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穿刺活体组织病理检查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6-17
/ 2

肝穿刺活体组织病理检查的应用

张锡才 徐哲

呼伦贝尔市第四人民医院病理科 内蒙古 呼伦贝尔 021000

摘要:目的 分析肝穿刺活体组织病理检查的临床实践。方法 挑选2020年1月-2021年1月,收治的80例完成肝穿刺活体组织病理检查的患者作为对象,随即将所有患者分成两组,参考组和实验组,参考组采取1s肝穿刺,实验组在此基础上,运用超声下引导穿刺,对比组间肝穿刺活体组织病理检查结果。结果 实验组和参考组诊断准确率并没有显著的不同,没有统计学价值(P>0.05)。两组患者并发症出现率,具有显著的不同,统计学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 肝穿刺活体组织检验过程中,采取超声引导下穿刺措施,可显著的取得理想的诊断准确率,另外临床总体较为安全,可在临床推荐使用。

关键词肝穿刺活体;病理检查;临床实践

肝脏属于人体非常重要的器官,另外也属于不同类型疾病的频发区域,在肝脏疾病诊断中, 把肝脏穿刺当作疾病诊断的金标准。当前临床中,更多运用超声引导下穿刺,以及常规1s 肝穿刺技术实施肝脏活检,差异化的肝穿刺方法呈现的结果存在一定的出入,因此找寻出更加有效,以及安全的肝穿刺技术,非常重要[1]。为了能够更好的分析肝穿刺活体组织病理检查的临床实践。挑选2020年1月-2021年1月,收治的80例完成肝穿刺活体组织病理检查的患者作为对象,随即将所有患者分成两组,参考组和实验组,参考组采取1s肝穿刺,实验组在此基础上,运用超声下引导穿刺,详细资料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挑选2020年1月-2021年1月,收治的80例完成肝穿刺活体组织病理检查的患者作为对象,随即将所有患者分成两组,参考组和实验组,参考组采取1s肝穿刺,实验组在此基础上,运用超声下引导穿刺,每个小组40例患者。参考组中,男性对比女性比例为20:20,患者年龄在20岁至64岁,年龄均值(45.16±0.32)岁;实验组中,男性对比女性比例为21:19,患者年龄在22岁至65岁,年龄均值(46.48±0.42)岁。两组患者基本资料比较没有发现明显不同(P>0.05),可以对照比较。

纳入标准:通过伦理委员会批准;满足肝穿刺活体组织病理检查临床诊断标准;家属均知情同意参与研究。

排除标准:排除合并精神异常者;排除合并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者;排除合并心肝肾等脏器功能异常者;排除不配合者[2]

1.2方法

参考组采取1s肝穿刺,实验组在此基础上,运用超声下引导穿刺。所有患者在穿刺手术进行前 4 小时都不能吃东西,另外对患者补充维生素 k,运用剂量就是120mg,科学指导患者保持侧卧位超声,通过体表定位后,完成实验组、对照组超声引导下穿刺、 1s 肝穿刺,超声引导下肝穿刺,采取 MAGNUM 活检枪完成肝脏取材;1s 肝穿刺运用传统穿刺针,取材结束后,把搜集的组织,让福尔马林进行完成固定,运用浓度为 10% ,接着送到病理科完成病理检验,标本组织运用的染色方法为苏木精 - 伊红染色、Masson 染色,完成有关病理学检查。 术后必须引领患者去枕平躺,时间把控在7小时,然后对患者的不同生理指标参数开展严格的监测[3]

1.3观察指标

对比组间肝穿刺活体组织病理检查结果。

1.4统计学分析

文章应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使用(`x±s)表示计数资料,利用t检验;使用百分率(%)表示计量资料,采用χ2检测;如P值低于0.05,那么代表具统计学价值。

2.结果

实验组和参考组诊断准确率并没有显著的不同,没有统计学价值(P>0.05)。两组患者并发症出现率,具有显著的不同,统计学具有显著性(P<0.05)。具体见表一以及表二。

表一 两组患者确诊率对比

组别

例数(n)

确诊人数(n)

确诊率

实验组

40

38

95%

参考组

40

37

92.5%

χ2

-

5.863

6.729

P

-

<0.05

<0.05



表二 两组并发症出现率对比

组别

例数(n)

并发症

并发症出现率

实验组

40

2

5%

参考组

40

13

32.5%

X2

-

8.642

9.764

P

-

<0.05

<0.05







3.讨论

肝脏疾病在我国临床中,总体致病率相对非常高,同时很多肝脏疾病都具有频繁发作的特征,肝功能异常患者利用临床血清等有关检测就能够进行确诊,不过依旧还有一些肝功 能异常患者,利用传统方法检测无法明确病因,因为没有进行高效的诊断,直接耽误患者病情, 使得疾病不断恶化,也失去了黄金治疗时机,给患者生命安全造成巨大的威胁[4]。 肝脏穿刺技术主要就是通过皮肝脏穿刺,通过穿刺取得少量的肝脏组织,进行组织病理学诊断疾病的诊断形式,不但对于肝损伤患者意义凸显,同时还可更好的诊断患者的炎症病情、纤维化程度,最终给患者制定科学治疗方案提供参考[5]

通过上文的实验结果可知,实验组和参考组诊断准确率并没有显著的不同,没有统计学价值(P>0.05)。两组患者并发症出现率,具有显著的不同,统计学具有显著性(P<0.05)。因此可看出,肝穿刺活体组织检验过程中,采取超声引导下穿刺措施,可显著的取得理想的诊断准确率,另外临床总体较为安全,可在临床推荐使用。。

参考文献

[1]李胤蒴, 保洁, 徐芸,等. 16例吡咯烷生物碱相关肝窦阻塞综合征的临床病理分析[J]. 中华肝脏病杂志, 2020(4):332-337.

[2]王林, 刘学恩, 庄辉. FibroTouch检测在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肝硬化和肝癌患者中的临床应用[J]. 中国病毒病杂志, 2020, v.10(02):71-76.

[3]饶洁, 阎红琳, 袁静萍,等. 肝脏穿刺病理活检在诊断肝脏恶性肿瘤中的应用及其规范化管理[J]. 诊断病理学杂志 2020年27卷12期, 909-912页, ISTIC, 2021.

[4]邓羊羊, 葛善飞, 余燕青,等. 肝细胞核因子1α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脏炎症及纤维化发生发展过程中的表达变化及其意义[J]. 中华肝脏病杂志, 2021, 29(02):121-125.

[5]金蕾, 李旭, 叶珺, et al. FIB-4对HBeAg阴性慢性HBV感染者抗病毒治疗指征中肝脏炎症和纤维化的判断价值[J].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2020, v.55(06):146-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