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电所 管理创新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6-02
/ 2

供电所 管理创新

李作震

国网冀北电力有限公司张家口市宣化分区供电公司,河北省 张家口市 075000

摘要:以解决基层供电所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为重点,夯实管理基础,创新管理举措,建立管理提升长效机制,加快实现基层供电所管理水平,推进基层供电所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建立管理提升工作机制,立足基层供电所管理现状,完成基层供电所管理水平全面提升的工作目标。针对和结合当前基层供电所管理的现状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通过分析研究,对加强和改进基层供电所管理的举措进行探讨。

关键词:基层供电所;管理创新;提升;绩效考核;末位淘汰

1 总体思路及目标

基层管理人员要做到信念坚、政治强、本领高、作风硬。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落脚点在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学懂弄通做实,落脚点在做实。坚持知行合一、真抓实干,做实干家。

管理创新提升是公司重点工作之一,以绩效考核为基础,建立末位淘汰的指标考核体系,进一步提升基层供电所的管理工作,全面细化管理提升工作任务。在完成基层供电所工作的基础上,全面部署落实提升工作,明确基层供电所管理提升的目标和任务。同时,组织专业管理部门进一步明确责任分工,细化每位员工的考核指标,夯实管理基础,建立持续改进和提升常态机制,严格按照时间节点落实各项管理要求,按期完成深化基层供电所管理提升工程,解决基层供电所管理突出问题,激发调动每位基层员工的积极性。

以管理创新为手段,服务生产经营活动、促进科学发展为核心理念,根据专项治理工作完成情况。对存在的问题,进一步细化专项管理措施,全面加强和规范各项管理工作,做好指标计划执行和监督检查,确保基层供电所管理提升工程取得实效。

2 基层供电所管理创新(末位淘汰)的原则

管理创新(末位淘汰)就是要有末位,十个手指头长短不同,员工的能力就存在差异,这种差异的比较维度不同,结果就不同。淘汰就是不断地重组人才资源要素,既满足服务当地供电市场的需要,同时又达到自身高效完成工作任务目标的过程。如何尊重人、爱惜人、发挥人的潜力,关键在于绩效衡量标准的一致性,综合评价得C或者失去升薪机会的人员比例要灵活。

班组管理人员应做到:一要尊重员工的主体意识,充分肯定员工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起到的主体作用;二要着力培育员工的献身精神和忠诚度;三要不断激发员工的创新精神;四要为精英人才构筑施展才华的舞台;五要构建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

企业为了达到上级单位的考核标准,对员工的表现进行合理的排序,并在一定范围内实行奖优罚劣,对排名最后的员工按比例予以调岗、降职、辞退,目的在于促进在岗人员激发工作潜力。


3工作开展情况及工作现状分析

3.1体制管理

国网张家口市宣化区供电公司致力于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现担负着宣化区10个乡镇,262个行政村以及张家口市桥东区东望山乡18个行政村、大仓盖镇21个行政村及经开区沙岭子镇5个行政村、姚家房镇13个行政村,共计11.533万户的供电服务工作,供电区域2057.47平方公里,供电人口28.69万。下设7个职能部室、2个业务支撑机构、7个供电所及1个实业单位。全口径用工274人(其中全民117人,集体6人,盛垣134人,盛垣集体直签15人,主业直签1人,盛垣劳务派遣1人)。

在对供电营业区域和不同体制职工人数的背景下,企业的员工按照绩效评估等级大致可以分为A优秀、B良好、C满意、D需要改善,按等级分配比例大约为A优秀5%、B良好25%、C满意60%、D需要改善10%。在具体实践末位淘汰体系的落实中,要考虑具体单位是否具备适用的条件和环境,是否确立了考评指标体系,是否有合理的补偿制度。单位是否存在人浮于事、人员过剩,管理有没有形成健康有序的机制。

