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校长教学管理研究河北省安平县大子文镇中心校,李彦兵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7-15
/ 2

新时期校长教学管理研究

河北省安平县大子文镇中心校 李彦兵


摘 要:教学管理是校长永恒的课题,尤其是新时期的校长要遵循教学管理规律,明确管理方向和管理措施,对提升校长教学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以中小学校长管理为例,探索教学、校风、质量、教师和创新等管理方式,将提升教师“教”的能力与学生“学”的能力有机结合,全面提高校长学校管理水平。

关键词:校长;教学管理:管理方式

一、引言

新时期校长教学管理,是中小学校长一个重要的课题。在实践中,校长教学管理存在着缺乏明确方向,忽视校风建设,借口素质教育,不敢抓教学质量,教师队伍建设停滞,教学创新力不够等问题。习近平指出:“我们的教育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新时期校长,要始终以习近平新时代教育思想为指导,突出教学工作这个中心,把握教学规律,夯实教学基础,抓好教学管理,突出创新,提高教书育人成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校长教学管理的方式

1、教学是校长教学管理的主要目标

苏联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学校领导首先是教学上的领导,其次才是行政上的领导。”学校校长要始终以教学为中心,牢牢把握“教”与“学”各环节,把德、智、体、美等诸方面的教育教学落到实处。教学是学校最基本的教育,要采取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方式,将课本知识和课外知识融会贯通,使学生能够具备基础性的知识和基础性的技能。这里所说的课外知识,就是课外社会性实践教学,培养学生认知的广泛性和全面性。

2、校风是校长教学管理应具备的氛围

校风就是学校的风气。校风是学校师生员工在长期的教育教学中,所培养的共同具有的理想、志向、愿望和行为风尚,一种健康的文化氛围,是校园精神面貌的集中体现,是校园之魂魄,是一种潜在的教育力量和无形的精神力量,是学校社会信誉的外在表现,决定着学校的生存和发展。首先,要有良好的学风,这是一个学校教育成功的关键。具体表现为,教师要不断汲取新知识,以孜孜不倦地学习,为学生树立榜样;学生要有正确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努力学习,积极进取,坚定理想信念,立志做一个有共产主义远大志向的未来建设者和接班人,进而形成良好的班风;坚持教学和育人同抓,引导和帮助全体师生员工把学做人与学知识联系起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学观、学习观,形成昂扬向上的校园风气。其次,要有一个良好的教风,教师要始终具有崇高的荣誉感,始终以良好的精神状态,热爱学校、热爱教育、热爱学生,有着良好的师德师风,全身心投入到教学之中,与教师相互学习促进,与学生严而有威并和蔼可亲,做学生的爱护着知心者,努力做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

3、质量体现着校长教学管理成果

教学质量是衡量学校教学管理成败最显著的标志,也是一个学校有无发展前途的体现。一个学校的成果,最终要体现到学生的学习成绩上来,这与素质教育并不冲突。学习成绩与素质教育相辅相成,没有良好的学习成绩,就不是素质教育;素质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的学生。具体地讲,制定科学的教学质量目标,让学生有明确学习目标,促进学生自觉学习,养成终身受益的学习习惯;培养学习尖子,为班级学习带头人,并注重班干部的学习,让其成为身边的学习榜样;要注重细节教育,关注学生的个性和学习基础,有针对性地鼓励和辅导,使其能够愉快学习,学有兴趣,学有成效;要注重抓差生,这是抓合格率、优秀率的关键所在。一个教育学家曾说过:“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没找到能教好学生的方法。”差生的差,就差在学生没有持之以恒地学,没有毅力,缺乏信心;差生的差,就差在教师一以贯之耐心地教,往往认为无可救药,缺少下力气教的愿望,这就要求教师对差生始终不能放弃,采取一对一的方式,运用灵活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等教学法,比如课堂上设计一些差生可以回答的问题,及时表扬,课下开“小灶”坚持“跟踪辅导”等,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的兴趣,实现差生的转化,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4、教师是校长教学管理的基础。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是教学的载体,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一所学校的成败兴衰,良好的师资是做好学校管理的保证。要形成尊重教师的浓厚氛围,尊重教师的劳动,充分调动教师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发教师教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要蹲下身子,发扬民主,真诚且广泛地听取教师对教育教学管理的建议、意见,集思广益,不断增强教师的主人翁意识。古人云:“师者,人之模范也。”要制定教师“再学习”专项计划,积极创造条件,分期分批地进修学习提高,尤其要加强青年教师培训,搞好教法、学法研究,不断更新知识,激发内在活力,树立现代教育理念,把提高教师素质能力作为提高教学质量和校长管理的核心问题来抓。要关心教师进步,为职称晋升创造条件。要关心教师生活,及时解决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为教师一个良好的履职环境。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充分了解班级和每一个学生的习性、个性特点,尊重学生因材施教,因势利导,养成学生善于动手、动口、动脑的良好习惯,善于独立思考,积极上进。要建立一系列的激励机制,全面客观地评价教师,对好的教学经验要及时总结推广,形成典型性的材料供学习和观摩,培养具有学校特色的教学风格,建立一支爱岗敬业、精通业务、高素养的教师队伍。

5、创新使校长教学管理充满活力。

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曾说,管理的本质,就是激发和释放每一个人的善意。管理者要做的是激发和释放人身上固有的潜能,创造价值。作为校长就是要为教师和学生赋能,充分挖掘潜力。首先,要建立教学指挥系统,健全由校长、副校长、教务主任、教研组长、年级组长、班主任等人组成教学领导体系,做到指挥有力,行动快速,适应和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其次,按照新时代教学目标,突破老的思维定式,制定适应新时代要求的岗位责任制,明确岗位职责,发挥各个成员在教学工作中的作用。第三、制定和实施行之有效的教学规章制度,建立良好的教学秩序,确保教学效果。俗话说,没有规矩就没有方圆。规章制度有了,就有坚决不走样地贯彻执行。在执行中,注意执行效果,对师生员工提出好的建议和意见,以及创新的做法要及时吸收完善,对不适合或者过时的规章制度,要及时改正和剔除,让所有的规章制度科学有创新,发挥应有的作用。
三、总结

校长教学管理是校长具备的基本技能,是办好学校的关键所在。从办学目标上看,教学是管理的中心。校风是学校的文化氛围,是学校成功的一个重要标志。教学质量是校长教学管理的主要内容,质量的提升使学校管理走向成熟。教师是教学管理的载体,教师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管理的成效。创新是校长教学管理水平不断提高的重要措施,也是追求至臻至善的方式。教学、学风、质量、教师、创新五位一体,相辅相成,构成了校长教学管理的科学体系。


参考文献

[1]郭智发.关于小学校长教学管理的困境与解决对策的思考.新课程·上旬,2015,( 9)

[2]蔡文文. 小学校长教学领导问题及提升策略研究.教育经济与管理,2012(学位年度)

[3]董树莉.重点强化教学管理全面提升教学质量.全国中小学校长论坛暨全国基础教育协作体交流会,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