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材料质量检测与控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7-08
/ 2

建筑材料质量检测与控制

吴骏驰

浙江绿建检测有限公司 浙江 温州 325000

摘要:现阶段,我国的经济实力和国际地位显著提升,建筑行业也随之发展,工程质量受到了人们的高度重视。为全面改进建筑施工质量,检测部门需要确保建筑材料的性能。而为达到上述目标,可以采取多种措施不断提升检测人员的技术水平,按照标准要求做好检测监督工作,明确检测工作的温湿度,引入先进技术设备,且规范取样标准,以此最大限度地减少建筑材料质量因素所造成的工程安全事故,为建筑行业的稳定、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关键词:混凝土建筑材料;试验检测;质量控制

一、在混凝土建筑材料的试验检测

(一)在混凝土中的和易性检测

1、水灰比。水灰比能够全面展现水泥砂浆的粘稠度,这也是评价水泥砂浆的关键要素。在水灰比设计中,需依据工程项目概况,充分考虑多个影响因素。若水灰比较小,可适量加入水泥,提高水泥的粘稠度。若水灰比较大,则水泥砂浆的流动性也会随之增强,如不及时控制,就可能会出现拌和物流浆问题,进而降低混凝土的强度。所以在配置混凝土时,需科学选取水灰比,以加强混凝土的和易性。

2、砂率。砂率会直接影响混凝土的表面积和孔隙,也可充分展现粗细集料的比例。若已经选择水泥砂浆,且砂率提高时,混凝土集料的表面积也会随之提高,以此增加砂砾间的摩擦力,有效降低混凝土拌和物的流动性。如沙率降低,则集料表面积也会不断缩小,水泥会包裹在砂子表面,也可填充沙中的空隙,降低拌合物的流动性,长此以往便会使混凝土离析。所以在配置混凝土的过程中,务必高度重视沙率选取,保持拌和物的流动性,降低出现离析问题的概率。

3、水泥浆。不同类型的水泥对用水量的要求有所不同,可以说,水泥的类型直接决定了混凝土的和易性。水泥砂浆主要由水和水泥混合而成。如水泥未硬化,则水泥的润滑作用也更为明显,有效加强了拌和物的和易性,为工程施工有序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4、外加剂如水和水泥同时固结,加入适量外加剂可有效改善水泥混凝土的性能,为工程施工的高质量进行奠定基础。

(二)在混凝土中的耐久性检测

1、抗渗性。抗渗性通常是指混凝土抵抗水渗透性的能力,抗渗性主要可分为五个等级。混凝土的性能与密实度和渗透性成正相关关系。同时,混凝土的连通孔与其孔隙率也成正相关关系,在混凝土抗渗性能检测工作中,直流电量法和NEL法是应用最为广泛的检测方法。

2、抗冻性测。在水饱和的状态下,要求人员积极组织开展冻融循环作用检测,随后可及时观察混凝土的强度和完整性,以此判断混凝土的抗冻性能。检测中,工作人员要高度重视混凝土材料的密实度、孔隙构造和孔隙间的冲水程度。密实度较高且孔隙封闭的混凝土具有十分优良的抗冻性能。

3、抗腐蚀性检测。抗腐蚀性检测工作中,工作人员主要以抗硫酸盐侵蚀试验的方式检测混凝土最大干湿循环次数,并以此为前提划分混凝土的抗腐蚀性等级。

(三)在混凝土中的强度检测

1、强度检测计划的制定。依据混凝土工程的特点及周边的环境,采取不同的混凝土强度检测方式。在混凝土强度检测工作中,应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全面提升混凝土的强度。首先,认真分析混项目工程现场概况,获取准确、可靠的数据信息,这对检测计划设计有着十分重要的导向作用。其次,深度考虑检测计划的可行性,结合项目工程特点及检测人员的组织能力,制定检测计划,保障检测计划的有效落实。最后,高度重视强度检测计划的验证工作,全面考虑多种因素的影响,以加强计划的科学性与合理性。

