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场馆开展青少年科技教育活动初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7-06
/ 2

科技场馆开展 青少年科技教育活动初探

周爱丽

青岛市科技馆,山东省青岛市, 266001

摘要:培养青少年的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既是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创新人才培养的需要。科技场馆应当充分发挥科普基地的最大效用,开展针对性强的青少年课外科技创新活动。科技场馆的科技辅导骨干要在课外科技活动中融入最新的科学知识,做到学思结合,理论与实践结合,帮助青少年更好地巩固理论知识,增强青少年的实践动手能力,从而进一步提升青少年的科学素养。基于此,本文对青少年科技教育活动进行探讨,以供相关从业人员参考。

关键词:科技场馆;青少年;科技教育活动;科学素养

引言

培养优秀而富有创造力的下一代,是青少年科技创新教育的历史重任和社会责任。科技场馆在开展青少年科技创新实践活动和创新人才培养方面占据天然优势。因此,如何挖掘并发挥科技场馆的科技教育活动效用,直接关系到贯彻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力度和深度,对培养青少年创新意识,提升青少年科技创新能力具有深远意义。

一、开展科技教育活动的重要意义

(一)营造科学学习氛围,增强科学意识

科技场馆利用自身特色优势开展科技活动,可以在全社会范围内营造浓厚的科学学习氛围,为青少年树立爱科学、学科学、懂科学、用科学的信念,潜移默化地培养青少年的科学素养,进而为青少年的科技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提升奠定基础。

(二)解放青少年的思想,激发青少年的创新意识

解放教育是由我国近现代伟大的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提出的,突出了青少年的主体行为,他也提出了将学习还给青少年、让学习真正发生等观点。其中,解放教育从六个方向展开,即解放青少年的思想、双手、嘴巴与眼睛,也要解放教学时间、空间。科学探究以青少年的现象观察为基础,解放的是青少年的眼睛,也鼓励青少年猜想、证明科学结论,看重青少年的实践证明与直观操作,解放的是青少年的思想、双手、嘴巴,是落实解放教育的关键。而且,在科学探究活动中,青少年也能随之产生良好的创新意识,有利于提升青少年的创新能力,培养青少年的创新素养。

二、青少年科技教育现状

(一)社会重视程度不够

受传统教育观念影响,校内课程在青少年和家长心中占据着无法撼动的地位,卷面成绩仍是衡量青少年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标尺。部分教师尤其是家长,对校外科技教育活动的重视程度往往不够,一些家长对青少年科技教育的总体认识相对而言仍比较薄弱。除以科技创新为主要办学宗旨的学校外,其他学校很少组织开展科技教育活动。科技场馆在开展常规性的青少年科技教育活动过程的同时还担负着悉心教育解释、动员参与的角色,业务量陡然增多。这种社会观念如果得不到改善,将是培养青少年创新力、实践力的主要阻碍之一。

(二)青少年对科学知识的吸收能力有限

要想学好科学知识,青少年往往需要具备一定的常识积累。而许多校内科技教师认为科学知识相对简单,往往站在自己的角度思考问题,对青少年的接受能力寄予了过高的期望,对学情了解不深入,导致青少年面对教材中出现的一些自然知识和物理常识理解起来相对困难,需要进行大量前期知识的铺垫。这导致教师教学难度较高,而青少年的接受能力较低,从而使“教”与“学”无法对等。

(三)与生活实际相脱节

科技教师在讲授科学知识的过程中,往往要求青少年死记硬背重要的理论知识。在开展科学实验时,教师更注重为青少年分析实验结果,缺少对实验过程操作的讲解,导致许多青少年并不知道相关的实验原理,更不清楚相关科学知识的实际运用。在日后的现实生活中即便遇到了课本中学过的相关科学现象,青少年往往不能及时联想到相应的原理。

