迅先生的《祝福》这篇小说中,将横断式的选材体现的淋漓尽致,这篇小说是从祥林嫂死于大年夜里的故事开始的,以下便是藐视祥林嫂悲惨命运的原因。本篇小说并没有从头到尾的通过顺叙的手法进行描写,比如说文中并没有介绍祥林嫂到鲁家之前的经历,而是直接从鲁家做工这个截取的,这样的横断式手法在小说中还有很多,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合作进行寻找和探究,从中体会到横断式写作手法的优势,即使故事的情节更加紧凑,叙事的节奏更加明快[2]

  1. 相应的表现手法

比喻、象征、对比等手法被称之为写作中的表现手法,他们将小说的表现内容和主体的艺术表现形式充分展示。形式为内容服务,这是文艺创作中必须遵守的重要性创作原则。在高中的语文教学中小说单元均体现得是这种准则,小说的作者是根据小说的内容选择相应的表现手法,此小说在创作中较为灵活多变。

  1. 小说中的衬托手法

小说同影视剧相比较缺少的直观性,需要阅读者的想象能力和观察思考能力。比如说衬托手法的应用是通过某种形象来体现出人物内心世界或是某种抽象的内涵[3]

笔者以海明威的《老人与海》这篇小说为例,简要说明小说中的正面衬托:小说中有一段描写是这样的:“当他驶进小港的时候......然后他从船里走出,把船系在岩石旁边”。这是对老渔夫在战胜巨鲨之后驾驶破败的渔船回到岸边上情境的描写。从老渔夫的视角对眼前的情境进行描写,通过景物从正面体现出了老渔夫在大难过后回到岸边的激动,其中酒店熄灭的灯表明了时间,海风得狂啸和海口的平静形成对比体现出了沉寂。静谧的港口气氛衬托出了老渔夫在脱离险境之后的心情。

笔者以鲁迅的《祝福》这篇小说为例,简要说明小说中的反面衬托:小说中有一段描写是这样的:“我给那些因为在近旁而极响的爆竹声惊醒......预备给鲁镇的人们以无限的幸福”。这是对延绵不断的爆竹的景物描写,在中国人的习惯中有“爆竹声中一岁除”的美好愿望,此时的爆竹声是指祝福时刻的到来,但是在这充满快乐的气氛中,“我”想起了祥林嫂的悲惨人生不由感慨万分。作者将吉祥快乐的气氛和“我”心中所想形成对比,对反面衬托的写作手法暗示了人物的心理状态。

  1. 小说中的象征手法

象征手法是指将具有象征意味的某种鲜明的形象为象征物,由此象征物联想到某一抽象概念,换而言之,象征手法就是从形象到抽象的一种过程。笔者以海明威的《老人与海》这篇小说为例,小说中的象征手法应用在此处体现的淋漓尽致。海明威笔下的老渔夫是一个顽强的、坚毅的、敢于同命运抗争的、永不屈服的老人形象,这是一种精神的象征。

结束语:小说是高中语文学习中的重要部分,学习好这个单元不仅能够增加学生的小说写作技能,增强学生的叙事能力,还能够提升学生对于中外名著小说、课外阅读的掌握能力和鉴赏能力,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之余还需要让学生通过创作小说进行技能的强化练习。

参考文献:

[1]朱琳琳. 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中的长篇小说教学策略研究[C]// 2020年教育创新网络研讨会论文集. 2020.

[2]黄鑫. 谈文学作品中艺术情感的表达——以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为例[J].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20(4).

[3]陈薇. 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中的小说教学策略研究[J]. 语文课内外, 2020, 000(011):1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