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黄会师精神再思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6-11
/ 2

木黄会师精神再思考

杨 航 1

中共松桃苗族自治县委党校 贵州省铜仁市 554100

摘 要 从红三军进入黔东开创革命根据地,到红二、六军团会师,跨越黔渝两地,不断形成了木黄会师精神。红二、六军团木黄会师不仅是在木黄的会师,更是一次转战于黔东沿河、印江、松桃和重庆酉阳之间的动态大会师。木黄会师精神形成的标志在木黄,但它却是在黔渝大地上得到不断孕育、形成、发展。因此,木黄会师精神不只是“木黄”的精神,更是黔渝大地上沿河、印江、松桃、酉阳共同谱写的木黄会师精神,亦是长征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键词 ;红二、六军团;木黄会师精神:动态会师


从1934年5月红三军入黔,到1934年10月,红二、六军团木黄会师转战湘西,一路浴血奋战,在黔渝大地上谱写了可歌可泣的英雄诗篇。本文拟对木黄会师精神做些初浅的思考。

一、木黄会师精神初步孕

大革命失败后,党在湘鄂西地区逐渐开辟了革命根据地。后因“左”倾教条主义影响,部队战斗力遭受严重影响,红二军团部队番号改为红三军,此后开始进行战略转移。1934年5月,红三军转战贵州,创建了黔东革命根据地。这是马列主义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更是马列主义民族理论在黔东民族地区实践的产物。它创造了独特的黔东根据地革命精神,也初步孕育了艰苦奋斗,革命友爱的木黄会师精神。

红三军转战黔东期间,一路上官兵情同手足,天当房,地当床,即使条件再差,红军将领以身作则,同各级士兵患难与共。特别在创建黔东革命根据地期间,红军英勇作战,不怕牺牲,粉碎了敌人的多次“围剿”,充分显示了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封建时期,统治者蔑称当地少数民族为“苗蛮”或“夷狄”,这明显带着严重的民族歧视色彩。直到红三军来到黔东,便同当地少数民族结下了深厚情谊。首先,创造性地对“神兵”进行了收编,在党的领导下开展武装斗争。其次,颁布了《关于苗族问题的决议》。一方面,红三军真心实意帮助当地少数民族建立自己的革命政权和大力培养民族干部;另一方面,红军帮助各少数民族建立武装力量,同红军并肩作战,保卫胜利的革命果实;最后,红军帮助各族人民打土豪分田地,推翻剥削阶级,得到了群众的热烈拥护。

二、木黄会师精神的形成和发展

1934年7月,红六军团作为战略转移先遣队西征探路,部队经石阡甘溪战斗,被打散为三部分,后在黔渝等地与红三军先后会合。从1934年10月24日起,两军领导人在木黄胜利会师后,尤其是转战松桃石梁后两军的大部队正式会合,开始统一行动,更加紧密团结在一起,进军湘西,为策应中央红军战略开展新的斗争。

  1. 木黄会师精神的发端

甘溪战斗后,红六军团先头部队被敌军冲散,参谋长李达带领四十九团、五十一团组成临时先遣队继续寻找红三军,转战数日,冲破敌人重重封锁,终于打听到红三军在沿河铅厂坝、谯家铺、枫香溪一线活动的消息,并于1934年10月15日与红三军七师二十六团在水田坝会合。李达向贺龙汇报了红六军团的相关情况。在听取李达的汇报后,贺龙等领导人立即作出率部南下接应红六军团的军事部署。由此可见,正是由于李达率领红六军团先头部队成功找到了贺龙部队,才为两军后期的胜利会师打下了铺垫。红三军不畏艰难,积极寻找红六军团,充分显示了两军至高无上的无产阶级革命友爱精神。

  1. 木黄会师精神的形成和发展

贺龙与李达会合后共同南下,经过数日艰难跋涉,10月24日,红三军贺龙等领导来到印江木黄,同红六军团任弼时、萧克等领导人会见,两军胜利会师。但因军情紧急,会师后领导和大部队迅速转移至松桃石梁进行休整。石梁当地群众为欢迎红军到来,加班加点准备了大量粮食、草鞋等各种生活物质。因此,两军大部队才得到及时休整,有了喘息的机会。为鼓舞士气,两军决定在石梁召开会师欢迎大会,各级士兵和将领的精神得到极大提高。此后,两军统一行动,从石梁继续行至酉阳南腰界,并在南腰界召开了会师庆祝大会,整装待发奔赴湘西。

