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社会生产过程中保护动物权利的意义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6-26
/ 3


在社会生产过程中保护动物权利的意义

贺飞越

武汉工商学院 ..广州市从化区湾区设计协同研究院 ..湖北 ..武汉 ..430000

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对生态文明建设日益重视,生态文明理念日益人心,作为生态环境重要组成部分——动物,在这个时期重新提出动物权利论将有重要意义:在现代社会早期的发展中,为了提升经济效益,对于人与动物权益之间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忽视性处理,或是使用一些粗暴,简单的解决手段。而在此时提出动物权利论,有助于我们解决这些沉积下来的矛盾,也能够促使社会健康发展,因此,目前还存在着理论缺陷与论证断裂的《动物权利论》,也开始拥有更高的研究价值。解决这些问题,不仅符合我国传统哲学提出的 “天人合一”的思想,更是在落实习总书记的生态文明思想,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


关键词:动物权利;天人合一;生物多样性;社会发展

  1. 动物与人类之间的冲突问题

从古至今,动物与人类之间的冲突就是一个非常尖锐的问题,而且这个问题还在随着人口数量的不断增长变得愈发严重,我认为动物与人的冲突大致可以分成以下两种:

    1. 人类与野生动物的矛盾

不可否认一些大型野生动物会对人类的生命产生巨大的伤害,但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这种危害已变得微乎其微,反倒是人类为了自身发展,开始大幅压缩野生动物的生存空间,导致野生动物的种群发展受到威胁,使生物多样性受到毁灭性打击,从而对生态系统产生蝴蝶效应,造成生态环境的恶化。

生态系统是一个复杂的整体,动物作为生态系统的消费者,是生态系统中生态链的重要组成部分。生动物对生态系统的持续健康发展稳定运行与生物多样性而言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生态系统中拥有众多依赖动物得以生存的植物,昆虫,真菌,动物。当某一动物因为人类的捕杀死亡,而这个动物参与生物群落势必要受到影响,生态系统具有自我恢复性,但是当人类参与和捕杀超过其界限,生态系统将会通过蝴蝶效应,造成生态系统中其他动植物与微生物的灭绝,从而对生物多样性造成重大影响。而人类作为生态系统中的一份子,最终会影响到人类自身。

但是由于经济发展,与生活需要,人类对森林的的砍伐,湖海的填充,动物的捕杀,对野生动物的生活空间造成了极大的压缩,导致人与野生动物的矛盾愈加突出。从而对生物多样性造成巨大影响。在我国提出生态发展的今天,重新拿出动物权利论,对有助于增强人们生态保护意识,认识到生态发展的重要性,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1. 人类与养殖动物的矛盾

人类社会对于肉,蛋,奶等生活物资的获取主要是来源于动物身上,而动物的出产效率受性别、年龄、空间、食物等多方面的影响。因此为了提高生产效率与降低生产成本,受益者会残忍的剥夺掉一切影响成本与效率的因素,而这些因素中很多是动物生存发展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众所周知,在家禽里面,只有雌性才能下蛋,雄性的经济价值要远远小于雌性所带来的效益。在法国家禽产业孵化场,为了提高经济效益,减少后期饲养成本,在鸡蛋孵化后,工人需要确认每一只鸡的的性别,然后将所有的刚孵化的小公鸡集中在传送带上,然后闷死处理,最后送到粉碎机进行粉碎,做成动物饲料。而类似的案例在养殖业上仍有许多。

这两种矛盾与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讲到的资本家与劳动者之间的关系极其相似,资本家为了获取更大的利益,而对劳动者进行剥削。本质上都是上位者对于下位者的剥削,只是这种现象从人与人之间变为了人与动物之间,而我们每个人都既是受益者,也是间接的施害者。而产生这种矛盾的主要原因则是因为社会的不健康发展,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各行各业对于动物权利的问题的粗暴解决方式或是选择性忽视处理。要解决这些问题也需要多方携手,从法制建设到生产规范,从设备研发到文化建设等方面出发,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也会对社会产生积极效应,如有助于跨学科交流,推动社会的发展与完善等。


  1. 对 “天人合一”思想再发扬

    1. “天人合一”思想起源

虽然《动物权利论》的最早提出者来自于西方国家,但是我国对于动物的保护最早缺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1世纪,椐《逸周书·大聚篇》记载:早在公元前二十一世纪,中国当时的首领大禹就曾经发布禁令:“在夏三月,川泽不入网,以成鱼鳖之长。”意为:“三月份,不准进入河流中下网,来让鱼鳖生长”这是有文字记载,距今最早的动物保护法案。而后在《周礼》,《国语·鲁语上》《吕氏春秋》,《汉书·宣帝纪》等书都有相应的对于野生动物,自然资源保护的记录。秦汉时期,在《秦律十八种》中专门有一部《田律》来对河道、植被、鸟兽、鱼鳖等进行分门别类的进行保护与处罚,这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步生态环境保护法。

但是结合历史背景与社会生产情况来看,秦汉之前对于动物保护的出发点是源于社会物质的匮乏,其法规内容是在规定的月份进行生态保护,出发点不是出于对动物本身的尊重,而是为了效益最大化与可持续发展。这点与我国近年来施行的为期10年的“长江禁渔期”做法相当。

《动物权利论》的出发点在于动物拥有与人平等的权利,这个出发点从现代社会观念来看是无法接受的,人类早已习惯了身为“万物灵长”的身份。而且也与人类自身的利益相冲突,是注定无法实现的。但在古代社会,“天人合一”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思想,也是中国哲学的基本特征之一。它强调的是天与人,人与人,人与社会的自然和谐关系,早在《庄子》中就有了“同与禽兽居,族与万物并”的观点,意思是人类要与自然中禽兽共存,才能使人类整个族群与万物共生共荣。

