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置房高层住宅建筑梁承式转换层施工技术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7-07
/ 2

安置房高层住宅建筑梁承式转换层施工技术研究

李业斌

上海宇培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摘要:本文以南陵县城西安置房项目为例,在简单说明该项目施工方案要点的基础上,结合笔者在上海宇培建设工程有限公司的实践经验,以模板支撑体系的构建、钢筋焊接与绑扎处理、混凝土浇筑施工等关键施工环节为切入点,阐述了安置房高层住宅建筑梁承式转换层主要施工技术要点,以供参考。

关键词:安置房;高层住宅建筑;梁承式转换层;施工技术


引言:在当前的高层住宅建筑设计与建设的过程中,往往会在底层引入框剪内筒钢筋混凝土结构,以此构建起更大面积的商用空间,并依托标准层隔墙的技术转换措施,在相应商用空间的上方直接构建起住宅空间。在这种类型的高层住宅建筑施工建设中,梁承式转换层施工受到重点关注,且其技术难度相对较高,施工质量也直接影响着整个高层住宅建筑的质量与结构稳定性。基于此,对梁承式转换层施工技术要点展开探究具有极高的现实价值。

一、项目概述

南陵县城西安置房C7-C13、C15-C17楼项目位于南陵县位于安徽省东南部。通过调查发现,人们购房需求在不断上升,安置房工程可以有效满足。楼层比较高,需要用到专业设备,但现有的设备存在技术上的缺陷,限制了作用发挥,可能会影响到正常施工进度。由于地处城西,建设所需的材料、设备等需要花费一定时间运往现场,如果不够及时会导致施工中断。安置房主要作用是为人们提供住房,因此要充分利用空间资源,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要开展设计工作,对住房内部的结构、形式等方面进行优化,可以获得最大空间。

二、安置房高层住宅建筑项目的施工方案要点

安置房有着特定的需求,为社会中的部分群体提供住房,对于地区经济发展和稳定具有重要意义。明确楼层的房间面积、数量等,对结构布局进行合理安排,提升既有面积和空间的利用率,从而获得最佳经济效益。当地政府在安置房建设中起到重要领导作用,所以建设单位要和政府多交流,特别是在关键问题上要进行探讨并达成一致,避免施工中发生分歧。根据安置房特点,制定完善施工方案,包括设计方案、技术方案等,在统一指导下开展建设活动,在预期内完成建设目标。

实践中,积极改变单一的安置房模式,在现有基础上进行创新,体现出时代特色,让住户有不一样的体验。以往安置房的结构、室内布局都是由建设单位来决定,为了改变这种情况,要让安置房住户参与进来,说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施工单位要积极采纳,对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改进,不断提升水平,为建筑工程质量提供可靠的保障。C7-C13、C15-C17楼建设时间为两年,对时间要合理分配,防止出现拖延工期的情况,严格控制进度,保证施工的稳步推进。

三、安置房高层住宅建筑梁承式转换层主要施工技术要点探究

(一)模板支撑体系的构建

1.模板支撑体系的施工

模板支撑体系的构件施工是安置房高层住宅建筑梁承式转换层项目施工中的重要内容,在此过程中,需要着重完成以下几项工作要点:第一,落实对施工材料的严格把控,特别是脚手架钢管、扣件、各类型钢的质量应当组织入场检查,切实保证所有入场材料、用于构建支撑架的材料均满足设计要求以及质量标准。第二,严格参考相关制度要求与技术要求展开安装施工,着重关注施工过程中的监督管理,将目光聚焦于对扣件扭矩力、横杆步距、脚手架立杆间距、钢结构支撑焊接质量、型钢规格等项目的现场检查。与此同时,还要积极落实对预埋件锚角长度、焊接质量的管控,体现出对模板支撑体系施工质量的维护。第三,一旦发现存在施工构件质量不达标或是施工参数不符合标准的现象,则必须要第一时间进行优化调整,并及时、全面更换不达标构件。重视对柱根与柱箍之间距离的确定,将该间距稳定在200毫米左右,如果该间距过大或是过小,则要求及时展开调整。

2.模板施工的注意事项

在进行模板施工的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以下要点内容的落实:第一,可以选用强度相对较高的竹胶合板或者是定型钢模展开大梁施工用模板的施工,出于对成本的考量,在本次安置房高层建筑的转换层施工中,主要选用了高强竹胶合板进行模板施工。同时,依托前期计算与设计确定出对拉螺栓的规格与间距,且严格控制制作对拉螺栓的钢筋质量,确保其始终稳定在标准要求水平。第二,在大梁模板安装固定完成,且现浇模板完成安装后,展开上部框架柱的定位放线,同时设定控制标志。利用定位箍筋固定法对框架柱插筋实施固定操作,并在进行混凝土浇筑的过程中,复核、校正框架柱插筋,保证其位置的精准程度。

