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下经济模式及综合效益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6-26
/ 2

林下经济模式及综合效益

盘应猛

贵州省黔东南州 从江县林业局 557400


摘要在社会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人们越来越注重对生态文明的建设工作,环境友好型社会与资源节约型社会理念的提出,使人们对于各类产业模式的调整进入初步探索的阶段,为使林下经济模式得到进一步的发展,相关部门必须要对产业进行深入研究,才能使我国林下经济模式取得更明显的进步。本文就林下经济模式及产业发展的相关内容作出了详细的论述。

关键词林下经济模式;林业研究;产业发展

林下经济是以林地资源为基础、集林下种植业、采集业、养殖业为一体的经济模式,具有投资低且收益快的明显特点,当下时代中林下经济是建设新农村基本生产结构的重要生产模式,同时也是对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有效落实。为进一步巩固目前生态建设的成果,有关部门应大力发展林下经济,积极推进林下经济建设,鼓励农业生产者参与到林下经济的建设中来,促进该类产业得到进一步发展。

1 发展林下经济的主要模式及效益分析

    1. 生产模式

发展林下经济,可选模式很多,关键是要因地制宜,科学选择生产模式[1],就现有技术条件、生产经验和市场前景看,适宜我市发展的有以下几种生产模式:1.1.1 林禽模式

在郁闭的林下,饲养肉鹅、鸭、土鸡,自然放养、圈养和棚养均可。养鹅、养鸭、饲料粗放充足,1年可养3茬,技术简便易行,群众乐于接受。成鹅加工链条长,市场前景广阔,效益非常可观。如在郁蔽的林下养鹅,每667 m2可养500只,每年可养3茬,出拦1500只,每只纯利润8元以上,667 m2林地年纯收入可达1.2万元以上。

1.1.2 林菌模式

在郁闭的林荫下种植平茹、双孢菇、鸡腿菇、毛木耳、金针菇、鲍鱼菇等食用菌,其主料为麦秸、玉米秸等农作物废料,一次搭棚下料,可多茬轮种,技术成熟,市场潜力大,收益非常高,是荫蔽林地种植的首要模式[2]。如在林下间作棚种草菇,每667 m2林地建棚6个,每个棚投资150元,插菌种7 d即可采收,可连续采收3茬,每茬可获收入200元,每667 m2年收入可达万元以上。林下发展草菇,原料成本低,可以循环利用,种草菇后的培养基废料可作林地肥料,促进林木生长。

1.1.3 林畜模式

在林下可规模饲养肉牛或奶牛、肉兔或野兔,实行放养或圈养均可,饲草、饲料来源广。技术易掌握,市场前景好,每667m2年产值可达到2万元以上,是林畜养殖的重要模式。也可在林间试养狐狸、貂等特种动物,效益更高。

1.1.4 林菜模式

根据林间光照程度和蔬菜的吸光特性选择种类,也可根据二者的生长季节差异选择品种。如利用冬春季节林间光照种植蒜苗、菠菜、圆葱等蔬菜。每667m2收入可达3000-5000元。

    1. 1.1.5 林药模式

在林荫下种植耐荫性的中药材,如金银花、丹参、柴胡、板兰根等,生产技术含量不高,男女老少都能干。每667 m2年收入可达3 000元。

1.1.6 林草模式

适宜在郁闭度0.7以下的林地发展,可种植紫花苜蓿、黑麦草、卢梅克斯等优质饲草,年收3茬,可出售鲜饲草,也可放养畜禽,每667 m2年收益2500元以上。还可在林下种植园林绿化的草坪,收入更高。

    1. 造林模式

工程造林模式应以2 m× 6 m、1.5 m×8 m、2 m×2 m×l0 m等为主。这种大行距小株距或宽窄行的造林模式,既符合工程造林要求,又有利于发展林下经济。1.3 经营模式

1.3.1 公司模式即公司+基地 +农户

由专业公司提供良种(原料)、技术、防疫和产品回收,农户负责提供林地和劳务,收入稳定可靠,这是林下经济发展的方向和主导经营模式[3]

