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英语翻译课程教学信息化改革路径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7-07
/ 2

高校英语翻译课程教学信息化改革路径研究

李夏

湖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434020

摘要:近年来国际经济市场取得了显著的成绩,而经济的提升离不开人才的支持,尤其是需要英语翻译人才的帮助。核心素养是英语翻译人才的必备技能,初级化的英语翻译教学模式已无法满足社会的需求,需要在实践教学中不断革新,为英语翻译人才设计合理的教学目标,以强化学生的翻译能力。另外,英语翻译核心素养的培养并非一朝一夕之事,首先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高校也需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进而实现英语翻译教学目标。

关键词:高校;英语翻译;教学;信息化改革

引言

高校教育评价需要信息技术的支持,大数据技术实现了英语翻译教学材料的收集,互联网技术保障了英语翻译知识的实时共享,云计算技术为英语翻译教学数据的深入分析提供了保障,使得整个高校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培养充满了科学性。为了进一步提高科学化智慧性评价,高校专门采集了英语翻译教学材料,其目的是分析英语翻译教学存在的问题,随即实施解决方案,确保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综上所述,高校教育评价并不是任意的,其有着坚实的数据支撑,能够对英语翻译专业学生的综合状况实施评价,有利于学生的发展。除此之外,科学化智慧性评价还可以检验学生的英语翻译掌握水平,为后续英语翻译教学的进一步革新打好基础。

1课程教育信息化的内涵和外延

课程教学信息化是指,将数字化内容整合叠加的范畴日益增多,直到整合于全课程并有效应用于课程教学。为了营造生动而丰富的信息化学习环境,培育大学生英语综合能力素养,高校需要将信息化内容与英语学科课程进行充分整合。课程教育信息化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也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将自主、探究、合作三者合一。课程教育信息化要达到两个主要目标,一是利用信息化手段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模式,以此提升课程教学的效果;二是培育学生的现代化信息素养和综合能力,实现对人才培养从知识积累型转变为知识创造型。实现课程教学信息化是一个必然选择,在此过程中语言教学将发生根本性革新:第一,信息技术不再应用于语言教学的某个环节,而是对整体教学系统的改造,这既包括对如翻译课程和翻译专业的数字化改造,也涵盖对翻译专业培养方案、课程大纲、课程评价以及学生的个性化发展等各个要素进行的重塑。第二,信息技术不仅作为一种技术手段而存在,它也成为大学英语教学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成分凸显与教学法、知识体系的深度融合,而非机械叠加和重复作用。第三,信息化改革将发生重大变化,它不再限于帮助教师进行课程教学以改善教学手段等基础作用,而是全方位、多维度、有重点的提升英语翻译课程的总体效果。面对高校英语翻译课程教学信息化改革,需要着力适应信息化环境下英语教学发展的实际需要,并主动参与以应变革的裂变和聚变过程。

2大学英语教师对教育信息化存在的误区

2.1教学模式僵化

当前国内许多高校英语翻译教学模式僵化,由教师主导英语课的进程。在课堂上,教师向学生提供一篇英语短文或汉语短文,要求全班学生迅速进行翻译。全班学生翻译结束后,教师挑选出几个优秀学生的译文进行讲解,并评点译文中存在的缺陷;然后公布“标准答案”,要求全班学生将“标准答案”记熟。这种教学模式与初中英语课、小学英语课的教学模式没有太大的差别,但据调查,超过78%的高校英语教师在英语课上采用了这种教学模式。这种由教师主导的教学模式压抑了学生的主动性。在英语课上,学生只能被动进行英语翻译,无法与教师展开平等的对话、交流;也无法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来构建新的知识结构。