3.2日常工作管理

3.2.1岗位职责不明确

员工职责不明确,工作中相互推诿,主动服务意识不强,造成供电所日常管理中各种问题和矛盾凸显。例如:供电所营业班成员凝聚力不足,长期没有班组长带领,什么事情都得所长亲力亲为,如所长不安排,营业班的每项工作都各自为阵,不能统一规划和有力、有序、有效地开展。由于长期没有班组长的牵头督促,员工在平时的工作中都显得力不从心,浮在表面,只局限于领导安排的事情,不会自己找事情去做。

3.2.2制度建设,内部管理

供电所的管理创新很大程度是依赖内部的管理制度化和考核标准化,日常管理用制度去规范,工作任务完成质量用考核标准去衡量。供电所员工的绩效考核指标应根据每个人的岗位去制定,包括劳动纪律、安全生产、优质服务、降损节能等指标,组织员工进行讨论并形成共识,最终形成一套完整的,可操作的末位淘汰规章制度。制度一旦形成,对任何人都是有约束力的,一切工作都应严格按照制度办事,做到制度面前人人平等。

4管理风险

末位淘汰管理体系在促使员工提升危机意识、竞争意识,最大限度地挖掘员工潜力,对于达到个人绩效最大化方面有积极作用。用人单位可以根据其企业战略和具体目标,结合各个职位的实际情况,设定一定的考核指标体系,以此指标体系为标准对员工进行考核,根据考核的结果对得分靠后的员工进行淘汰的。

换句话说,末位淘汰就是用人单位自己制定一个考核标准,然后对员工进行考核,经过考核后将排名相对靠后的人员予以淘汰、辞退的一种绩效考核制度。末位淘汰并不是劳动法上的一个概念,而是由美国通用电气公司前CEO杰克·韦尔奇提出的一种企业管理方式,因具有在企业内部引入竞争机制,提高企业劳动生产率的积极作用,故而被许多企业采用和推广。然而,用人单位采取“末位淘汰”淘汰、辞退员工的做法,本质上是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单方解除劳动合同的行为。根据我国《劳动合同法》的规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必须符合法定的条件和遵循法定的程序,不允许用人单位自行在法律规定以外创设解除条件。因此,用人单位以“末位淘汰”为由单方与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的行为是没有法律根据的。现实劳动关系中,用人单位往往套用劳动法中规定的“不胜任工作”条款,强行与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但事实上,单位绩效考核中排名末位的劳动者并不一定是不胜任工作的,即使不胜任工作,用人单位也应当根据法律规定为其提供培训或调整工作岗位的机会,如果劳动者仍不胜任工作的,才可以单方解除劳动合同,并须支付经济补偿金。否则企业就要承担违法解除劳动合同的法律风险。

5 落实管理创新后工作亮点

在企业办电过程中,严格优化流程管控,减少客户办电时长。全面推广零上门、零审批、零投资的“三零”服务以及省力、省时、省钱的“三省”服务。开展多渠道阳光业扩,实现窗口办理与线上办理相结合,电力服务高效便捷。提高客户认可度与认知度。

6获得的成果

6.1激励(提高动机)

发放绩效奖励后,大家的工作更加认真,绩效奖励是动力,绩效罚款是压力,双力结合以后,大家工作的积极性整体上涨。

6.2教育(传递信息)

员工为了不罚款,自发组织重视什么,优先考虑什么。在有疑惑之后,就会优先考虑询问班组长,确认核对后才会继续工作。

6.3吸引(筛选团队)

绩效奖励制度能够吸引与之相适应的员工,末尾淘汰制度排除不合格和不适合的员工。

7结论

管理创新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只有不断创新管理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在今后的工作过程中我们要做到不忘初心,加倍努力提升自身素质,做好由员工向管理者的转变,加强自身学习;还要做到面对大是大非敢于亮剑,面对矛盾敢于迎难而上,面对危机敢于挺身而出,面对失误敢于承担责任,面对歪风邪气敢于坚决斗争,做疾风劲草、当烈火真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