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CC置管的全程化管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6-01
/ 2

PICC置管的全程化管理

邵 娜

黑龙江省农垦总局总医院 黑龙江 哈尔滨 150088


【摘要】目的 研究全程化管理在PICC置管中的运用效果。方法 共选取2019年8月至2020年12月在我院接受PICC置管的100例患者作为主要对象,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每组5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而观察组开展全程化管理,比较干预效果。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相比,置管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更低,非计划拔管率更低,患者的依从性更高,差异显著,P<0.05。结论 将全程化管理运用在PICC置管患者的临床护理中优势显著,不仅可以降低并发症和非计划拔管的发生风险,同时还可以提高患者的置管依从性,故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PICC置管全程化管理;干预效果

PICC置管,即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是指利用导管从外周手臂静脉穿刺,导管直达靠近心脏的大静脉,从而避免药物和手臂静脉产生直接接触。PICC置管在临床上应用范围较广、应用率较高,不仅适用于外周静脉条件相对较差的患者,同时也适用于长期静脉输液的患者,避免反复、多次穿刺增加患者的疼痛感和不适感[1-2]。虽然PICC置管具备诸多的优势,但同时也伴随一些并发症,对置管时长和置管效果产生不良影响,因此,需要加强护理干预。全程化管理是一种连续性的、全面性的护理管理模式,本次研究共选取100例行PICC置管患者,旨在研究和分析全程化管理的运用效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现共选取在我院进行PICC置管的患者100例为主要对象,均是在2019年8月至2020年12月期间内收治的病患。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每组50例。观察组:男28例,女22例;年龄34~69岁,平均(56.51±2.33)岁。对照组:男29例,女21例;年龄32~68岁,平均(56.47±2.28)岁。经比较两组的基础性资料,P>0.05,这说明两组之间存在可比性。

1.2研究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在置管结束后对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指标进行持续密切监测,置管后24h更换敷料,而后每周更换两次敷料,在更换敷料时全程执行无菌操作,同时观察穿刺点是否出现了红肿、渗血等症状,检查穿刺点附近是否有硬块或疼痛感。保持导管顺畅和清洁,定期检查导管,若发现有异常及时予以针对性处理。

观察组开展全程化管理:①置管前:检查患者的外周动脉情况,对患者的情况进行综合性评估,而后制定细化的置管方案和护理流程表。向患者和家属介绍PICC置管的使用优势、注意事项以及不良反应等情况,增强患者和家属的认知。②置管过程中:在穿刺前要对室内空气进行彻底消毒,确保所选导管正确。穿刺时要尽可能减少人员流动,并对穿刺部位进行彻底消毒。同时多与患者沟通交流,转移患者的注意力,并主动询问患者的感受,尽可能消除患者因紧张和恐惧导致的疼痛及不适反应。③置管后:予以常规导管维护和护理,每日评估导管状况,检查导管的气密性,避免发生血流性感染。叮嘱患者不要做大幅度的动作,必要提重物,脱衣服时注意避免带出导管。对于带管出院的患者,实施延续护理。

1.3观察指标

统计两组的置管相关并发症(感染、静脉炎、导管堵塞)与非计划拔管发生情况,计算比较两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和非计划拔管率。

评估两组患者置管期间的依从性,使用依从性调查问卷[3]予以评估,问卷的评分范围是0~10分,依从性得分越接近0分则说明患者的依从性越差。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3.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卡方检验,表示方法分别是均数±标准差、例数/百分率,P<0.05表示差异显著。

2结果

2.1比较两组的置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率

观察组和对照组相比,患者的置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更低,P<0.05,差异显著,见表1。

表1置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分析[n(%)]

组别

例数

感染

静脉炎

导管堵塞

发生率

观察组

50

1(2.0)

0(0)

1(2.0)

4.0

对照组

50

2(4.0)

3(6.0)

3(6.0)

16.0

x2

/

/

/

/

4.000

P

/

/

/

/

0.045

2.2比较两组的非计划拔管发生率

相比于对照组,观察组的非计划拔管发生率更低,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见表2。

表2非计划拔管率的组间比较[n(%)]

组别

例数

非计划拔管

非计划拔管率

观察组

50

0

0

对照组

50

4

8.0

x2

/

4.167

P

/

0.041

2.3比较两组患者的依从性评分

观察组的依从性评分是(8.22±0.16)分,对照组是(6.08±0.21)分,t=57.317,P=0.000<0.05,有显著差异。

3讨论

PICC置管在临床上有颇为广泛的运用,具有操作简单、穿刺成功率高、留置时间长、避免损伤外周静脉等优势。虽然PICC置管具备诸多优势,但一些并发症也是不可避免的,因此,在置管的同时需要加强护理干预,以提高置管的安全性和成功率[4]。本研究结果提示,经实施全程化管理的PICC置管患者,其导管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更低,仅为4.0%,并且未出现非计划拔管的情况,患者的置管依从性相对较高,依从性评分可达到(8.22±0.16)分,这充分体现了全程化管理的优势。全程化管理是一种连续性和整体性较强的护理模式,注重在置管前、置管中和置管后三个阶段开展相应的护理,大大提高了护理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可以及时发现和处理异常,从而降低了置管并发症的发生风险,保障了置管的安全性[5]

综上所述,PICC置管患者接受全程化管理既可以降低导管并发症和非计划拔管的发生率,同时也可提高患者的置管依从性,具备推广的意义和价值。

参考文献:

[1]徐惠丽,韩永红,王纯,等.微信平台在肿瘤化疗PICC置管患者全程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评价[J].中国数字医学,2020,15(03):117-119.

[2]刘鑫,王晓霞,杨珺.全程无缝隙护理管理在PICC置管及维护中的应用研究[J].现代医药卫生2020,36(21):3495-3496,3529.

[3]李华萍,张荣华,唐晓华.护理干预应用于PICC置管术的临床价值探讨[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8,9(01):201-202.

[4]王锦佳,肖娓珠,郭金玉,等.全程护理对预防PICC相关并发症的效果分析[J].福建医药杂志,2018,40(4):176-178.

[5]陈晓媛.肿瘤患者PICC管路自我维护中全程护理干预的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9,17(35):228-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