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工程环保型施工措施分析

/ 2

水利工程环保型施工措施分析

陈秀良 1 史莹莹 2

身份证号码: 13082619861225****

身份证号码:23012919880403****

  【摘 要】水利水电产业对我国的发展和进步起着重要的作用。混凝土作为水利水电最基本的材料,其施工质量决定了整个工程的质量,因此应严格控制其选材和温度。基于此,本文分析了水利水电施工中混凝土施工的要点,以供参考。

[关键词]水利水电;建筑施工;混凝土;施工要点

前言

在现代工程建设中,水利水电工程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给社会发展带来效益的同时,其施工质量问题也日益突出,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混凝土施工质量问题。如果不及时采取相关管理措施,不仅容易影响项目的整体效果,还会带来不可挽回的危害。

1水利水电工程混凝土施工特点

1.1技术复杂性

在水利水电工程中,由于建筑物用途和工作条件的不同,通常使用不同等级的混凝土。此外,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混凝土施工、基础开挖、处理和部分安装工程同时进行,导致交叉作业和施工矛盾。为了控制施工中的矛盾,对混凝土施工技术提出了新的任务和要求。

1.2数量大、周期长

一般水利水电工程,由于工程量大,对混凝土的需求量也大,通常从混凝土浇筑到工程结束需要3 ~ 5年。基于此,建设单位应考虑自身利益,降低项目的投入成本,在具体施工手段和技术上做出合理选择,以控制成本,实现企业效益最大化。

1.3高施工温度要求

在混凝土施工中,施工温度的控制对施工质量起着关键作用。因此,施工前,相关专业人员需要对现场温度进行专业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对混凝土表面采取保护措施,防止混凝土出现温度裂缝、表面冻害等问题。在混凝土施工中,温度控制尤为重要。

2水利水电行业混凝土施工管理存在的问题

2.1混凝土比例不合理

混凝土配合比直接影响混凝土施工质量,因此在混凝土配合比过程中应严格按照相关标准进行科学的配合比。然而,从实际施工的角度来看,仍然存在混凝土配合比不合理的现象,严重影响了混凝土的凝结和强度以及工程的整体质量。此外,一些水利水电工程的混凝土配料过程中,原材料没有经过仔细、全面的筛选,导致大量杂质进入混凝土材料,混凝土本身的缺陷就充分暴露出来。严重的情况下甚至需要重新拌合,不仅增加了施工成本,而且对水利水电工程的整体施工进度也有很大影响。

2.2原材料管理不到位

在混凝土施工中,需要消耗大量的施工原材料,应根据工程的实际要求进行科学合理的原材料协调,体现原材料在混凝土施工中的作用和地位。混凝土建筑材料种类繁多,不同的混凝土原材料对管理有不同的具体要求。如果采购材料不严格控制,不合格材料流入施工现场,将严重影响混凝土施工的整体质量。

2.3强度设计不科学

不同比例的混凝土材料混合产生的混凝土强度也不同。如果混凝土强度高,会造成混凝土施工成本和浇筑难度的增加。相反,如果混凝土强度较小,则容易增加建筑物受损的概率,破坏建筑结构的稳定性。通过对水利水电工程实际情况的具体分析,相关人员通过科学配比达到了施工所需的混凝土强度。在项目的实际实施过程中,一些施工人员未能按照相关计划实施混凝土施工的具体施工要求,严重影响了项目的整体质量。

3水利水电工程具体施工要点分析

3.1原材料的选择

在水电工程建设中,混凝土由水泥、骨料和外加剂组成,不同材料的配比将直接影响混凝土的质量。因此,在控制混凝土质量时,采购应严格按照其标准进行。一方面,水泥作为混凝土的原材料之一,如果使用不合理,会使混凝土开裂。所以在选材时,要充分考虑到水化热过程会产生大量的热量。合理使用低热水泥,确保水泥符合混凝土施工标准。同时注意水泥的生产周期,一般三个月以上更换。其次,骨料一般分为细骨料和粗骨料。根据工程施工需要,细骨料含粗砂,可减少水泥用量,粗骨料含矿石。选择骨料时,应充分考虑其物理和化学性质。最后,严格控制外加剂,可以有效解决混凝土裂缝等问题。

