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电带电作业的现状及其发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7-08
/ 2

配电带电作业的现状及其发展

马健

国网秦皇岛供电公司 河北省秦皇岛市 066000

摘 要:随着电网建设的不断发展,带电作业已成为配电设备检测、维修和改造的主要方式,就确保电力网络安全、稳定等起到了十分关键的价值,本文通过分析目前我国配电带电作业现状,包括带电作业安全距离以及带电作业绝缘工具等,对其发展进行探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带电作业;安全距离;绝缘工具;发展


引言

早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国内就开展了有关带电作业项目,和其它地区对比,国内在该放慢具备方式多样化、工具轻巧化、操作难度大和应用较为广泛等特点。随着我国配电带电作业的不断发展,带电作业相关的技术、工具、标准以及安全管理都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以下将阐述目前我国带电作业安全距离和带电作业绝缘工具,并为进一步发展提出相应的对策,以供参考。

1 配电带电作业的特点

该形式的作业往往处于城市中心等场合,工作环境较差,具备较高的工作难度和强度,并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安全作为配电带电作业的首要条件,在实际开展带电作业时,必须提高对安全问题的重视。由于配电网络的故障率较高,其普遍存在复杂的网络、电网间距较小、设施密集度高等特性,作业人员在有限的空间内开展作业,极易因疏忽造成安全事故的发生,如碰触严重老化的电力设备,容易造成电网短路,严重威胁到人员的生命安全。

安全防护措施作为保障带电作业人员安全性的重要措施,有关单位需要建立起高度关注,目前配电带电作业中应用的安全防护措施主要为合格的防护绝缘工具。以防护服为例,在选用时应结合考虑其相应的电性参数,确保其符合作业标准需求。在间接带电作业时,工作人员的主体绝缘即绝缘设备,他的穿带绝缘防护设备即辅助绝缘设备,而在杆上绝缘平台或直接作业时,主体绝缘为作业人员的绝缘工设备

2 带电作业安全距离

以往的带电工作安全间距的明确往往不涵盖系统、装置和回路跨度,一致结合潜在的最高过电压进行判定。该种方式不利于小塔窗线路、紧凑型线路和升压改造线路的带电作业。经数据统计分析,不同的线路长度、系统构造、设备情况以及作业方式,其相应的操作过电压均有所差异。为此,在实际确定带电工作的安全间距期间,需要结合系统的客观过电压数值。在实际带电作业操作时,假若不具备这一回路的操作过电压分析数据,则应当综合系统潜在的最高过电压情况分析安全间距。

带电作业最小安全距离即在带电作业操作点能避免出现电气击穿的最小间隙距离,通常包含带电作业最低电气间隔以及人体支持活动面域。最小电气间隙距离的确定通常会受到间隙形态、放电偏差、海拔高度和电压极性间距等要素关联,其中间隙形态对放电电压的影响较大。

3 带电作业绝缘工具

带电作业时应使用具备良好电气绝缘性能、高机械强度、较低吸湿性和抗老化程度高的绝缘工具。另外,为便于作业人员的操作,还应尽可能选用质轻、操作简易和不易损坏的绝缘工具。目前我国带电作业的绝缘工具主要包括有由绝缘管、绝缘棒和绝缘板制成的硬质绝缘工具以及由绝缘绳制成的软质绝缘工具。

3.1 绝缘杆

绝缘杆主要基于玻璃纤维、环氧树脂以及干卷策略、缠绕策略以及引拔策略等工艺制成。绝缘杆出现的老化有两种,分别为受湿度以及长期影响而出现的综合老化和绝缘杆顶部长期受强电场作业出现局部滑闪、漏电以及放电导致的部分原料老化情况。尤其是对于带电工作设备,经常电厂存在的一些原料劳损,会使工具整体的绝缘距离变小,极易出现安全隐患,为此,应利用定期监测的方式,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3.2 绝缘绳