    1. “天人合一”思想发展历程

从汉代开始,随着“天人合一”的思想的流行,对动物保护的法律法规的出发点也产生了明显的改变:从把人放在第一位,转变为把自然资源放在第一位。唐朝时期,唐玄宗开元年间野生动物已开始被视为祥瑞,不得捕杀,不得进贡。元朝时期成吉思汗制订的《大扎撒法》规定:“禁止任何人将牛奶或牛奶制品洒在地上,往躺在地上的动物身上小便将被处以刑罚”。从这一条,我们可以看出这时候的动物保护法案已经具有了现代动物权利论里精神保障层面的法律内容。到了清朝,雍正年间已经开始禁止进贡象牙制品,在清朝晚期京师外城巡警总厅制定的《管理大车规则》里明确指出:“禁止虐待牲口”,已经将对动物的保护明确的上升到了精神层面。

自汉代以后,我国对于动物保护的出发点产生了明显改变,而今西方学者提出的《动物权利论》其具有“生命主体”这一定义本身,以及从“生命主体”到拥有道德地位的论证过程都存在着理论缺陷与论证断裂。而且在实践层面,《动物权利论》也难以回答生产生活中的动物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等现实问题。但是在“天人合一”的思想日益淡化,环境恶化,因为野生动物的灭绝,生物多样性受影响,从而导致人类社会造成秩序混乱的今天,这时再次提出《动物权利论》是对我国的“天人合一”的思想进一步的肯定与论证,也是对我国传统文化的认可与传播。


  1. 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

近些年来,网络上不时爆出虐待宠物的现象,这些现象都极其残忍,施虐人群年龄不一,文化水平也是有高有低。从受过高等教育的名校老师,到未成年的孩童都有,但因为目前的法律尚未对虐待动物现象做出明确规定,因此在事件被曝光后,只是引来了各方道德层面的谴责,并没有进行实质性的惩罚,只是偶有施虐人所属单位由于社会舆论对施虐人进行开除处里,而仅仅如此并不能平息民间愤怒,为此也引起了大量的呼吁立法禁止虐待动物的声音。但是这些发声群体其发声的出发点并不纯粹,本质是上是为特定的动物群体发声,受个人主观因素影响较大。一旦从个人偏好的个别事件扩大到整个动物群体,其立场将会变得岌岌可危。若是对动物权利保护进行立法,对侵害动物权利的行为作出明确的处罚规定,扩大动物保护范围,能够减少很多的社会矛盾与舆论压力,净化部分社会不良风气,有利于引领健康、和谐的社会风气。

  1. 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

    1.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一理念生成于改革开放以来的历史性回顾与思考,在享受改革开放给我们带来的红利的同时也要正视快速发展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

第一,是以消耗资源为主的传统粗糙的发展方式所带来的严重生态问题,这也使得传统的发展方式难以为继;

第二,虽然现在始终都在强调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但还是有一些地区以单纯的经济增长为目标指向,造成生态系统的严重失衡和社会发展整体的失衡;

第三,改革开放以来,高速增长的经济水平不断丰富人民群众的物质财富,这也使得人们的现实需求从物质方面的“求温饱”“求生存”变为了精神层面的“求环保”“求生活”,满足人民对于更高生活品质的追求也是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在2005年提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并且将“保护、弘扬、开发、利用”的作为嘱托。而实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第一步就是将保护放在第一位,做好顶层设计。《动物权利论》提出动物也拥有权利,需要被尊重的论点,在建设生态法制社会的今天,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这一理念虽然无法在当今社会得以完全实现,但是可以从动物也需要被尊重这一论点出发,引申出“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人与自然平等相互尊重”的顶层保护理念。

权利是需要法律进行保护的,而对于自然环境,对动植物进行更加全面立体的立法保护,是我国法制社会的建设的巨大进步,代表着在我国社会发展中自然环境的地位越来越重要,这也是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一科学论断的坚定不移的执行的认可与体现。当动物权力保护这一法律概念开始实施,那么在民众中必将引起思考,从而引起民众对自身法律权力的探究,推动法治社会的建设与完善。

    1. 开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是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相互融合,相互促进的的思维方式,通过发展绿色、循环、低碳、高效的经济从而推行现有产业结构的优化与升级,在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可以给人民群众更高的生活品质。

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不仅能够帮助我们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生存环境,也是以新时代新方式去打破旧时代经济发展所带来的环保瓶颈,从而带来更优的经济结构,更好的生存环境以及更高的生活品质,从而开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局面。

这一理念丰富了世界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关系的思想,能够为众多的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发展中所遇到的生态环境难题提供有效的理论支撑和经验示范,也为推动全球生态治理、化解全球生态危机、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清洁美丽的世界贡献出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参考文献

【1】[美]汤姆·雷根《动物权利研究》[M],李曦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2】董卉《浅析我国动物福利立法之必要性和可行性》[J], 商品与质量理论研究, 2012;

【3】张燕《生命主体与道德地位——动物权利论的理论缺陷与实践困境》[J],齐鲁学刊, 2019;

【4】刘永加《中国古代是如何保护动物的》[N],个人图书馆,2016;

【5】孙江,徐焱《古代动物保护》[N],大白新闻,2019;

【6】王朝旭,张连伟《战“疫”说|中国历史上的野生动物保护》[N],北京林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20;

【7】刘同舫《“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科学内涵与深远意义》[N],光明日报,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