2.2教学理念陈旧

当前高校英语翻译教学实践中教师的教学理念和角色定位都需要进一步的转变,在教学理念上教师应该走出传统应试教育带来的影响,当前部分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还是按照自己的教学节奏来按部就班地完成,给予学生展示自我的机会并不是很多,这严重打消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不利于学生英语翻译能力的培养。在角色定位上来说,教师应该要认识到学生才是翻译教学中的主体,教师应该充当引导者的角色,在适当的时刻给予指导和帮助,而不应过多的干涉学生的翻译实践。

3高校英语翻译课程教学信息化改革路径分析

3.1有效利用信息化交互教学平台

信息化教学环境的网络还给高校英语翻译课程教学提供了真实的交互平台,突破了教室的时空局限,拓宽了翻译课程教学的边界。大学英语教师利用慕课等平台,将翻译课程的材料、资源以及题库进行打包,形成个性化的教案和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平台中寻找适宜自身水平的学习资源,实现教与学的合理性匹配。同时,大学英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构建多元化的教学和学习环境,将翻译技能与听、说、读、写几项技能有机融合,将课程教学的时间和空间外延。

3.2大量阅读原版英文

大量阅读原版英文资料是培养跨文化思维的有效方法。阅读不同时代的英文名著就可以了解不同时代、不同地区的文化,如阅读《呼啸山庄》《简爱》就可以了解英国资本主义初期的社会文化背景,阅读《飘》就可以了解美国南北战争时期的文化背景。在此基础上再去开展翻译教学,就可以事半功倍。大学生可以自己购买或者到图书馆借阅英文经典名著,反复阅读,不断加深对英语文化的了解。文化是在不断发展的,英语文化内涵也随着时代在不断丰富,因此也有必要接触和了解最新的英语文化。互联网时代,通过浏览英文网站,查找和下载时事新闻资料,就可以随时了解最新的英语文化。在互联网背景下,英语专业的师生可以通过直接与英文国家的人进行交流,很好地强化跨文化思维。不管是口语交流,还是邮件交流,以英语为母语的人使用英文会更符合英语文化习惯,在交流过程中,可以更好地感受和思考英语文化。外语学习中,比较强调语言环境氛围的作用,很多人在英语国家居住一段时间之后,英语翻译能力会得到显著提高。实际上,语言环境氛围就是一种英语文化氛围。

3.3教师要明确自己的角色定位,善用人工智能进行翻译教学实践

随着互联网信息时代的来临,人工智能的发展越来越快,在生活领域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高校英语翻译教学实践中,教师必须要明确自己的角色定位,走出自己的舒适圈,更新教学观念,创新教学形式,不再以应试教育的要求去展开翻译教学实践,而是要让学生成为翻译实践中的主体者,通过自主参与、亲身实践来提升学生的翻译能力。在教学内容上,教师要积极应用人工智能来丰富教学资源,给予学生新鲜感,增强学生的体验感。在授课形式上,教师要挖掘人工智能的各项功能,将这些功能与实际教学内容灵活结合,将传统的翻译授课模式与人工智能教学实践功能积极融合,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前提下,还能够让学生进行巩固复习,全面的提升学生的英语翻译能力。

结束语

当前,国内高校英语翻译教学的现状无法令人满意,但大学生却对英语流行文化充满强烈的兴趣,这说明英语翻译教学仍然存在一定缺陷。因此,我们应当改变教学方式,不断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翻译的兴趣,并引导学生认识英语文化与汉语文化的差异,从而增强学生的英语翻译能力。

参考文献

[1]姚瑶.教育信息化环境下高校英语翻译课程教学模式探讨[J].校园英语,2021(03):32-33.

[2]林清燕.教育信息化背景下高校英语翻译课程教学模式研究[J].科教文汇(上旬刊),2020(09):180-181.

[3]欧阳玲利,李晓红.高职商务英语翻译课程信息化教学改革初探[J].大众投资指南,2018(18):274.

[4]周银新.高职商务英语翻译课程信息化教学改革初探[J].河北职业教育,2018,2(04):32-34.

[5]祁爱玲.信息化条件下高校英汉翻译教学改革研究[J].海外英语,2016(13):6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