绝缘绳为带电工作期间相对典型绝缘原料,运输设备、攀登设备、吊拉设备以及保安绳等,由绝缘绳制成的软质绝缘工具普遍具有较高的灵活性,整体操作较为简易,且携带方便,适用于现场作业。目前蚕丝绳和锦纶绳时带电作业较为常见的绝缘绳类型,由于蚕丝绳在干燥时具备良好的电气绝缘性,其使用率较高。且近几年来,我国根据安全带电作业的需求,专门研发了具备防潮性能的绝缘绳。

5 带电作业的进一步发展对策

5.1 提升作业标准化

标准化作业是提升带电作业安全性的重要基础保障,自国内在八十年代明确了带低昂做的有关规范,至今已制定可屏蔽服、绝缘绳、和绝缘杆等超过20各

带电工作规范,后期还应进一步推动标准地编制和修订工作,为工具生产厂家提供相应的指导标准要求。

5.2 带电作业理论研究

经带电作业经验的累积,相应的技术理论研究也不断推进,涵盖带电作业的各个环节。此外,带电作业还应加强对其应用工具的质量监督以及对相关作业人员的技能培训和技术交流。

为满足现代社会发展需求,配电带电作业还应不断创新和改革,不断突破传统意识。在城市电网建设中,应将以往的三角排列方式转变为新型的垂直排列方式,以达到简化回路和电力网,有效防止短路问题的出现,与此同时,相应作业人员还应落实自身的带电保护工作,确保带电作业的开展具备足够的安全性,与更好的推动城市电网的建设。

5.3加强无人机巡检应用

随着国内电网建设规模越来越大,涉及的配电作业强度也越来越高,对于作业的质量以及效率也同时提出的更高的诉求。这无疑是传统单一人为配电作业模式所无法实现的。无人机巡检的引入和使用,则很好的规避了这一问题。首先,利用无人机巡检,可以实现无时无刻的监测,其主要工作在变电站内部,可以完成对站内相关设备的不间断的巡检,从而取代传统人工巡检模式,能够更为及时的发现潜在的问题并汇报至相关终端予以处理。此外,于配电带电作业期间,引入作业无人机巡检在下述几个方面也有着突出性的优势,第一,能够进一步优化作业环境,基于无人机巡检间接作业形式,危险性进一步降低,很好的规避了触点以及高空坠物等潜在危险的出现,作业人员的人身安全得到很好的保证。第二,大大提升作业效率,利用无人机巡检能够进一步降低现场作业人员的数量,人工投入进一步降低,作业效率也有很好地提升,此外作业支持面域以及频率也有很好的提高。第三,作业品质以及客户满意率得到保证。利用无人机巡检作业形式,能够更为智能化科学性的管控作业项目以及内容,继而确保作业质量。此外潜在的停电危害也能够得到及时的处理和解决,由此进一步保证了供电可靠性。

6 结语

电力行业为确保国内建设发展的主要前提,而带电作业作为保障电力设施稳定运行的主要措施,对社会稳定和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目前我国带电作业在进行常规带电作业的同时还有其他方向发展的态势。随着超高压输电线路、紧凑型输电线路等的不断发展,涉及的电压级别也越来越多,因此,需对相应的安全作业方式、配套工具以及安全防护工具进行深入研究。此外,由于人们对稳定供电需求的提高,为尽可能的缩小停电范围以及时间,应结合现有的配电网带电作业情况,深入研究配电网的安全不停电作业方式。不断提升带电作业相应工具、设备和作业方式的合理性,全面保障带电作业的安全性,实现安全、可靠、稳定的电网。

参考文献

  1. 胡毅, 王力农, 邹伟. 送配电带电作业的现状与发展[J]. 电力设备, 2003(02):41-45.

  2. 王海, 冯雪松. 送配电带电作业的现状与发展[J]. 科技创业家, 2011, 000(001):114.

  3. 李光辉, 艾福洲, Li,等. 论配电网带电作业现状及发展趋势[J]. 水电科技进展, 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