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装配式建筑技术管理要点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6-07
/ 2

浅谈装配式建筑技术管理要点

王建宇

华御兴益(哈尔滨)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黑龙江省哈尔滨市 150000



摘要:今天,随着中国建筑业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在日常生活中,预制建筑在建筑行业越来越普遍,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广。在这种背景下,人们对装备建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实际应用中,预制建筑不仅可以节省施工过程,而且可以有效缩短工期,在许多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因此受到人们的重视。为此,本文对装配式建筑技术管理的要点进行了深入分析,希望能为相关从业人员的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装配式建筑;建筑技术;要点

1、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当前建筑行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其中装配式建筑的发展引起了广泛的关注。预制建筑的施工方法目前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预制建筑在全国各地区的应用越来越普遍。但现实中,许多总承包单位缺乏预制建筑总承包施工管理的经验。为此,对装配式建筑进行了分析,并对其技术管理要点进行了探讨。

2.预制建筑的特点和优势

2.1预制建筑的特点

与传统建筑施工不同,预制建筑的主要构件是在工厂预制的。现场采用机械吊装,可与其他专业同时进行,有利于提高施工效率,冬季也可进行。工程预制过程中,采用固定模板进行平面施工。用这种方式生产的建筑在质量和生产效率上有很大的优势,具有良好的安全环保性能。同时,在预制构件的生产过程中,不仅可以选择反向成型工艺,还可以选择垂直成型工艺,从而实现保温、装饰、门窗配件等功能。可以高度集成,可以节省施工过程,减少材料的消耗和浪费。最后,装配式建筑对员工的要求更高,更多体现在人员的技术管理能力上。

2.2预制建筑的优势

与传统建筑相比,装配式建筑在许多方面具有优势:①工程质量有保证。装配式建筑的构件是在工程中生产的,生产过程中可以控制温度和湿度,因此构件质量较高。②减少安全隐患。构件运输到施工现场后,由专业安装人员按照相关的组装工艺进行安装,既保证了工程质量,又避免了施工人员缺乏专业性带来的问题。③有利于生产效率。在预制工程中,构件的生产由统一的模板完成,减少了施工现场脚手架和模板的使用。特别是在复杂构件的生产中,优势更加明显,因为节省了一定的施工工序,所以生产效率更高。④减少污染,节能环保。与传统的现浇木模板相比,构件预制工程中使用的钢模板不易损坏,可重复使用,既节能环保,又减少了木材的消耗。

3、装配式建筑技术管理要点

3.1流程设计

在工艺设计过程中,要做好规划,尤其是平面设计。无论是外墙板、内墙板还是剪力墙,都必须设计合理。工艺设计方面,必须以原合格图纸为依据。如有重大变更,必须报原设计确认,不得擅自变更。同时,工艺设计除了原图纸设计外,还应充分考虑工厂生产、现场施工组织、后期工具设计协调,严格执行图纸的分解、拆分和细化。根据实际情况,应分为规格较少的,以保证后续现场施工的顺利进行。在工艺设计中,必须协调好建筑、结构、设备、装饰等专业,做好一体化设计。预制构件的所有尺寸、预留洞口、水电预埋、钢筋图纸、材料的类型和规格必须正确、真实地响应。只有这样,在获得图纸后,项目才能快速明确如何制作,板材的所有位置都有准确全面的表达。可以说工艺设计是装配式建筑从设计到生产转变的关键点,也是他们从图纸到实物转变的必要保证。对于提高整个预制行业设计的核心竞争力有很大的帮助。另外,目前国内还没有具体的工艺设计规范性文件,不同工厂在工艺和布局上也有一定的差异。因此,在选址和布局之前,必须充分考虑预制过程的所有细节和影响因素。

3.2工具设计

在预制建筑中,有大量的工具,如吊装工具、安装工具、连接工具等。,各种类别下有各种特定的工具,如挂钩、衣架等。每个工具的设计都与工艺设计、工程生产和后续施工组织密切相关,需要根据实际情况不断改进。例如,在以往的实践中,发现转换层钢筋的定位精度难以控制,于是制造了定位钢板。因为预制建筑的外墙大部分是预制的,不需要搭建脚手架。然而,外墙嵌缝很难处理,安全维护不能同步进行。因此,制造了外部机架。使用什么类型的外部机架,如何合理布置,应结合工艺设计和现场施工组织充分确定。

