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醉后一般有什么反应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7-13
/ 2

麻醉后一般有什么反应

孙泽兵

中国五冶集团有限公司医院 成都市 610000


【摘要】麻醉是指通过多种药物与技术促使人体意识丧失、机体疼痛感下降的技术,也被称之为无痛医疗技术,在麻醉技术诞生后,外科手术形式也不断发展,是保障外科手术顺利进行的重要技术。本文针对当前麻醉不良反应情况加以介绍。

【关键词】麻醉;不良反应;疼痛


麻醉药品是特殊的药物,自从在临床中得以应用,其发展速度较快,临床应用的安全性水平也随之升高,但是麻醉药物仍具有一定风险。

1.麻醉概述

麻醉根据其形式可分为全身麻醉、局部麻醉,其中全身麻醉包括静脉麻醉、气管内插管麻醉,全身麻醉是临床中常见的麻醉形式之一,通过中枢神经系统抑制剂对患者开展麻醉,患者麻醉后意识状态完全丧失,感觉神经、运动神经反射活动消失,患者肌肉较为松弛,是手术镇痛、肌肉松弛的重要麻醉形式。一般而言,全身麻醉多应用于大型手术之中,静脉麻醉所应用的药物包括异氟烷、丙泊酚等,气管内插管麻醉主要通过安氟醚、七氟烷等实施麻醉[1]。局部麻醉包括表面麻醉、浸润麻醉、神经阻滞麻醉、椎管内麻醉等,局部麻醉一般应用于小型手术之中,患者在接受麻醉后,意识清醒,但手术区域位置疼痛感下降或消失。表面麻醉一般多应用于眼科、咽喉科、泌尿科、耳鼻喉科等手术治疗之中,通过麻醉药物涂抹、湿敷、滴入、喷洒等方式,作用于粘膜位置,产生麻醉效果[2]。浸润麻醉多为皮肤科、口腔科、牙科等门诊所应用的麻醉手段,一般多采用点状局部注射麻醉药物,起到区域阻滞的效果,但注射过程可能存在一定痛苦。神经阻滞麻醉是相对较为大型的手术常用方法,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可选择颈神经、臂神经、腰骶神经、下肢神经进行组织,通过神经丛注射麻醉药物,保持患者部分肢体、位置疼痛感消失[3]。椎管内麻醉也是临床中常用的麻醉方式,包括硬膜外麻醉、蛛网膜下腔麻醉、腰硬联合麻醉等形式。

2.麻醉后不良反应情况

2.1全身麻醉的不良反应

全身麻醉是当前常用的麻醉手段,其临床应用效果相对较高,但由于全身麻醉形式所应用的药物具有广泛性抑制作用,患者麻醉期间可能会累及多脏器与系统,故增加了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比例。全身麻醉后患者的中枢神经受到抑制,导致其呼吸系统功能下降,因此,大部分全身麻醉方式均需要采用气管插管形式辅助患者呼吸系统,避免患者手术期间发生呼吸抑制、窒息等问题,气管插管对于患者气道黏膜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故增加了患者术后疼痛感,还会造成患者麻醉期间发生呃逆、咳嗽、支气管痉挛等不良反应[4]。另外,全身麻醉除了对患者呼吸系统功能影响之外,全身麻醉也会造成患者循环系统不良反应,患者处于麻醉状态下,其肌肉松弛,导致外周血压水平下降,患者术中发生低血压、心律紊乱、心律失常等问题。但是,由于当前全身麻醉手术中多使用动态心电监测,即使患者发生上述循环系统不良反应,可在早期予以发现,并迅速实施术中纠正,能够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在患者手术结束后的苏醒期间,仍然有可能会发生不良反应,一般包括恶心呕吐、焦虑烦躁、肌肉不自主运动等症状,上述症状多属一过性,产生后可自行消失,对于部分症状较为严重的患者,则可酌情给予患者镇静类药物。除此之外,谵妄、恶性高热也是全身麻醉后不良反应,但由于其临床发生比例相对较低,类似报道也比较少[5]

2.2局部麻醉的不良反应

同全身麻醉相比,局部麻醉由于范围局限、麻醉药物用量较低等特点,导致临床安全性水平较高,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风险相对较低。其中,局部麻醉最为常见的不良反应为毒性反应,一般多为剂量依赖性毒性,也就是所谓的逾量毒性反应,包括组织毒性、神经毒性、心脏毒性与中枢神经毒性反应,是由于药物剂量超量所致,但临床发生比例极低,主要是因为现阶段临床中局部麻醉药物剂量控制较为严格,通常不会发生逾量现象,麻醉师通过精确计算方式严格控制其麻醉药物剂量,处于安全剂量范围内的局部麻醉,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可能性极低。

3.麻醉后患者的管理

由于部分患者的病情较为复杂、手术创口较大,加之每位患者对于疼痛感的耐受程度均有所不同。故临床之中部分存在患者术后发生疼痛问题,此时需对患者进行疼痛护理和干预。尤其对于部分手术操作时间较长、手术难度较大的患者,可通过视觉模拟评估方式对患者疼痛感进行评估,了解患者疼痛状态,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遵医嘱给予镇痛药物。对于部分疼痛感较轻的患者可采用转移注意力、心理干预等方式予以疼痛管理,从而降低患者疼痛感。注意调节病房内的温度与湿度,保障患者住院期间的舒适度,每日早晚定时开窗通风30min,保证其病房内空气的清洁。部分患者在术后可能存在恶心、呕吐等不适感,常规给予患者胃粘膜保护,药物能够减轻其胃部不适发生比例。另外,平和的心理状态是降低患者术后疼痛感的要素,因此,临床中护理人员需要加强与术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调节其心理状态,防止患者发生不良情绪,能够降低患者术后的疼痛感水平。

4.小结

综上其述,麻醉所造成的不良反应可能性相对较低,尤其现阶段对于麻醉药物、剂量、麻醉方式的研究逐渐深入,麻醉的安全性水平较高。同时,随着医疗技术、药物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更加安全的麻醉药物、麻醉技术得以在临床中广泛应用,进一步增加了麻醉的安全性。

参考文献:

[1]芦庆丰,安凤娇,陈琦,等. 腰硬联合麻醉与全身麻醉对老年下肢骨折患者血流动力学及应激反应的影响[J]. 中华养生保健,2021,39(3):81-82.

[2]贺钊,李帛谦,沈海琳,等. 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麻醉对急诊股骨骨折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学及应激反应的影响[J]. 海军医学杂志,2021,42(2):205-208.

[3]卫白杨,冀晋杰,赵建奎,等. 控制性降压麻醉对老年肠癌根治术患者应激反应及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J]. 检验医学与临床,2021,18(4):473-476,478.

[4]宋莉,董雪,王旭莉,等. 腰椎旁神经阻滞联合全凭静脉全身麻醉对髋关节置换术患者血流动力学、应激反应、术后苏醒的影响[J]. 临床误诊误治,2021,34(2):69-73.

[5]王娟. 不同剂量的右美托咪定联合依托咪酯对减轻冠心病非心脏手术患者麻醉诱导期应激反应的效果[J]. 当代医药论丛,2021,19(1):7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