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好土建工程施工技术的质量控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6-24
/ 2

如何做好土建工程施工技术的质量控制

庞兆新 张前进

山东淄建集团有限公司 山东省淄博市 255000


摘要: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不仅会影响后期人们的使用和生活体验,还会影响建筑本身的结构稳定性和使用寿命。同时,其质量将极大地影响建筑企业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但目前很多建筑工程在实际施工阶段没有加强质量控制,所有施工环节没有严格按照要求操作,使用的施工技术缺乏合理性和规范性。为了解决这种情况,保证建设项目的质量和安全,首先要了解存在的质量问题,然后根据项目的实际情况制定完善的质量管理措施。本文对建筑工程质量控制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一些建议,以供参考。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问题;施工工艺;管理措施

1建筑工程常见质量问题分析

1.1钢筋工程

钢筋工程施工阶段常见的质量问题主要涉及以下几点。(1)钢筋错位。质量问题可能包括钢筋类型不符合施工要求,钢筋尺寸不符合标准,钢筋设计标准不规范。例如,在现场施工放样过程中,施工人员没有充分考虑主筋的位置,导致钢筋布置、间距等条件设置不合理[2]。施工前,钢筋尺寸未按施工要求和设计图纸规定。或者保护层垫块在布局过程中的位置不合理。这些问题的存在会导致钢筋错位。②梁柱节点箍筋设置不合理。对于梁柱节点位置,钢筋密度高,钢筋组成复杂,在这种情况下,容易出现箍筋数量不足或箍筋放置不合理等问题。③关节不正确。当施工人员未能按照要求和规范正确绘制施工图,未能按照相应的标准进行下料时,就会出现接头长度不合格、数量不合理、布置位置不正确等问题。

1.2混凝土工程

本工程是建筑工程整个施工阶段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但在混凝土工程的实际施工阶段容易出现不同类型的质量问题,通常可包括以下几点。(1)混凝土强度。只有当强度达到标准时,才能保证混凝土结构的稳定性,从而提高建筑物的整体稳定性。但目前很多混凝土工程施工中,混凝土的强度很难达到施工标准,如混凝土原材料不按要求采购,入场后不进行混凝土质量验收,混凝土搅拌运输过程中不采取相应的质量控制措施等。这些都会影响混凝土本身的强度。②混凝土结构表面存在质量缺陷。拆模后会出现梁板翘曲、混凝土结构表面出现凹坑、蜂窝等质量问题[3]。主要原因是施工人员在施工过程中未能按要求完成各项任务,导致漏浆、模板结构表面不干净、接缝不合格等。导致混凝土结构表面平整度不足。或者因为保护层垫块的厚度和布置位置不合理,会影响混凝土下料、振捣等环节的施工效果。此外,如果在混凝土浇筑、振捣和后续养护中采取有效的质量控制措施,也会影响混凝土工程的施工质量,混凝土坍落度、强度等参数达不到标准。③收缩裂缝。当混凝土原材料中的骨料泥浆含量较高,或者水泥用量过多时,原材料质量不符合施工标准,导致混凝土后续施工出现裂缝。

2解决建筑工程常见质量问题的技术对策

2.1钢筋工程

钢筋错位:首先加强钢筋放样管理,要求施工人员绘制钢筋放样图纸,并根据相关规范正确计算钢筋下料长度。其次,在施工过程中,要根据施工要求进行相应的施工操作,合理布置保护层垫块,控制其厚度和位置。混凝土浇筑施工前,施工人员应重视隐蔽工程的验收,确保钢筋不会因碰撞而移位,一旦移位,应及时纠正。

梁柱节点箍筋设置:施工人员应选择正确的施工方法,如用导杆和箍筋笼沉梁的方法,在核心区焊接箍筋,使其成为箍筋笼[5]。核心区外围设有相应的箍筋,周围蒙皮上的导向筋用焊接工具焊接,同时钢筋笼按标准间距焊接。焊接完成后,应绑扎钢筋笼和梁钢筋。绑扎完成后,将梁钢筋和钢筋笼一起放入梁柱模板中,可有效解决此类质量问题。

