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儿科护理风险因素分析与预防对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6-11
/ 2

探究儿科护理风险因素分析与预防对策

钱晓兰

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 河南郑州 450000


摘要:目的 深入研究并分析儿科护理过程中常见风险因素,有针对性地提出多种可行性预防措施。方法 对本院2019年10月~2020年12月期间所发生的55例儿科护理投诉案件进行统计,以回顾性方法对所潜藏风险因素进行分析,并从科学化角度提出多种预防措施。结果 通过对比护理预防对策前后患儿及家属满意度的分析发现,实施后满意度评分明显高于实施前(P<0.05),且从护理纠纷事件发生率来看,护理预防对策实施后,整体发生率有所降低。实施前后比较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儿科临床护理工作开展中,进一步强化护理风险预防,树立正确的风险防范意识,有助于减少风险因素的存在,且在极大程度上有助于护理整体质量的提升。

[关键词]儿科护理;风险;预防对策
引言

在儿科护理过程中,经常因为各种原因导致安全性问题的发生,近些年来,国家开放二胎政策,导致新生儿数量的大幅度增加,进而就提高了儿科的就诊人数,儿童相较于成年人,心理和生理上更加容易受到疾病的影响,尤其是部分儿童表达能力差,家长对儿童没有足够的了解,导致在儿科护理中难以开展工作,进而使得不良事件多发。医疗改革的不断深入,提高了护理工作的受关注程度,护理工作的重要性也逐渐提高。本文从当下儿科护理工作中的风险入手,分析了风险的影响因素,并且有针对性的提出了解决措施。
一、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对本院2019年10月~2020年12月期间所发生的55例儿科患者及其护理期间所产生的纠纷事件进行统计分析,从根源寻求患儿家属投诉的原因。参与调查的儿科护士共14例,年龄大约分布于20~36岁,平均年龄(28.2±4.6)岁,从受教育程度来看,包括:本科4例,大专8例,中专2例。
2.方法

对照组和观察组采用不同的护理方式,其中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方式,既包括在治疗护理方面,也包括在生活、心理护理方面,观察组则采用在传统护理方式的基础上,针对可能发生的护理风险采用干预措施,具体而言需要对患者的既往病史以及身体情况进行深入的了解和分析,并根据此找到可能的护理风险,进而找到有效的干预措施。观察组具体采用的干预措施以下进行简要介绍。
第一,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在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方面,首先要优化在儿科护理方面的规章制度,根据不同儿科患者所患疾病的不同,对护理工作的制度和岗位职责进行调整,在建立标准化的服务基础之上,进一步提高针对性。在制定排班工作时,应当有效的分配不同护理人员,尤其是要根据护理人员的业务水平、知识水平、应急能力等作为排班的依据,从而确保护理人员能够发挥出最大的护理效果。第二,提高儿科护理人员的综合实力。儿科护理人员的综合实力直接关系到护理质量,想要避免护理风险的发生,就理应从提高护理人员综合实力入手。定期邀请护理方面的专家来对护理人员进行培训和讲座,提高护理人员专业能力,并定时开展护理演练工作,测试护理人员在不同情况下的护理水平,针对水平较差的护理人员要进行针对性的培训,保证护理的平均水平。第三,严控药物使用。最为常见的护理风险就是药物使用风险,降低护理风险,就必须要严控药物的使用,保证用药安全,护理人员要加强在用药方面的知识储备,更好的掌握药理知识,保证安全用药量,牢记注意事项。第四,针对家长和患者要加强心理护理,做好知识普及。患者和家长的配合是护理工作顺利完成的重要前提,因此护理人员必须要为患者及其家长做好心理护理,保证他们心理平和,避免暴躁。

3.观察指标

①采用本院自行设计的护理满意度,发放至患儿家属,调查表满分为100分,评分高则代表满意度越高。②统计调查时间段内护理纠纷事件发生率。

4.统计学方法

研究数据以EXCEL表格进行统计,并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系统分析,计数资料以(%)表示,以x2检查,运用(x±s)表示计量资料,用t进行检验,若统计学有意义,则用P<0.05进行表示。
二、结果
1.护理质量及护理满意度
通过对比护理预防对策前后患儿及家属满意度的分析发现,实施后满意度评分明显高于实施前(P<0.05),见表1。
表1护理前后家属护理质量及护理满意度比较(分,x±s)

时间

护理质量

护理满意度

实施前

78.64±5.03

85.36±4.68

实施后

90.15±5.22

94.36±3.47

t

17.167

15.897

P

0.000

0.000

2.护理纠纷事件

从护理纠纷事件发生率来看,护理预防对策实施后,整体发生率有所降低,护理预防措施实施前护理纠纷案件15例,护理预防措施实施后护理纠纷案件4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三、讨论
当前阶段,作为现代医疗服务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临床护理质量成为评判医院综合服务水平的重要指标,引发社会各界关注。特别是儿科护理,由于自身护理工作的特殊性,如何避免各类风险因素的产生,减少护理纠纷事件发生率成为各大医院核心任务。为进一步提高本院护理质量,现提出以下几种护理预防措施:①加强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的培训。②提高护理人员的安全责任意识。③医院要建立健全监督管理制度。
结束语

综上所述,儿科护理干预中明确护理风险因素,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护理方案对于护理质量的提升,以及患儿治疗中安全性的保证均有非常显著的作用,值得全方位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刘炎.儿科急诊护理风险因素分析与防范对策[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9,6(5):123-125.

[2]余启梅.儿科护理风险原因分析及防范[J].基层医学论坛,2016,20(11):1591-1592.

[3]武继玲.探究儿科护理管理中风险管理的作用[J].心理月刊,2019,14(14):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