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活动组织策略初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7-02
/ 2

小学数学活动组织策略初探

曹丽花

陕西省 安康市第一小学 陕西 安康 725000

摘要:数学是一门实践性、应用性特别强的学科。有效组织数学活动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让学生体验到数学学习的价值、探究的乐趣和数学的魅力。在组织数学活动时,教师要能在活动中“进退自如”,精心选择活动的内容和形式,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同时参与,根据活动内容灵活渗透思想教育,同时要有多元化的评价主体,采用多种方式进行评价。

关键词:数学活动;组织策略;有效

数学是一门实践性、应用性特别强的学科,数学实践活动已经成为数学课程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初步获得一些数学活动的经验,了解数学与生活的广泛联系,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获得应用数学解决问题的思考方法,并能与他人合作交流,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活动是认识的基础,智慧从动作开始。”可见活动对于学习的重要性。在数学教学中,适时、精心地组织好活动,不仅能体现数学课程的情境化、生活化、活动化、实践化,又能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彰显数学鲜活的生命力,对于学生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培养有事半功倍的效果,还能促使学生萌生主动应用数学的意识,从而让学生体会数学的魅力和探索的乐趣。数学活动可以在室内数学课上进行,也可以在室外进行;可以在校内完成,也可以在校外完成;可以是学生独立完成,也可以是合作完成。在工作实践中,我摸索出了有效组织数学活动的几点策略:

一、在活动中教师要“进退自如”

在数学课堂上的活动中,教师要真正地成为学生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教师要给足学生数学活动的时间,让学生去动手操作、合作探究、亲身经历、观察思考、质疑问难。给学生发言的机会和舞台,让他们站在讲台上发表自己的观点,同时还要给学生交流和讨论的平台,促使他们思维碰撞。教师则“退”到次要的地位,让课堂成为学生主动参与和自主发展的天地,让学生成为活动中的主角。

教师“退”并不意味着对整个数学活动放任不管,在必要的时候,教师还要适时地“进”。如在组织活动前,教师要适时地“进”来,提出活动目的和要求,这样才能保证实践活动有方向;在活动中,当学生的操作出现问题时,教师要适时地“进”来,给予提示;在充分讨论后,教师要适时地站“进”来,引导学生做总结。总之,教师在学生活动中要能做到“进退自如”。

二、精心选择活动内容和形式

数学活动是根据教学的需要来安排的,其内容虽然源于教材,但又广于教材。华罗庚曾说过“人们对数学产生枯燥乏味,神秘难懂的印象,原因之一就是脱离实际。” 因此,教师选择的活动内容首先要贴近学生生活。其次要新颖有趣,符合学生认知水平。如学习“元、角、分”后,我让学生带来“商品”和人民币在教室组织“跳蚤市场”活动,学生扮演售货员和顾客进行买卖交易,亲身体验元、角、分的应用;在教学《搭配(一)》这节课时,我根据教材内容,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年龄特点,精心设计活动内容,把要探究、解决的问题置于学生感兴趣的猜智慧爷爷的年龄、找出智慧乐园大门的密码和排队合影的活动中,学生有了浓厚的兴趣和探究的热情,就能主动投入到实践活动中,这种主动性会促使学生充分调动自身的积极性。

内容是核心,形式是载体。教师还要根据活动的内容、学生情况、学校的客观实际精心选择活动形式。如学习了认识方向,让学生画学校或自己家所在小区的简单的平面图;学习了找规律,让学生去寻找生活中的规律或者创造规律;认识了轴对称图形,让学生用彩纸创造出美丽的轴对称图形;认识了千米后,让学生在校外实际走一走1千米,感受1千米有多远;学习了可能性,让学生自己设计“摸球”、“抽签”等游戏;学习了体积后,让学生测量生活中规则的或不规则物体的体积;学习了大数的认识,让学生探究1亿有多大,知道1亿粒米有多重,1亿张纸有多高,1亿步有多长;学习利息时,让学生以采访的形式向银行工作人员了解储蓄的有关知识......

三、在活动中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感官

动手。“儿童的智慧就在他们的手指尖上”。古话也有“眼过千遍不如手过一遍”。在数学活动中要让学生多动手,在操作中应用数学,在实践中理解、掌握数学。就像歌德说的“我们对自己学过的东西,归根到底,只有能在实践中运用得上的那一部分才记得住。”

如学习了圆的周长和面积,让学生分小组先讨论需要的工具和方法,然后动手操作求出校园里护栏钢管、旗杆、树干的横截面积;学习了比例尺,让学生简单地绘出我们学校的平面图;特别是对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低年级学生,更应多创造机会让他们在实际操作中比长短、比高矮、找规律……以动促思,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学会在生活中应用数学知识。

动眼。通过活动要让学生发现规律,得出结论,还要让学生动眼,认真观察。教学圆面积时,学生通过学具操作将圆转化成近似的长方形,观察长方形的长、宽与圆的周长、半径有什么关系从而推出圆面积的计算公式。

动口。在活动中,同学之间交流,发表观察所得,汇报活动结果等很多内容都需要“说”。说是学生思维的外在表现,说能分享自己的思考,说能引导得出结论。因此数学活动中要让学生多开口,把直观形象思维的过程和自己的观点用数学语言清楚完整地表达出来,可以让学生先给合作伙伴说,以得到补充、完善和准备,再进行集体交流。

动脑。数学活动中动眼、动手、动口离不开动脑,只有在做、看、说中多动脑筋才能使外部操作得到内化,使具体形象思维上升到抽象逻辑思维,使认识由感性上升到理性。如学习了体积,让学生想办法计算石头、土豆、皮球等物体的体积。通过这些活动培养学生勤动脑的学习品质,训练学生正向、逆向、多角度的思维,以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独创性。

四、在活动中灵活渗透思想教育

数学活动中蕴含着很多对学生渗透思想教育的内容。如通过家庭用电、用水的调查,增强学生的节约意识;通过白色污染数据的收集统计增强环保意识;活动中的竞赛培养学生超越自我的进取心;活动中的合作让学生学会和睦相处、协同学习、取长补短,感受集体力量大、智慧高;活动中的障碍练就学生主动克服困难求得成功的意志……

五、在活动中应当采用多种评价方式

数学活动的评价不应只关注活动的结果,结论的得出,更应该关注学生的活动过程以及学生在活动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和学习方法、策略。如:学生是否主动参与活动,是否具有主动活动的兴趣和自信心,是否有克服困难的勇气,是否乐意与同伴分享与合作,是否能独立思考问题,是否能尝试从不同角度思考和寻求解决办法,是否能有条理地表达思路和问题,是否乐意倾听别人的思路并主动修正和反思自己的思考过程等。评价的主体也应该多元化,评价不应只是来自老师的,还应该鼓励学生互相评价、自我评价。评价应该充分尊重学生活动的结果和作品,更应该尊重学生在活动中的不同感受。

数学活动是数学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对数学教学的延伸和拓展,是学生理解、运用数学知识和技能的升华过程。教师要充分发挥数学活动独特的优势,让学生经历、体验数学知识的生成、发展、价值和魅力,在数学小天地里“玩中学,乐中学”,在活动乐园中收获知识,发展能力。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华应龙.华应龙与化错教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138-150,166-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