(三)木黄会师精神的内涵

1.对党忠诚,团结友爱

红二、六军团木黄会师转战石梁后得到充分休整。红二军团在自身十分困难的情况下,竭尽所能为红六军团筹集物资,同时抽调一批军事素质过硬的干部充实到红六军团。同样,红六军团则在政治工作和党团建设上给予红二军团大力支持。两军来自不同地方,但有着共同的理想信仰,在党的统一领导下,紧密团结互帮互助共渡难关。

2.不怕牺牲,敢于胜利

红二、六军团挺进湘西时,为策应主力部队顺利转移,黔东特委和黔东独立师,敢于担当,作为断后部队同敌人展开生死搏斗。组建初期的黔东独立师,共800余人,在艰苦的游击战争中视死如归,奋力杀敌,不到一月仅剩300余人。面对险恶的白色恐怖,官兵们并没有被吓到,终因寡不敌众,除10余人成功突围外,其余人员全部壮烈牺牲。

3.独立自主,实事求是

红二、六军团能够胜利会师,不仅是来自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更来自两军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工作作风。木黄会师后,两军及时向军委请示是否能够统一行军作战。军委答复:“二、六军团合成一个单位及一起行动是绝对错误的。二、六军团仍应单独的依中央及军委指示的活动地域发展,各自直受中央及军委直接指挥”2。战争时期,各地战场情况复杂,加之红三军电台丢失已久,军委对两军会师后的详细情况和即将面临的作战情况可能掌握不够准确。因此,两军经再三研究商讨,决定向中央发电请求统一行动。正是本着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原则,正是本着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两军当机立断,最终才汇成一股强大力量直逼湘西,为策应中央红军进行战略转移作出了更大贡献。

  1. 木黄会师精神的意义

1.坚持正确思想,加强队伍团结

木黄会师精神是可歌可泣的奋斗精神,亦是正确与错误思想的斗争精神。红二军团从建立初始便同“左倾”思想进行了斗争。1930年,上级要求红二军团配合其他军团共同攻打长沙时,部分领导人进行了一定抵制。1934年枫香溪会议期间,红三军对“左倾”错误思想进行了严厉批评和坚决斗争。两军木黄会师后,红六军团派出从事党团工作的专业人才,帮助红二军团进行党务工作整顿,使党团等相关政治工作逐步规范化,不断纠正“左倾”错误在军队的影响。

2.坚守革命初心,开启长征航程

木黄会师充分显示了红二、六军团对党忠诚、严守纪律及独立自主、实事求是的崇高精神。两军团会师后继续转战长征,在党的统一领导下,时刻紧密团结一起开展革命斗争。两军的胜利会师和长征征途中的精诚团结,为红二方面军的成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长征中,红二方面军继承和弘扬了木黄会师严守纪律、敢于斗争、团结友爱的革命精神。尤其是在同张国焘分裂主义斗争中能够顾大局,不仅团结了绝大多数同志,还进行了有效的和平斗争,最终促进了中国工农红军三大主力的胜利会师。

  1. 木黄会师再思考

印江木黄会师是长征历史中第一次会师。因战争的特殊情况,这次会师可说是在沿河孕育,木黄制造,石梁起航,酉阳完成。这次会师不同于长征时期的其他会师。在一定程度上,木黄会师是一种动态的、跨越黔渝两地域的大会师。会师的标志虽然在印江木黄,但沿河、松桃和酉阳的两军会合同样具有重要的军事意义。当前,黔渝各地对会师地点存在说法不一的情况,各地都按自己的思路进行会师研究和红色文化开发。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各地应该把历史放在更大的格局中来进行审视,应该以宏观的视野来看待这次特殊的会师。因此,木黄会师精神的形成,四个地方都是英雄之地,都是光荣之地,四个地方紧密联结,缺一不可。在当今木黄会师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上,四个英雄之地更应该发扬当年红二、六军团团结统一,革命友爱的光荣传统,搁置争议,共同开发和研究。不断推进黔渝两地红色文化又好又快发展。


1

2《图说长征》课题组编.图说长征红二方面军卷[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19.第 8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