(二)钢筋焊接与绑扎处理

1.钢筋焊接

对于转换层大梁纵向受力钢筋而言,其直径普遍处于不低于Ф25的水平,且分布密度加高[1]。在展开相应钢筋的焊接过程中,可以选用窄间隙焊、闪光对接焊或是机械连接的方式,本次施工主要选取闪光对接焊的方法实施钢筋焊接,相比于其他焊接方法来说,闪光对接焊的效率以及经济性更加理想。在此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以下几项要点内容的落实:在焊接前对待焊接区域实施全面清洁,剔除焊接区域15厘米范围的污垢、锈蚀,降低在后续焊接施工中发生“打火”问题的概率;保证钢筋端头位置始终稳定在的顺直状态下,如果发现存在弯曲,必须要在实际的焊接处理前对端头实施调直处理或是直接切除弯曲部分,并保证两钢筋长时间处于同一轴线上,其偏差最大不得高于0.5毫米;当环境温度相对较低时,在应用闪光对接焊进行钢筋焊接时必须要在接头区域引入保温材料,包括石棉粉等等,以此实现保温处理。

另外,要求相关施工人员严格按照相关焊接规定与技术要求展开钢筋焊接施工,以此体现出对钢筋焊接质量的维护。

2.钢筋绑扎

对转换层大梁钢筋落实绑扎处理时,需要着重关注以下几项内容的实施:第一,由于转换层大梁纵向受力钢筋的配筋数量相对较高,所以单单依靠基于大梁箍筋的骨架难以实现对纵向受力钢筋重量的全面承受。基于这样的情况,必须要对加设钢筋固定架,结合大梁箍筋,实现对纵向受力钢筋重量的共同承担[2]。第二,设定转换层大梁钢筋螺丝绑扎处理主要流程为,绑扎大梁底部位置的钢筋;脚手架钢管搭设临时固定架;对大梁上部位置的钢筋进行绑扎;实施箍筋套箍;穿大梁侧面的钢筋;展开对钢筋的绑扎;安装固定架,并在完成相应施工操作后拆除临时固定架。第三,将10#铁线用于大梁上部二层筋的绑扎处理中,并同步展开大梁与框架柱交叉区域柱箍筋套箍施工以及大梁纵向钢筋放置施工。

(三)混凝土浇筑施工

1.分层浇筑与振捣

大梁混凝土浇筑施工量较大,在本项目施工中,主要分两次展开大梁浇筑。其中,设定第一次浇筑的高度稳定在900毫米;设定第二次浇筑的高度稳定在1500毫米。出于对顺利衔接两层混凝土浇筑的考量,避免出现接缝,控制在第一层混凝土初凝前落实第二层混凝土的浇筑,控制混凝土初凝时间为6小时、终凝时间为8小时。在对边柱、端柱梁节点区域展开混凝土的浇筑与振捣施工时,为了保证振捣棒可以顺利进入相应区域的混凝土中,主要选用了35毫米的振捣棒,并在绑扎梁筋的过程中,将2-3个48毫米的钢管插入柱内,用于对钢筋实施分隔处理,并在完成混凝土的浇筑与振捣施工后拔除。

2.早强混凝土施工注意事项

在本工程项目的施工中,主要选用了早强混凝土进行转换层以下楼层以及转换层框架柱的施工。在此过程中,必须要严格依照混凝土配合比试验报告单内容控制混凝土配比,控制坍落度维持在16-18厘米的范围内;控制大梁混凝土分层浇筑时每层设置的厚度,确保混凝土可以快速完成浇筑的同时不产生冷缝或是其他混凝土施工缺陷;针对钢筋分布相对密集的区域,可以应用侧面下混凝土及插棒振捣的方式完成混凝土浇筑与振捣施工;必须要落实对混凝土结构的充分养护,当混凝土初凝结束后落实二次抹压,并覆膜洒水养护,养护时间不少于14天[3]

(四)其他

第一,出于对维护整体施工质量的考量,需要提前将变形观测点设置于转换层大梁模板支架区域,同时,在展开混凝土的浇筑与振捣过程中,必须要切实参考混凝土浇筑进度的现实情况进行变形观测,一旦发现存在变形量异常的现象要一时间组织针对性处理。第二,在完成混凝土浇筑与振捣并进行模板、支撑体系的拆除之前,必须要确保混凝土的强度达到拆除模板的标准,并先落实对转换层大梁底模板、支撑架的拆除,随后组织拆除现浇模板以及相对应的支撑架,最后再展开对下层支撑架的拆除处理。

总结:综上所述,梁承式转换层施工技术难度相对较高,施工质量也直接影响着整个高层住宅建筑的质量与结构稳定性。通过对模板支撑体系的构建、钢筋焊接与绑扎处理、混凝土浇筑施工等主要施工项目技术要点的关注与落实,结合科学设置变形观测点、合理展开模板拆除等措施的应用,提升了梁承式转换层施工的效率效果,实现了对安置房高层住宅建筑质量的强化。

参考文献:

[1]李飞.高层建筑梁式转换层结构设计原理及其应用[J].智能城市,2021,7(07):53-54.

[2]陈红平,贾宁,唐嘉文,从珂珂,张先明.建筑梁式转换层模板支撑体系施工要点探析[J].江西建材,2021(03):186+188.

[3]严扬.高层建筑梁式转换层的结构设计[J].城市建筑,2021,18(05):119-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