3.2混凝土搅拌

混凝土的搅拌尤为重要;在这个环节中,重要的影响因素是水泥、骨料和外加剂。当混凝土的配比发生变化时,砂石比、水灰比、砂浆骨也会发生变化,需要相关人员重新调配,保证其流动性和强度。搅拌时,每种原料的输入顺序也会影响配比。如果混合料或添加剂不足,应遵循石子、水泥和砂子的投料顺序;如果有添加剂,应采用石子、添加剂、水泥和砂子的投料顺序。搅拌时,应严格控制时间。一般来说,搅拌时间是混凝土搅拌所需的最短时间。此外,搅拌混凝土时,粗细骨料的偏差应控制在3%以内,外加剂应控制在2%以内。在雨天或潮湿天气,应增加测试次数。

  3.3混凝土的温控 
  在施工中为了避免出现裂缝的现象,对施工质量造成很大影响。根据气候及施工要求对骨料的配比进行改变,同时在搅拌中添加相关的添加剂,从而对水泥的使用量进行控制。利用混凝土水对浇筑温度进行控制,若天气较热或温度较高时,减少建筑厚度,前期埋设的混凝土冷却水管可以降低温度。但是在外界温度发生改变时,对混凝土表面进行保温工作,避免由于温度的差异造成混凝土表面出现裂缝现象。 


  3.4混凝土的浇筑 
  混凝土的浇筑是将混凝土浇筑模型中直至塑化的过程,有人工浇筑和泵送浇筑,根据水利水电的工程特点来决定合适的浇筑方法。使用人工浇筑时,由于对高度和时间有一定的要求,所以配置相应的辅助工具完成浇筑,防止混凝土出现裂缝现象,且要控制好间距,同时在浇筑过程中要进行振捣工作,振捣时确保其具有连续性和均匀性,防止出现气泡。此外,应做好拉毛及抹压工作,在表面铺设一层塑料薄膜将其养护,做好密封工作,在混凝土进行养护工作时,要结合混凝土的性能及当地的气候,严格控制时间,保证混凝土的湿润度在规定的标准内,从而提高混凝土的质量。 
  3.5混凝土的养护 
  在水利水电项目施工中,混凝土的养护工作也是一项重要的工作,一方面,其有特殊的施工要求,会消耗较长时间。在实际施工中,依据水泥的品质、种类及空气湿度等,对混凝土的养护时间进行合理调整,混凝土的养护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如铺设塑料薄膜、喷涂薄膜等,都可以使混凝土的表面达到湿润程度。另一方面,混凝土的养护工作通常在混凝土浇筑后的12~18h内进行,养护时间一般为21~28d为宜,结合这2方面才能最大限度保证混凝土的质量。此外,根据不同的水电项目工程,需要对各方面因素进行考量,再进行养护工作。如天气温度较高时,需要在脱模后进行混凝土的养护,防止水分挥发过快造成混凝土出现裂缝,养护周期控制在21~28d为宜。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当前市场经济体制下,我国水利水电工程取得了良好的发展,而混凝土作为水利水电工程中的重点内容,其质量直接关系着整体质量。对此,我们需要加强对混凝土施工技术的研究,不断的提高混凝土施工技术水平,科学合理的将其运用到水利水电工程之中,保证水利水电工程安全有序、保质保量的完成,实现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推动水利水电项目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利超.混凝土施工技术在水利水电施工中的应用[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8(22):2342. 
  [2]刘伟业.水利水电工程中混凝土施工管理要素分析[J].商品与质量,2019,1(1):47-49. 
  [3]魏晓源.试析混凝土施工技术在水利水电施工中的应用简述[J].区域治理,2019,1(5):242-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