三、青少年科技教育活动的建议

(一)营造科学氛围

科技场馆应该积极与学校对接,根据青少年的年龄特点,积极营造科技教育活动的氛围,为青少年创造更多机会以体验科学,参与科技活动,通过各种途径来激发青少年科技创新的兴趣和热情。比如,科技场馆可以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科技创新实践活动,组织带领更多青少年参观各种科技创新展览;开展青少年科普大赛和科技竞赛,动员更多青少年参与其中,不断拓宽科普覆盖面;定期邀请专业领域有关专家为青少年带去科普专题讲座,或将科普讲座送到校园中,为在校师生奉上近距离享用科技体验大餐,从多形式、多渠道、多维度营造良好的科学氛围。

(二)重视激发青少年科技创新实践的兴趣

科技场馆在开展科技活动的过程中,可针对不同年龄层次的青少年科普需求来设计策划相关活动。例如,在面向低龄儿童的科技活动中,可以引入科技活动小视频、动画短片、趣味十足的图片展板、体验性强的科技模型玩具互动等形式,激发儿童的科学兴趣。青少年拥有与生俱来的好奇心,热衷于发现周围有趣的事物,而科技教师通过这种方式对青少年的科学活动开展兴趣做引导,可以大大提升青少年的兴趣,让他们更主动地参与到科技教育活动中来,从而助力青少年科技教育活动的蓬勃发展。

(三)提高社会对科学课程的重视程度

只有提高社会层面对科学课程的重视程度,得到学校和家长以及青少年的支持,科技场馆在开展青少年科技教育活动中才能大显身手,全力提升青少年科学素养。校内的科技教师要摆正科学课程的位置,认真备课,确定每一单元的核心概念和具体概念,并围绕这些概念合理组织教学活动,使教学活动的目的更加明确,更具有探究性和可操作性;还要对青少年的学情十分了解,了解青少年的兴趣所在。家长要正确认识当今社会综合素质人才的重要性,对孩子的发展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教育观,对青少年科学课程的学习予以支持和理解,引导青少年树立完整的科学观。科技场馆要加大对科学家和科学精神的宣传和引导,使社会形成重视科学课程、崇尚科学学习的风气。

(四)有效贯通中小学科技活动

在开展青少年科技教育活动过程中,科技场馆应尝试打通中小学科技活动校际、学段间组织壁垒,建立跨学段多校参与的校际科技联盟和科技活动共同体。在全市范围内有计划地组织青少年参观科技展览,参加科技征文、科幻绘画、科技小论文评比等科普知识推广活动;有步骤、有梯度地组织天文观测、标本制作、航模制作、电脑绘画设计等趣味活动和竞赛,建立跨学段社团和科技小组,鼓励更多青少年参与到科技教育活动中。

(五)加强宣传引导

科技场馆要积极响应中国科协要求,发挥主观能动性,广泛联合学校、社区加强宣传和引导,提高校外青少年科技教育活动的知名度、影响力。可充分运用微博、微信、短视频app等青少年易于接受的新媒体,多渠道宣传推广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通过多个角度弘扬科技文化,展现当下青少年的科技创新风采和精神面貌,同时鼓励和引导更多青少年投入其中。

结束语

科技场馆是面向公众的现代化、 综合性、多功能的大型科普教育活动,也是青少年校外科技教育的重要活动平台。在科技教育活动开展过程中,科技场馆应不断挖掘工作优势和特色,充分激发青少年的科学兴趣,调动青少年的参与热情,形成影响深远的科技活动品牌。在科技教育活动中,科技场馆要不断加强对青少年创新能力以及实践能力的培养,为实现青少年的科学素质综合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刘宗贵,朱晓旭.科技点亮未来——青少年科普教育活动走进广德[J].科教文汇(中旬刊),2020(10):1.

[2]何丹丹.在青少年科技研学教育活动中融入创新思维培养的实践与研究[J].家庭科技,2020(07):39-42.

[3]余睿.基于创客教育理念的青少年科技活动设计与实践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9.

[4]刘忠明.也谈科技馆在青少年科学教育活动中的实践[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9(01):78.

[5]李志焜.科技馆开展青少年科技教育活动的实践及思考[J].课程教育研究,2019(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