接缝问题:施工应按要求进行,首先,避免在跨度的1/2范围内铺设有纵向受力钢筋的接缝。接头上部设置的负弯矩钢筋需绕跨中敷设,下部设置的主筋需在支座处敷设。其次,如果是基础底板,在进行钢筋接头施工时,应与纵向受力钢筋接头布置位置相对,上部钢筋敷设在支座处,下部钢筋敷设在跨中。

2.2混凝土工程

混凝土强度问题:加强混凝土原材料的控制,混凝土施工前应进行专业的强度试验,并提供正确可靠的配合比试验报告,施工人员需要根据试验报告和相关要求进行混凝土的搅拌和搅拌。此外,为了保证送料过程中的准确量,送料前应检查和选择相关的量具,以保证量具的准确测量。

混凝土表面质量问题:首先,针对拆模后梁、板等结构的质量问题,施工人员需要按要求进行相应的模板施工作业。混凝土浇筑施工前,先湿润模板,清除表面杂物。如果发现模板变形,必须立即修整模板,如果不能处理变形问题,不得使用模板。其次,对于混凝土表面的麻面等质量问题,在浇筑和振捣时,施工人员应保证下料的均匀性,合理控制浇筑高度、钢筋间距等参数,以有效提高混凝土的密实度。当混凝土表面出现外露钢筋时,施工人员应先擦洗表面,然后用水泥砂浆按1: 2的比例压出外露钢筋。此外,还需要在相关施工环节后加强养护管理,确保混凝土表面的施工质量。

收缩裂缝问题:在混凝土搅拌过程中,应更加重视水泥材料,可以选择水热效应低的水泥,施工人员也应根据施工要求合理添加减水剂和缓凝剂[6]。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要加强浇筑方法、浇筑时间、浇筑机械设备的管理,控制后期振捣过程中的振捣次数和频率。一般情况下,应选择分层浇筑的方法,后续养护应通过浇水和层压进行。

3有效提高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技术管理措施

3.1完善施工技术管理机制,提供施工基础保障

完善现有的技术管理机制,可以更好地为建筑工程的整体建设提供保障和支持。对于建设项目,主要通过以下工作来完善技术管理机制。①做好技术交底工作。技术管理部门和人员需要根据施工内容的要求,将相应的施工方案和技术规范告知施工人员,以便每个施工人员能够准确了解施工项目的具体情况,从而更加规范、安全地进行施工。(2)加强施工技术管理能力。建筑工程涉及的施工环节很多,每个施工环节采用的施工技术类型也是多样化的。在实际施工过程中,需要专业人员对施工技术的使用和选择进行管理和评估,以确保技术使用的规范和标准。③完善现场调查。在建筑工程施工阶段,质量检查员需要对施工现场进行调查,及时记录不符合施工要求的项目内容,并要求相关人员进行整改。

3.2加强材料设备质量控制,积极引进新技术

一方面,要加强对采购、验收、施工等环节的质量控制。确保材料和设备的性能和质量符合要求。比如在采购过程中,根据施工设计图纸,结合施工成本、材料价格、绿色施工要求,选择性能好、污染少、价格合适的材料。在入场验收过程中,要检查材料的三证和外观质量。在施工过程中,应先对相关材料进行测试,并对机械设备先检查开关,以确保各种条件下的安全,然后才能进行工程施工。另一方面,要加强新技术的引进,如利用BIM技术有效介入项目的设计阶段、施工阶段等阶段,协助管理者更好地控制整个施工过程。或者应用远程监控系统等技术软件对工程施工进行管理,进一步提高施工质量[8]。

4结论

综上所述,一个建筑工程的工期相对较长,涉及的施工工序、施工工艺、施工材料相对较多,在这种情况下,实际施工阶段容易出现各种质量问题,影响工程的施工效果和使用安全。因此,要解决这类问题,必须明确存在的质量问题,制定合理的解决方案,然后通过完善技术管理机制、培训人员、加强材料设备的质量控制来提高施工技术的质量管理水平,为工程的安全施工提供更好的保障。

参考文献

[1]许杏生.建筑工程常见质量问题和施工技术质量管理措施解析[J].写真地理,2021,(6):167.

[2]苑博.建筑工程常见质量问题和施工技术质量管理措施解析[J].装饰装修天地,2019,(6):264.

[3]张龙龙.建筑工程常见质量问题和施工技术质量管理措施解析[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20,(4):35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