1.3.2 协会模式

(1) 专业协会

按照专业分类,组建各种养殖、种植协会、由协会给农户提供市场信息和技术培训,通过中介组织使农民整体进入市场,进行生产经营,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帮助群众规避市场风险。

  1. 担保协会

在乡村,将那些经济条件好信贷信誉高的农户组建信贷担保(联保)协会,给农户解决发展起步资金问题。

2 林下经济产业的发展对策

2.1 以扶持政策引导林下经济发展

在林下经济产业的发展过程中,有关管理部门的引导工作极为重要,能够为当地起到示范引导作用,因此有关部门必须要发挥自身的政府职能,积极组件林下产业组织部门,大力开发适合当地经济发展的生产经营模式,并全面负责林下经济模式主导下的生产活动,为广大生产者提供坚实的保障[4]。林下经济的发展需要政府提供大量的资金扶持,才能对生产者形成鼓励作用,并有效调动生产者的积极性,可采取先种后补或者以奖代补的方式,加快我国林下经济的发展脚步。除此之外,有关部门还应定期邀请专家举办相关讲座,对生产者进行长期的实用技术培训,吸收其他地区的经济建设经验,帮助农民增加创收,使林下经济的发展具有长远意义。

2.2 以科学规划统筹林下经济的发展

林下经济的发展需要政府有关部门的统筹规划,使林下经济模式的发展能够符合实际市场的需要,同时也能兼顾农业生产者的生产需求。在开展林下经济活动之前,有关部门应对生产区域进行实地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合理的分析,通过分析可行性的程度来制定相应的发展策略,管理方必须要建立起完善的管理机制,在生产中布置科学合理的结构,树立良好的生产观念,强化对农业土地的利用效率,推动林下产业的快速发展[5]。有关部门所制定的发展计划要依托于当地的实际情况,如在海拔较高的地区,发展药材种植产业能够为农业生产者带来巨 大的市场经济效益,与此同时,有关部门还可投入相应的资金建设,发展与林下经济相适宜的配套型产业,使当地的经济产业链能够有效延伸,强化科学布局的统筹作用。

2.3 以科研投入促进林下经济的发展

目前我国的林下经济发展尚处于中期阶段,且农业生产者受地区环境或文化水平的限制,对林下经济模式的认知并不完善,因此政府有关部门应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在基层生产区大力宣传林下经济模式的优势,深入田间地头,让广大农业生产者能够真切的认识到这一生产模式的巨大前景,有关部门还可邀请专业的技术人员参与到示范区的生产活动中,加强示范作用,以便于及时的解决农业生产者所面临的问题[6]。林下经济模式对于农业经济循环具有较大的促进作用,要想全面突破林下经济生产模式,实施当代林下经济模式的创新,地方部门还应与技术单位及其他企业展开合作,吸引大量的建设资金,整合社会生产资源,为农村地区建设林下经济模式提供后备力量,促进该经济产业链的不断延长[7]

3 结束语

林下经济的发展为当地的经济水平提升具有较大的推动作用,有关部门要认识到这一点,并因地制宜、科学规划,促进林下经济的健康发展。结合具体的生产情况,对既定的林下产业生产方案应作出切合实际的调整,使产业的发展方向与市场需求相一致,为当地种植户带来更多的市场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 覃文学. 浅谈林下经济模式研究及其产业发展对策[J]. 农业与技术, 2019, 39(7): 99-100. [2] 寇永军. 林下经济模式研究及其产业发展对策[J]. 种子科技, 2019, 37 (16): 139+141.

[3] 吴宪扬. 林下经济模式研究及其产业发展对策[J]. 农业与技术, 2016, 36(2): 180-181.

[4] 饶晋辉. 广东大埔县林下经济发展现状尧问题与对策[J]. 中国园艺文摘, 2016, (5): 223-224.

[5] 陈富美. 丽江市林下经济发展现状浅析[J]. 绿色科技, 2016, (1): 42-44.

[6] 丁国龙, 谭著明, 申爱荣. 林下经济的主要模式及优劣分析[J]. 湖南林业科技, 2013, (2): 52-55.

[7] 何忠国, 毕宁, 周聿, 等.毕节市5种核桃林下经济模式综合效益研究[J]. 现代农业科技, 2016, (22): 131+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