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结构裂缝控制与处理技术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7-09
/ 2

建筑工程结构裂缝控制与处理技术分析

万明付

32108119720706**** [1];杨涛 210311198701191**** 2]

摘要:在我国社会发展过程中,建筑工程对于质量安全的要求非常严格,相应地加大了传统技术工艺的改革创新力度。在现代施工技术中,建筑工程施工极易面临结构裂缝问题,从而加大了工程的质量隐患,增加了技术的处理难度。基于工程建设角度,应科学处理工程裂缝质量隐患,结合理论分析,合理应用结构裂缝控制技术与措施。基于此,本文对建筑工程结构裂缝控制与处理技术进行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建筑工程结构;裂缝控制;处理技术

引言

目前,我国建设工程项目施工规模不断扩大,结构日趋复杂,施工环节增多,一旦某一环节出了问题,就会严重威胁到工程质量。建筑混凝土工程已成为整个工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混凝土材料本身的多重特殊性,以及施工过程中的温度、湿度、工艺等方面的不合理,会导致整个建筑结构产生裂缝,甚至引发一系列安全事故,危害到施工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和工程的正常使用。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如果混凝土裂缝问题得不到根本的控制,长时间的施工会导致整个结构受损,破坏整个建筑。所以,在配料过程中还要科学、细致、认真地进行检测,并根据周围环境气候温度的变化,动态地调整混凝土配料方案,避免施工后建筑结构出现裂缝。

1.框架结构施工具有的特点

目前,建筑工程建设的数量呈现出逐渐增多的趋势,并且建筑与人们之间的关系也表现出日益密切的现象,人们对于建筑工程框架结构的施工质量具有较高的关注度。在人均占有土地的面积逐渐降低后,建筑工程框架结构建设也呈现出较大的变化,表现在:以往建筑建设中是以中低层普通建筑结构为框架结构,但是此框架结构与当前的经济和城市发展存在着不相适应的现象,原因是当前建筑工程的框架结构都是以高层及超高层结构为主,并且高层与超高层结构所具有的优势也呈现出日益显著的现象,但是却对建设中所应用的施工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层与超高层结构与一般建筑结构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化,需要在建设时根据工程设计方案确定重力负荷参数、建筑构件尺寸与支撑件的尺寸,进而达到促进建筑结构可以承受来自内部与外部的载荷力。如果高层建筑所拥有的层数越高,会对建筑本身增加荷载力;如果发生地震灾害及存在较大的风力,对建筑本身产生的荷载力也会加强。在建设普通建筑时一般只是将恒定承载值或者少量动载值考虑在内,并不会对建筑结构存在较多的要求。

2.建筑工程发生混凝土裂缝的危害性

由于混凝土材料具有较强的流动、粘聚以及保水等特性,所以,其被广泛应用到建筑工程中去时就极易引发相关裂缝问题,进而对整体建设工程造成一定的危害。主要表现为以下两个方面:(1)渗水。对于建筑工程来讲,一旦发生混凝土裂缝问题,就极易出现渗漏问题。由于受到雨水的冲刷而致使水份沿着混凝土裂缝渗漏到其内部,进而致使其内部结构发生水解现象。而在水解的作用下会导致其内部产生一定的温差,从而形成冻胀现象,并最终导致整体建设施工成本增加;(2)腐蚀。一旦混凝土发生裂缝,就会致使混凝土结构外部多种物质进入到其内部结构,进而与空气和水发生相应的化学反应,并对其内部金属构件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通常称之为腐蚀现象。

3.建筑混凝土工程裂缝防治措施

3.1优化配筋设计

施工人员必须优化配筋设计,科学应用建筑加固技术,以此提升梁板与结构板质量。建筑企业在开展结构加固处理时,需要选用双向双层施工法。通过此种施工方法,不仅可以提升梁板与结构板质量,增加建筑内部温度,而且可以防止裂缝的产生。注重工程结构裂缝的预防与控制,施工人员应当科学把控钢筋间距,以此减缓裂缝产生时间。注重钢筋与混凝土材料的科学化使用,适当地添加外加剂,缓解混凝土热胀冷缩特性,最终避免产生结构裂缝。

