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河船舶防污染问题的思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6-02
/ 2

内河船舶防污染问题的思考

蒋政泽

云南交通运输职业学院(云南交通技师学院) 云南省昆明市安宁市 650300


摘要:近年来随着航运业的兴起,由内河船舶导致的污染问题也是越来越严重。本文通过介绍现阶段内河航运过程中船舶防污染工作存在的问题,从法律法规、内河船舶防污染的设备、以及船舶人员整体素质等方面,分析由这些问题带来的后果以及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提出一些解决方法,为内河航运生态和谐稳定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内河;船舶;防污染;


一、前言

随着我国内河航运业不断发展,大量的内河船舶进入河流航道,在便捷运输和扩大运量的背后,却带来了一系列的污染问题。各种液体机舱排油、排废气污染,压载水污染,船员生活固体污染及各种船舶失事带来的化学品污染等。为做到既发展经济又保护内河环境,推进生态环境文明建设,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国家对内河航运的治理力度进一步加大,不仅加强对污水的治理,同时还出台一些现实可用性的政策性文件,用于防治船舶污染和治理。

二、内河船舶的主要污染物

1.油类污染.主要来源有机舱内燃用石化燃料的主机、辅机等动力机械,润滑、液压设备等机械设备中含油液体泄露,另机械设备中如冷却器、空调等附属设备的其他液体外溢与机舱油类混合后的污水。对于油船,洗舱水也是油类污染的一个重要来源,闫大海等[1]对船舶污染源研究写到,船舶舱底污水含油量一般约为2000-20000 mg/L;一般船舶压载水含油量较低;然而油轮洗舱水含量浓度平均约为3000 mg/L,其他船舶则一般不会超过10 mg/L。因此,油类污染是船舶对水体污染的一个重要来源。

2.有毒液体,包装危险物质。有毒液体物质是指除油类液体污染物外,可一旦进入水体环境却会对水体造成污染,对河中各种动植物造成污染,甚至能对人类造成影响的液体。有毒液体运输船在运输过程中会引发的问题特点有以下几个:

(1)运输事故发生具有不稳定性。在船上没有固定的排泄装置来应对,因此当其发生时,控制难度极强。

(2)对周边的环境具有破坏性。有毒液体一旦排出,会以极快的速度给周边区域带来污染,其中的有毒成分会进入河流以及动植物的体内,引发鱼类水草死亡等,造成二次污染。而且后面的河流治理也会花费大量的费用。

(3)对环境影响性大,持续时间长。有毒液体一旦进入周边环境,会伴随着食物链进入各种动植物体内,最终会进入人体对人体构成危害。有些有毒物质需要很长时间才能被自然界降解,有的甚至不会被降解。

虽然有毒液体发生泄漏造成污染的几率很小,可一旦船体反生破损导致泄漏,则会给周边地区带来巨大的环境污染

3.生活垃圾污染。生活垃圾是指船舶上船员日常生活产生的污水,如船员日常生活的废水和其他垃圾;洗手池、船员日常生活污水和厨房废水等。垃圾废水以及这些处所排水孔的排出物;装有活的动物处所的排出物;混有上述排出物或废物的其他污水等。另一种则是固体废弃物,如各种扫舱废料和各种日常生活废弃物,塑料、各种木箱、破布和各种食品残渣等。

船舶垃圾种类多、数量大而且处理难,既有生活废水又有生活废弃物和扫舱废料等。所以这些垃圾都要经过分类、并存放统一处理,不能将任何垃圾倾倒入内河里。但如果将船舶垃圾直接倾倒入河中,则会严重影响内河水域的生态环境。并且后期的处理也会花费巨大成本。

4.机舱废气污染。船舶废气主要是主机、辅机和锅炉等机舱设备运转而产生。船舶动力装置燃烧石化燃料提供动力,而产生的废气未经处理就直接排入大中。而当前排放的污染类气体有氮氧化物、碳氢化合物、硫化物、臭氧和其它对大气产生污染的烟尘,微粒物质等。其中对大气产生影响的主要污染物是氮氧化物和硫化物,90%是氮氧化物,而其他的占10%。这些船舶废气排入空气会导致沿岸空气污染,同时碳化物气体未经处理排入空中会使导致温室效应,硫化物气体排入空气会导致酸雨的产生,危害沿岸生态,不仅污染腐蚀能力强,后面治理困难,影响也严重。

三、解决措施

为治理和解决上述提出的内河污染源问题,现提出以下几种解决措施,对优化内河航运环境提供一些建议。

1.持续完善的法律法规,做到污染管控有法可依。

船舶防污染管理方面依据《国际防止船舶造成污染公约》(MARPOL73/78)、《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2013年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治船舶污染内河水域环境管理规定》等规定。尽管我国已经陆续出台并完善一些法律法规,但内河航运的特殊性会导致法律对从业者的约束性不是很强,现有的一些法律条款中还有一些防治及管理不到的地方,导致对一些船舶人员和海事执法人员的管控力度不是很高,进而对内河污染源的管控力度不是很有效。所以形成由点到面,又能够与地面各块法律能够串联科学合理的法律体系是很有必要的。同时在健全法律要求的同时还应该积极调动海事组织与航运企业的积极性,对违反法规的船舶进行处罚,并且进行追踪定位与反馈确保船舶防污染法规的有效性。