3.3工厂生产

工程应严格按照施工详图,开展模具和开模的设计工作。根据工艺设计图纸和工具设计图纸的要求,所需的各种材料和工具应准备到位,生产计划应严格按照工期、工程堆场和现场堆场的要求进行统筹规划,人员和流程计划应根据实际需要合理安排。应该对项目中使用的每种材料实施质量追溯机制。在实际生产过程中,有必要向生产工人披露工艺图纸。生产过程中,应提前通知监理公司参加隐蔽验收。在工厂生产过程中,要重视工艺设计中的每个细节节点,做好质量控制。

3.4施工组织方面

这方面要保证各种工序都能进行交底工作,如斜撑技术交底、钢筋绑扎注意事项交底、接头处理交底、防裂技术交底等。总之,披露工作的各个方面都必须重视,披露过程的这些方面都要重点关注。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应严格按照相关流程正确施工,确保流程的合理性。同时,要加强对现场成品的保护,尤其是预制构件,如成品楼梯和防水企口。此外,在施工组织方面,应引入精细化管理,全面推行质量责任终身制和运营实名登记制,让所有参与者明确自己的权利,认可责任,从而有效提高建筑行业的工作责任感。

4深化BIM 技术在装配式建筑设计阶段的应用

BIM 模型中包括了生产单位、质量负责人、构建的数量、构建的尺寸及材质性能等众多参数信息,因此,无论是建筑施工单位,还是项目设计单位, 或是构件生产单位,都必须使用同样的 BIM 模型,才能够有效避免单位相互之间信息不同而出现问题。BIM 模型属于智能化、数字化的装配式建筑模型,

无论是哪个单位更改或删除掉模型中的某个参数,相关的各种参数也会随之自行进行调整,这样能够防止和避免由于人工调整而产生失误,或是因为欠缺实时沟通而发生返工现象等问题[4]。施工方、建设方和构件生产方在考虑自身单位的特点和项目定位的基础上,同时利用 BIM 模型的一键出图、一键出工程量和模拟施工等各种功能,可以对设计、施工和构件供应等方案进行实时的沟通协调及优化改进。BIM 技术可以及时发现建筑项目中可能会发生的问题,并快速进行扼制,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由于设计阶段的错误而导致的后期资源浪费、工期延误和成本增高等问题。同时,装配式建筑进行设计时,对于各种类别的构件和孔洞,设计师可以利用 BIM 技术准确直观的计算出构建预埋和预留的参数,防止装配式构件在施工中出现偏差。设计师们可以利用 BIM 模型对建筑进行设计、交流和修改,并通过其筛选分析、碰撞检查等功能修改和调整各种专业设计上存有的冲突矛盾。另外,由于 BIM 技术的开放性和共享性等特点,设计师们可以通过“云端”的族库装配式构件大数据信息进行筛选、对比和预装门、窗、相关设备等,以此确定装配式构件的参数和标准,及丰富“云端”族库的各种构件。有了族库的支持,不仅能够让设计师们的思维得到拓展,还可以极大提升其设计效率及效果,从而设计出更加精美耐用、生态宜居的装配式建筑。

5.结论

综上所述,在建筑行业不断发展的今天,与传统建筑相比,装配式建筑在许多方面表现出巨大的优势,不仅施工效率高、施工质量好,而且具有节能环保的功能,因此应用越来越广泛。为了实现装配式建筑的进一步发展,需要做好装配式建筑技术的管理,充分把握要点,这对建筑业的可持续发展有很大的帮助。

参考文献

[1]侯文红.装配式建筑施工方案及造价管理分析[J].建筑技术开发, 2018,45(05):81-82.

[2]盛厚德.建设单位如何做好装配式住宅项目开发及管理[J].城市道桥与防洪,2017(2):179-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