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花新品种怀黄菊1号的选育及栽培要点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5-25
/ 2

菊花新品种怀黄菊 1号的选育及栽培要点

路翠红 刘永康 王海华

河南省温县农业科学研究所 河南 焦作 454881

摘要:菊花新品种怀黄菊1号(5×杭-2)是温县农业科学研究所用杂交法经多年选育而成。2020年12月17日通过河南省中药材品种鉴定专业委员会的鉴定。该品种特征明显,性状稳定,一致性好,适宜在怀药产区及生态环境相似区域种植。

关键词:菊花;怀黄菊1号;选育;栽培要点


菊花属菊科菊属植物菊花(Chrysanthemum morifolium Ramat.),以其干燥的头状花序入药使用。菊花味甘、苦,性微寒,具有散风清热、平肝明目的作用,主要用于风热感冒、头疼眩晕、目赤肿疼、眼目昏花等症。

菊花在全世界都有分布,在我国以安徽、浙江、河南栽培最多,怀菊、杭菊、亳菊、滁菊为我国的四大药用菊花品种。怀菊花主产于河南省焦作市所辖的武陟、温县、孟州、沁阳、博爱、修武、济源等地,已有2000余年的栽培历史,以其花、叶及茎中挥发油含量大、味浓和煎煮不散的特点而驰名。温县地处豫北平原西部,南临黄河,北依太行,属于黄河和沁河的冲积平原,全区地势平坦、土地肥沃为怀菊花的道地产区。2003年“怀菊花”更是作为“四大怀药”之一被国家质检总局列入国家原产地保护产品。怀菊花是焦作的特色经济作物之一,也是发展特色农业、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的一项优势资源。

菊花新品种怀黄菊1号(5×杭-2)是温县农业科学研究所用杂交法经多年选育而成。2020年12月17日通过河南省中药材品种鉴定专业委员会的鉴定。鉴定编号:豫中药品鉴2020008。该品种特征明显,性状稳定,一致性好,适宜在怀药产区及生态环境相似区域种植,具有广阔的市场发展前景。

1 选育目标

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怀菊花产区的主栽品种为怀菊花1号(小黄菊)、2号(大白菊)、3号(茶菊),怀菊花1号和怀菊花2号以花入药,而怀菊花1号的苗期生长缓慢,花期较晚,产量略低,种植面积少,怀菊花2号因抗倒性差,花期太晚,目前在产区已经被淘汰;怀菊花3号因以花蕾入药或茶饮,所以产量低,产区种植面积略少。近几年怀药产区种植面积最大的两个品种是怀黄菊和怀白菊,而这两个品种也有许多缺陷,已经很难适应中药材企业和农户的要求,高产、抗病虫、抗倒品种的选育势在必行。

为此,我们在2010年组织有关科研人员,制定“保证品质、提高产量、增强抗性”为菊花育种目标,进行新品种的选育。经过10年多的努力,选育出了质优、高产、多抗的菊花新品种怀黄菊1号(5×杭-2)。

2 选育方法

2011年利用品质好的小黄菊为母本,综合抗性好、高产的杭菊为父本,通过人工杂交,选出表现好的品系5。于2013年以5为母本,与杭菊进行回交,进一步筛选出表现突出的5×杭-2,连续两年进行观察,表现出株型直立、花期早、产量高、抗病性好等有优点,2017-2019年参加品比和生产示范试验。

怀黄菊1号选育系谱

2011年 小黄菊×杭菊

2013年 5×杭菊

2014年 5×杭-2

2014-2015年 连续两年进行观察

2016年 种苗扩繁

2017-2019年 参加品种比较试验及生产示范试验

3 特征特性

3.1 农艺性状

株型直立紧凑,株高60cm左右;单叶互生,叶色黄绿,卵圆形,羽状浅裂,托叶小,叶柄短;茎绿色略带紫色,多分枝,身密被白色茸毛,基部常木质化;花期早(10-11月)、集中,头状花序,顶生或腋生。花呈扁球形,为橘黄色,多层花,花心小,花序外围舌状花呈多轮状排列,色泽橘红后橘黄色,经霜变红色,中间为管状花,黄色,基部有膜质鳞片,折干率为18.4%。果实瘦果,柱状无冠毛。春季分蘖根粗壮,生长期间无倒伏现象,抗病性、抗寒性很好,综合抗性好。

