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造林质量的影响因素及提高措施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6-21
/ 2

营造林质量的影响因素及提高措施

王洪学

沂南县国有孟良崮林场,山东 沂南县 276300

摘要: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市中的建筑施工项目越来越多,汽车尾气、噪音等严重为害着城市的生态平衡,不仅扰乱了城市居民的身心健康,还存在着大量的安全隐患。但建设营造林就可以有效缓解这一问题,因为树木可以吸收空气中的粉尘,还能通过光合作用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从而净化空气。同时,茂密的枝叶与树干还能够有效降低噪音污染,尤其是银杏、梧桐树等植物的种植对增加空气湿度、净化空气具有明显效果,能有效平衡与保护人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在这些地方进行植树造林能够有效改善这一现象,实现对土地与土壤的保护,有效预防水土流失与自然灾害的发生,为人们居住的城市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

关键词:营造林质量;影响因素;提高措施

1营造林工程建设现状

营造林是提升水土保持质量、防止沙尘暴等自然灾害的重要举措,对提升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质量具有重要意义。但就目前而言,仍有许多人片面认为营造林仅是为满足人们经济效益需求而建,未清晰认识到营造林所具有的生态效益,甚至存在过度追求经济效益而破坏营造林的现象。由于植树造林工作是一项持续性较强的工程,无法在短期内产生经济效益,因此周边群众对植树造林的热情度较低,由此制约了植树造林工作的有效开展,总结现有营造林发展情况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一是我国植树造林技术水平不能满足需求。虽然营造林工程建设中采取了大苗造林的方式,但由于施工队伍缺乏足够的专业人才,使得造林质量不能满足质量要求。二是营造林后期维护过程中,由于缺乏完善的营造林管理维护体系与制度,导致一些管理维护工作不能有效进行,且资金投入限制也阻碍了营造林工程的高质量发展。总而言之,我国营造林工程建设过程中仍存在诸多急需解决的问题,因此,有必要对当下制约我国营造林质量的因素进行分析,并针对性地提出提升营造林质量的关键技术与管理措施,以促进我国营造林工程高质量发展,为实现森林资源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2林业工程中营造林质量的影响因素

2.1造林树种成活率低

现阶段,我国的林业工程中存在很多问题,其中造林树种成活率低的问题一直是困扰着人们改善环境的首要困难,造林树种成活率直接影响营造林的成果。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速,每个地区的自然环境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破坏,各个地区都在大力发展工业,很多工厂排放的有害物质污染了周围环境,使得周围植物迅速死亡。这些有害物质为林业工程中的树木栽种带来了很大困难,造林树种在含有有害物质的土壤中很难生存。此外,我国盐碱地分布范围广,大部分树种都无法在盐碱地中生存,因而找到适宜在特殊环境中生长的树种至关重要。

2.2管理维护机制不完善

随着林业工程的不断发展,人们越来越注重环境保护和树木栽种,但是树木生长周期很长,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够发挥作用,因而要做好树木生长过程中的管理工作。目前,人们仅将树木栽种到土壤中,忽视了树木的管理工作,导致这些树木在生长过程中遇到病虫害时无人管理,最后树木成片死亡。这不仅浪费了植树造林的费用和时间,还为之后的植树造林工作带来了很大困难。另外,很多地方在植树造林时加入经济树种,不仅能改善环境,还能促进经济发展。但是,这些经济树种大多不适宜在当地种植,最终经济树种枯萎,造成了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2.3前期规划不足

在植树造林工程建设开始前,国家的林业单位负责对整个工程进行规划和设计,规划和设计不足会对整个林业工程造成很大影响。例如,设计人员未进行实地考察和勘探,当地的土壤环境和自然环境都未被列入设计方案中,导致树木之间的距离出现偏差,并且所选树种不适宜在该土壤环境中生存,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另外,很多单位为了应付上级部门交代的工作,忽视植树造林工作的重要性,只是将树木粗略地种植到规划地区,未进行树木管理和维护,造成营造林质量非常低。

3提升营造林质量的方法

3.1做好营造林前期考察规划工作

前期准备工作是保证造林工程正常有序进行的前提与基础。(1)前期考察时,需要有效地规划与布局营造林立地的面积、范围,对营造林苗木的选种、水质、土壤及气候进行综合判断与精确的数据分析,为统计上报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提供保障。(2)构建激励与奖惩政策,明确工作人员的职责,提升相关人员的工作积极性、责任心、归属感。(3)加强对规划统计工作的管理,要求相关人员能够秉承严谨、负责的工作态度,提升数据信息统计的精细度、实时度与准确度,让工作人员在面对测量困难时能够积极主动地去克服。统计营造林面积、范围、成活率数据时,做到严谨、细心、耐心,可借助图表相结合的方式,提升工作效率,既能保证统计与规划的真实性与准确性,又能为后期数据信息的整理与备份、查看与利用提供方便。

3.2提高营造林人员专业技术水平

首先,加强对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培训,开展林业养护知识、技术水平、专业知识等的学习与培训,提升工作人员的林业素养,为营造林维护工作的有序开展提供保障。其次,大力引进专业造林人才。通过出台人才引进政策、奖惩激励政策等,吸引更多的林业精英,有效构建高素质和实用型的人才团队。同时,减少出现偷工减料、工作怠懈等问题,采用岗位编制、行业业务交流、技能培训等措施,不断推进营造林人才队伍建设。此外,必要情况下,可通过考核定期评测营造林人员,推动相关工作者在日常工作中保持学习精神,从而强化专业能力,提高工作人员的职业素养,进而保障造林工作能取得良好的成效。

3.3完善营造林作业设计

相关部门要规范营造林的规划设计,正视这一影响因素对工程开展的重要性。测绘时不仅要反复确认前期考察采集的数据参数,为营造林作业设计提供参考资料,还要坚持“宜乔则乔、宜树则树、宜草则草”的原则,降低林业工程建设成本,提高苗木成活率,使苗木管理更加简便、高效。因此,在正确作业设计的基础上,认真规划作业设计方案,科学系统地开展营造林工作。在作业设计过程中,除了要保证与上报数据信息一致外,还需制定严格、规范的审批制度,加强对营造林作业审批环节的规范化操作。充分考虑到方案设计与规划的可行性与科学性,有效推进营造林工作进程。最后,审批通过后,制定详细的工程作业流程,通过对营造林选址要求及其他因素的分析与研究,利用地图或高新技术工具推进后续工作。

3.4加强营造林管理

在营造林管理过程中应做好采伐与抚育管理工作。一方面在采伐管理中做到定期清理林地,规定固定的采伐时间,使营造林植被面积符合规定要求;另一方面在抚育管理中,安排人员定期巡查,实时了解苗木、植物生长情况、成活率及病虫害,深入分析苗木枯萎、死亡等原因,积极采取防治措施。与此同时,后期管控维护至关重要,有关部门或当地组织应组建护林团队,定期到林间进行巡视和养护,确保树木良好的生长,及时处理出现的问题。除此之外,国家或政府有关部门应健全与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提高护林管理质量。

结束语

综上所述,森林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资源,保护森林树木具有重要意义。在林业工程中,提高营造林质量是我国林业发展的重中之重。因此,做好营造林的前期规划工作、培养专业的技术人才、建设完善的林业队伍,不仅是保障林业工程中营造林质量的关键,也是生态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

参考文献

[1]李瑞.林业工程中营造林质量的影响因素及优化措施[J].环境与发展,2020,32(8):192.

[2]王永杰.林业工程中营造林质量的影响因素及对加强营林质量监管措施的研究[J].林业科技情报,2020,52(3):57-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