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信息技术在规划环评实施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6-04
/ 2

环境信息技术在规划环评实施中的应用

葛怀涛 1 李庆飞 2

1 河北晶淼环境咨询有限公司 2 河北澜途项目管理有限公司



摘要: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是指在规划编制阶段,对规划实施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价,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进行跟踪监测的方法与制度。规划环评是环境影响评价从微观到宏观的拓展,是战略规划实施中可能出现的环境问题进行系统的评价,是在政策法规制定之后,项目实施之前,对有关规划的资源环境可承载能力进行科学评价,评价对象主要是政府职能部门组织编制的各种规划方案。其目的是将环境更为系统地纳入宏观的战略决策之中,通过分析、预测和综合的评价,提出最佳的减缓措施和政策建议,并将评价的结论体现在最后的决策当中,提高战略决策的质量。

关键词:环评质效;因素;对策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提出的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是指对规划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进行跟踪监测的方法和制度。环评法第七、八条分别规定:国务院有关部门、设区的市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对其组织编制的土地利用的有关规划,区域、流域、海域的建设、开发利用规划,应当在规划编制过程中组织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编写该规划有关环境影响的篇章或者说明。国务院有关部门、设区的市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对其组织编制的工业、农业、畜牧业、林业、能源、水利、交通、城市建设、旅游、自然资源开发的有关专项规划,应当在该专项规划草案上报审批前,组织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并向审批该专项规划的机关提出环境影响报告书。

1规划环评的内容

要实现以预防为主的环境保护方针,必须在决策当中综合考虑、统筹兼顾经济发展对环境保护的内在要求,科学合理地制订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我国规划种类繁多,从时间和性质上可粗分为远景规划,长期规划,短期规划。我们现在做的规划环评,比较注重的是短期规划和长期规划。

《环境影响评价法》中对规划环评作了明确的要求,我国将依法在土地开发、流域、区域和海域三个不同区域以及工业、农业、畜牧业、林业、能源、水利、交通、城市建设、旅游、自然资源开发的专项规划中大力开展不同层次的规划环评。对于专项规划的应当实施该规划对环境可能造成的影响的分析、预测和评价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并须有明确的结论。有了规划环评这项法律制度,就可以把环境因素纳人到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综合决策之中,就可以按照环境资源的承载能力和容量要求,对区域、流域、海域的重大开发活动、生产力布局、资源配置,提出更加科学合理的建议,以保证经济社会健康有序向前发展。

2目前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存在的问题

2.1影响评价的质量差

目前我国所采取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主要是第三方评价,属于稳步发展的行业。我国目前从事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人员水平差距较大,大多数存在经验不足,缺乏战略性、局限于传统评价模式等问题,造成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效果不好,不能很好的保证评价工作质量。

2.2环评机制落后

目前,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主要由生态环境保护部门和环评机构负责,但由于各种形式的利益驱动,容易影响环评工作的合理性和科学性。不但环保主管部门与环评机构容易发生利益输送,环评机构与建设单位也存在一定的利益交叉,导致环评机构的环评工作不能严格的按照相关规定和标准进行,而是受建设单位的影响较大,使得本身客观的环评工作没有履行科学和公正的原则。近年来,也出现了一些环评质量不符合要求,而导致的环评质量事故。

2.3缺少完整的系统规划

我国目前有很多开发区都缺乏完整系统的规划,而是仅进行产业定位和区域限定,导致与环境影响密切的内容不够清晰。出现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对象不明确,进而很难使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2.4缺乏完善的技术方法

高层次的规划具有模糊性和非线性的特点,不仅复杂且动态变化,所以环境影响评价也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例如:技术和社会发展的不确定、环境变化的不确定等,这就给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因此需要很好处理不确定的因素。目前我国的环境影响评价方法还有待于完善,没有完善的数据统计方法和定量分析方法,导致环境影响评价的结论不够准确,难以实施。

3规划环评的信息化解决方案

3.1建立规划环评申报审查平台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申报审批平台已经在我国大部分省市进行了建设和实施,极大地提高了我国环境管理工作的效率和准确性。随着规划环评工作的有序展开,各地对规划环评和建设项目环评联动实施进行了积极地探索,提出了“清单管理”这一高效科学的环境管理工具。运用信息化和大数据等技术手段,建立一套规划环评申报审查信息平台,将规划的环境影响统一化、定量化,提高各有关单位数据信息的有效性和可用度,增强各单位数据信息的流通和共享,解决一直存在的数据难以突破“信息孤岛”的困境。同时将“清单管理”工具落实到科学、直观、便于管理的数据上,完善规划环评的管理框架,进一步简化建设项目环评,降低企业项目实施的时间和经济成本,在降低对生态环境造成负面影响的前提下进一步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

3.2建立规划环评机构和从业人员管理平台

我国规划环评从业人员及机构技术水平参差不齐造成规划环评报告质量出现很大的差距,建立专门的规划环评培训考核和管理平台,对全国规划环评从业人员及机构信息进行采集分类管理,可以提高规划环评工作的监督机制,对机构和人员进行可量化的指标评价,鼓励质量上佳的规划环评报告,淘汰能力不足的人员和机构,逐渐提升我国规划环评制定实施的整体水平,减少由于技术能力不足造成的规划制定实施过程中人为负面环境影响。

3.3建立高效的规划环评公众参与平台

利用地理信息技术手段,将规划造成的环境影响范围可视化,使公众对环境影响范围和强度有更加直观、清晰的认识和了解,提高公众对规划环境影响的重视程度。通过高效的线上信息发布机制,增加规划环评信息公开程度和范围,落实公众信息知情权,使公众及时了解和掌握规划实施进展、环境影响程度、污染防治设施建设进度以及项目审批意见和结果,营造人人参与环境保护的氛围。通过建立规划环评公众信息反馈平台,降低公众参与规划环评监督的成本,缩短公众与环境管理部门的距离,及时听取和采纳公众对于环境保护的期盼和要求,提高公众参与规划环评的有效性和便捷性。

4结束语

为了满足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需要严格执行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环境影响评价相关的部门也应着重完善规划环评体制、认真研究规划环评的相关内容、加大规划环评人员的培养,并使群众参与进来,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提供积极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朱伟.浅谈环境信息技术在规划环评实施中的运用[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8(10):134.

[2]骆翠红.规划环评实施中环境信息技术的应用探究[J].资源信息与工程,2018,33(03):182-183.

[3]马玉波.环境信息技术在规划环评实施中的应用[J].环境与发展,2016,28(06):29-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