3.2 产量表现

通过2017—2019年试验示范种植,一般亩产鲜花1059kg,最高达1276kg,比怀黄菊增产27.5 %,比怀白菊增产32.7%。

3.2.1 小区试验产量结果

在2017年的菊花品比试验中,产量最高的为5×杭-2,小区平均产量为8.96kg,折合亩产为996.05kg,位居第1名,比小黄菊增产31.19%,比杭菊增产30.04%。在2018年的菊花品比试验中,品系5×杭-2产量位居第1名,仍为最高,小区平均产量为9.19kg,折合亩产为1021.62kg,比怀黄菊增产27.82%,比怀白菊增产33.00%。在2019年的菊花品比试验中,品系5×杭-2稳居第1名,小区平均产量为9.73kg,折合亩产为1081.65kg,比怀黄菊增产27.19%,比怀白菊增产32.38%。

通过2017-2019年三年的品种比较试验,结果得出:菊花品系5×杭-2平均亩产鲜花996.05—1081.65kg。比小黄菊增产31.19%,比杭菊增产30.04%,比怀黄菊增产27.19—27.82%,比怀白菊增产32.38—33.00%。

3.2.2 生产示范产量结果

2018年我们在番田镇、祥云镇选择两点进行小面积示范种植。在收获时,番田示范点测得菊花新品系5×杭-2,亩产鲜花1124kg、较对照怀黄菊(852kg)增产272 kg。祥云镇示范点测得菊花新品系5×杭-2亩产鲜花1024kg,较对照怀黄菊(828kg)增产196 kg。经2018年示范种植,菊花新品系5×杭-2的两点平均亩产鲜花1074kg,较对照怀黄菊(840kg)增产234kg,即增产率为27.9%,增产显著。

2019年我们祥云镇大尚村进行生产推广种植。11月6日收怀黄菊,亩产鲜花853kg。11月10日收品系5×杭-2。经2019年生产试验,菊花新品系5×杭-2,亩产鲜花1276kg,较怀黄菊(亩产903 kg)增产41.3%,增产非常显著。

3.3 抗性鉴定

2020年河南省农科院植保所对“怀黄菊1号”菊花品种接种黑斑病病原鉴定结果表明:该品种对黑斑病表现为中抗;田间自然发病鉴定结果“怀黄菊1号”对黑斑病表现为抗病。综合评价结果为:“怀黄菊1号”菊花品种中抗黑斑病。

3.4 品质分析

2020年经河南科高中标检测技术有限公司检测:菊花新品系5×杭-2烘干后的绿原酸含量为0.72%(标准规定不得少于0.20%),木犀草苷含量为0.094%(标准规定不得少于0.080%),3,5-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含量为1.92%(标准规定不得少于0.70%),含量指标均符合中国药典(2015版)菊花项下的有关规定。

4 栽培要点

4.1 选地:菊花适宜在疏松肥沃、排灌方便、向阳的两合及砂质土壤栽培。低洼盐碱地不宜栽培,前茬忌菊科作物,以禾本科作物最佳。

4.2 适时移栽,合理密度:菊花移栽一般在谷雨前后,新苗高约15cm时,带根分株,选健壮者,按亩株数4200株(行株距45cm×35cm)为最佳密度种植,栽种后及时浇水,保证苗成活率。为预防病害,栽植前种苗可用50%多菌灵800倍+50%辛硫磷1000倍蘸根,进行灭菌处理。

4.3 适时进行田间管理:及时补苗,适时蹲苗,栽植后应及时中耕松土,适时进行打顶摘心,生长期间适时进行追肥浇水,做好病虫害的预防和防治。

4.4 及时采收,分类加工:怀菊花一般以花瓣平展,花心散开为最佳收获时机,一般在10月中下旬至11月中旬,在下霜前完成,采收要在晴天露水干后进行,要根据加工能力,随采随加工,

4.5 适宜在怀药产区种植,也可以扩种到生态环境相似的山西、山东、河北、安徽等省市种植。

参考文献:

[1]路翠红.地黄新品种金九(03—2)的选育及栽培要点[M].农业科技通讯,2012.10:164-165.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