3.2施工过程中的裂缝防治措施

结构裂缝的重点在“防”不在“治”,防患于未然是最重要的,处理得当、施工方法科学、施工工艺规范,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少裂缝的出现。在了解裂缝产生的原因后,预防就要有的放矢。对于温度裂缝,首先,严格控制砂浆的配合比,特别是要严格控制水泥和水的比。在拌制之前需进行试配,保证砂浆的保水性,砂浆要充分搅拌,注意外界环境温度,使用专用砂浆自动配料搅拌机;其次,抹灰基层处理方法应得当,一般混凝土要提前1~2d用清水浇透,防止抹灰过程中砂浆中的水分被混凝土夺走,表面出现水光后即混凝土湿润完成,在抹灰前用手触摸可感觉到潮湿即可;最后,加气混凝土砌块、多孔砖需在施工前适当浇水,阴干半天左右即可抹灰处理。施工过程中必须严把质量关。确保混凝土工程表面平整,控制好垂直度,以此达到控制抹灰厚度的目的,注意不能出现抹灰厚度不均的问题,这样即可从最大程度上减少龟裂问题的发生。分层抹灰。抹灰总厚度、分层厚度都要严格控制,一般中级抹灰平均总厚度不超过20mm,高级则不能超过25mm,外墙抹灰不能超出20mm。

3.3灌浆嵌缝法

对于沉降裂缝。嵌缝与灌浆是两种不一样的处理工艺,灌浆法在较大裂缝面前,尤其是那些不易拆除结构或者凿除的结构会采用这种方法进行裂缝治理,这种操作方法主要通过高压装置向混凝土裂缝中注入浆胶结材料,在混凝土结构与胶结材料硬化之后形成整体,进而达到对裂缝进行封堵的目的。在具体的操作期间,水泥浆、环氧树脂以及聚氨酯是主要的材料,在对裂缝处理期间,主要利用高压机器进行操作。因此,对人员施工素质和技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3.4砌体结构缝隙控制与处理措施

  1. 控制砌体结构裂缝:施工人员必须确保材料性能与品质,材料入场前,必须对材料龄期、吸水率进行检测。工程设计期间,设计人员必须保证措施的安全性与可靠性,避免出现地基差异沉降,影响构件的使用效果。注重释放温度应力,增加芯柱、构造柱数量,加大水平拉结力。此外,合理选用配筋方式,以此控制温度应力,避免由于温度应力所致裂缝,加强裂缝的控制效果。施工企业必须制定和执行施工规范与管理制度,以此消除安全隐患,同时对结构裂缝的产生进行控制,以全面提升建筑工程质量与安全;(2)砌体结构裂缝处理技术:①水泥灌浆法。通过实践调研可知,通过水泥灌浆方式,可以有效补强和加固砌体裂缝。压力灌浆、重力灌浆为常见灌浆方式,裂缝修补处理后,可以明显提升墙体强度。②钢筋网水泥砂浆加固。墙体承载量、承载性能不佳时,应做好加固处理。在处理操作时,去除加固砖墙表面粉刷层,之后喷射砂浆,科学控制工程裂缝。③增加预应力撑杆。当大梁下砌体承载力不足时,可以应用增加预应力撑杆方式,注重加固原有结构,以此提升建筑工程的稳固性。

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的收入水平逐渐提升,建筑的需求量越来越大。此种情况下,人们不再仅仅满足于建筑美观度,对其质量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但是,近年来建筑裂缝问题越来越常见,甚至可以说轻微的裂缝不可避免,我们必须根据实际情况明确裂缝的类型,并且了解不同裂缝的特点及出现的原因,这样才能运用合理有效的技术,以达到预防、处理裂缝的目的。因此,当前必须不断探索出新的技术,最终有效解决这一问题。

参考文献

[1]白飞云.对建筑工程结构裂缝控制与处理技术的研究[J].居舍,2019(36):31.

[2]缪培建.建筑工程结构裂缝控制与处理技术研究[J].江西建材,2019(09):141-142.

[3]张文华.建筑工程结构裂缝控制及处理技术[J].建筑技术开发,2019,46(13):11-12.

[4]左奇丽.建筑工程结构裂缝控制及处理技术[J].居舍,2018(02):76.

[5]潘政业.建筑工程结构裂缝控制及处理技术[J].中国住宅设施,2018(12):46-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