2.加大监管力度。

监管人员要求其严格落实作业防污染规定,源头整治,把好第一道关,从船舶准备运营开始着手,现场监督管理,如船舶准备装货开始,仔细查看各类危险品装卸货设备、残液收集、及各种人员生活废弃物的存放和处理情况。仔细询问船方装卸货、航行计划等是否按要求装卸,并现场测查船舶气体检测、消防灭火等设备是否良好。如果没有安装或者存有问题,必须要求船舶立即整改。整改结束后再进行二次检查,确保可以安全航行船舶再出发,这样处理在确保船舶能安全航行的同时又可以避免船舶失事给河流带来污染。

同时监管人员要严守各种规章制度,严格管理,保持通讯畅通,现场作业巡查常态化、多样化、精细化,确保有问题出现时能够及时有效解决。同时还应对之前出现的各种事故警示引以为戒,时刻保持清醒,严格执法,消除各种安全隐患,对有安全污染风险的船舶加大管控力度,严控运输散装液体污染物和具有危害性货物的过驳审核,要求船舶在排放压载水时要进行设备处理后再排放,严禁船舶直接排放未处理的船舶压载水,破坏生态平衡,一经发现必当严惩。同时,海事执法机构要提倡和监督运输船舶使用合法的普通石油,执法人员要定时或不定时对船舶燃油进行抽检,确保船舶使用低耗燃油。

3. 加强船舶与船岸联系

监督机关发挥监督管理职能,保持良好沟通,在各港口建立船舶垃圾接收站,同时积极和船舶沟通,让船员明确垃圾堆放地,防止船员随河流丢弃船舶废弃物。同时要积极协调好港口,与城市垃圾处理部门的职能分工,确保船舶垃圾能在船舶靠岸的第一时间被接收处理,这样既能处理船舶垃圾,又不会影响船舶的工作效率。执法机构还要按照新的船舶水污染排放标准要求,持续推行“船上储存交岸处置”的船舶“零排放”治理模式,并推动当地政府与船舶建立实施船舶垃圾接收、堆放、处理一条龙联系处理模式,严格要求船舶找点堆放垃圾处理,同时严查船舶垃圾薄,明确垃圾数量和去处,做到防治一体处理。

4.提升船舶污染应急处置能力

污染问题多数是由于人员操作不当和技术技能不娴熟造成。因此船员在船工作期间,不论是公司管理或船舶自我管理的角度,需要严格要求,强化防污染意识,按照规定和要求,做好日常防污染监管和应急应变训练,如机舱内油污水的管理,油水分离器的操作使用和排放,生活污水的处理,船务防污染应急应变的组织开展等,切实提高船员防污染技术技能,确保源头治理,保障内河航运环境。

5.提高船员整体素质

各船舶企业,船舶船员都是防污染工作的主体,因此,船员能否做到规范自己行为,做到垃圾不乱丢乱放是很重要的。梁恩胜等[2]通过对内河船舶污染现状研究表明,在我国的所有船员队伍中,高中及以下文化水平船员占比约75%,小学文化以下占比有35%,另还有一部分人处于文盲状态。他们对环境保护的意识较差,因陆地生活习惯的影响,会把在船期间产生的生活垃圾,生活污水和各种机油和压载水未经处理随意排放,对内河环境带来很大的污染。因此,作为用人单位的企业或是培训机构,在培养船员的第一阶段,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结合航运现状,加大船员培训力度,从安全驾驶和内河环境防污染的角度强化宣传,提高船员对环境和安全的意识。同时从管理者和执行者的角度,要按照相关规定要组织船员定时或者不定时进行安全应急演习,从实操的角度增强船员防污染意和安全驾驶意识,提升船舶企业和船员的综合素质,减少因船舶事故而给环境带来污染的事故发生,确保船舶能在安全航行时又做到防治污染。

四 总结

环境问题,影响千秋万代。随着国内船员的个人素质越来越高,全民环保意识逐步增强。未来随着内河航运业转型升级,船体船型构造改变,需要船舶从污染严重型向绿色船舶型转变,在减少船舶对环境污染的同时保持船舶的高质量运输。低排放、低污染、高效率的绿色船舶发展模式将是未来船舶的必须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 闫大海;张晗;符道;船舶污染源综述[J];舰船科学技术;2018(21):24-26.

[2] 梁恩胜, 黄云投. 浅析我国内河船舶防污染现状及预防措施[J]. 民营科技,2016(11):194-194.

[3] 中国船级社. 绿色船舶规范[S]. 2015.

[4] 刘继海, 肖金超, 魏三喜等. 绿色船舶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分析[J]. 船舶工程, 2016, 38(S2): 33-37.

[5] 程慧勇. 面向绿色航运的绿色船舶设计[J]. 船舶标准化工程师, 2019(3):45-49.

[6] 郝金凤, 强兆新, 石俊令, 等. 船舶设计节能减排技术策略[J]. 舰船科学技术, 2012, 34(9): 3-10.

[7] 严新平, 孙玉伟, 袁成清. 太阳能船舶技术应用现状 及展望[J]. 船海工程, 2016, 45 (1): 5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