2、强度检测技术的合理应用。建筑工程混凝土强度检测工作中会应用较多不同类型的检测技术,常见的检测方法有回弹法、超声波法、回弹综合法、钻芯法和试块法。在上述检测方法中,回弹法的应用范围最广,也最为常见。回弹法十分依赖检测仪器,可充分保障检测的精度和准确性。在强度检测中,应以高水准和业内信誉良好的回弹仪器为首选。混凝土强度回弹法检测环节,需全面采集工程的基础数据,并充分了解被测结构的设计参数、混合物材料及结构形式等参数。为加强检测的准确性,必须开展多次检测。

3、验收中的正确评价混凝土强度。工程验收的过程中,需要严格依据国家的标准完成强度评定工作。工作人员要做好试块强度的评定工作,若对试块强度存在分歧,可采用国标建筑结构检测设备完成检测工作。为有效加强检测工作的安全性与可靠性,还务必高度重视结构物的实体检测。

二、在混凝土建筑材料试验检测质量控制方法

(一)要及时规范取样标准

在混凝土检测工作中,检测部门一方面要选择代表性较强的样本,另一方面也需合理把控取样的频率,进而优化混凝土性能。因此,混凝土取样的合理性对建筑材料的质量有着极大的影响。检测部门应制定明确且规范的建筑材料取样标准。如检测人员需提前制定混凝土检测取样计划,之后依照计划要求做好取样工作,从而增强取样的代表性,促进混凝土检测工作的顺利完成。为此,检测部门可向检测人员公布取样标准,最大限度地规避建筑材料检测中存在的误差。

(二)利用有效措施提升检测人员的职业素养

检测人员的职业道德素养同样关系到建筑材料的检测结果。为此,检测部门需在检测前对检测人员开展系统培训,不断提高检测人员的技术水平,并依据检测结果合理掌控检测过程,完善检测人员的职业素养。与此同时,为增强混凝土检测的准确性和科学性,检测人员也要具备较强的责任意识,在建筑材料检测中始终秉承谨慎、认真的态度,减少检测中的误差。不仅如此,检测部门还要定期组织工作人员参与技术培训,提高检测人员的业务能力,从而使检测人员准确把握现阶段最为先进和完善的建筑材料检测技术。

(三)先进技术及设备的引入

检测设备对建筑材料检测具有显著的影响,滞后的检测设备不利于维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进而影响了检测人员的科学决策,出现了检测人员判断失误等情况。现代科技快速发展的今天,建筑材料检测技术也取得了较大的进步,全新的检测技术也广泛地应用在建筑材料检测中。科技的进步促使自动化检测成为当前市场主流的发展趋势,自动化检测的应用在提高检测精度的同时,也可改进检测效率。因此,为增强混凝土检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检测部门要积极引入先进的检测设备,应用新式智能检测系统做好混凝土检测工作,以此全面优化混凝土检测水平,为后续作业打下基础。

(四)检测部门要明确检测的温湿度

混凝土检测工作中,温湿度等环境因素对混凝土检测的影响同样不容忽视,如在检测中,温湿度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则建筑材料的各项性能也会产生较大的变化。因此,为维护混凝土的各项性能不受损害,检测部门必须高度重视检测环境的控制,保证温湿度满足混凝土检测的要求,降低温湿度因素对混凝土检测工作的影响,加强混凝土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最终有效控制混凝土检测中误差的出现。

结束语

混凝土在现代建筑施工中得到广泛应用,若工程施工过程中混凝土材料无法满足规范的标准要求,就会威胁工程的稳定性与安全性,不利于保障工程的施工质量。因此,务必高度重视混凝土建筑材料试验检测工作,并采取切实可行的质量控制措施,以推动工程的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张迪.建筑材料检测与质量控制分析[J].居舍,2020(27):37-38.

[2]刘钢.浅析建筑材料检测与质量控制[J].中国建材科技,2020,29(03):29-30.

[3]叶璐.建筑工程材料质量检测及质量控制之我见[J].广东建材,2020,36(03):3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