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行业的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管理对策与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5-24
/ 3

化工行业的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管理对策 与 分析

李志进

河北维安职业健康评价有限公司 河北 石家庄 050051

摘要: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简称化工行业,近些年,随着国家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化工行业也得到了很大程度的进步,中国化工行业总体已跻身世界前列,同时化工行业职业卫生问题也越来越受重视。众所周知,化工行业属危险性较高的行业,涉及到的有害物质种类众多,若防控不好,极易对人体造成健康损害,化工企业职业病的问题威胁到了企业每一位员工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因此化工行业的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管理问题需要引起相关部门的足够重视。

关键词:化工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

引言

化工行业具体可分为基础化学原料制造 、肥料制造、农药制造、涂料 、油墨、颜料及类似产品制造、合成材料制造、专用化学品制造、日用化学品制造等众多与民生息息相关的产业,但近年来,化工企业出现越来越多的职业健康问题,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尤其是医学界,职业健康问题是否能成功解决,将直接影响到我国化工业的发展。作为一种高危行业,化工企业的性质决定了其生产内容和生产模式或多或少的会出现影响职工健康的有害物质,而这些有害物质以目前的技术水平有些难以避免,只能采取其他防护措施来有效的降低其对职工的健康损害。为此,我国专门建立了与化工行业职业卫生相关的标准文件,如《化工企业安全卫生设计规范》(HG20571-2014)、《化学品生产单位受限空间作业安全规范》(AQ3028-2008)、《职业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GBZ230-2010)、《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GBZT229-2010)等,并根据相关标准对化工行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粉尘、化学有害物质、噪声、高温等场所进行了分级管控。

1常见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相应的职业病损害

化工行业分为化学原材料制造业、化学制品制造业、化学医药制造业、其他化学品制造业。

生产硫酸的过程中,破碎含硫矿石会产生大量粉尘,在烘焙过程中会从设备缝隙中逸散出二氧化硫;电解食盐法生产氢氧化钠的过程中会产生氢氧化钠和氯化氢;石油炼制过程中原油分馏产生硫化氢,设备或管线密闭不严时,还会造成原料油、汽油或柴油的泄漏;塑料制品业中聚氯乙烯加热分解产生氯化氢、氯乙烯,有些塑料制品生产过程中还会加入增塑剂邻苯二甲酸二丁酯、邻苯二甲酸二辛酯,以改变产品柔韧性,添加过程中管线或设备密闭不严时会造成邻苯二甲酸二丁酯、邻苯二甲酸二辛酯的皮肤接触性危害;化学医药制造企业中主要会产生粉尘、氨、盐酸等职业病危害因素。此外化工企业生产过程中常见的物理有害因素还有噪声、高温等。

2化工企业中常见的职业损害

2.1化学物质和粉尘对呼吸系统的损害

由于化工企业生产过程中会涉及到大量的有毒物质,如果处理操作不当,很容易导致毒物或毒气进入到人体,引起中毒。根据接触物的不同,中毒的症状也有所不同,常见的为恶心干呕、头晕、呼吸困难等人体消化道、神经系统和呼吸系统方面的症状。例如吸入高浓度的二氧化硫气体会引起中毒性咽喉炎和肺泡内及肺间质过量的体液潴留为特征的中毒性肺水肿。如果长期暴露在这种有毒的环境中,会严重影响职员的身体健康,甚至还会威胁到生命安全;化工企业中还会涉及粉尘危害,长期吸入粉尘,可导致肺部弥漫性纤维化。

2.2化学物质对皮肤的损害

化学物质是石油化工行业工人职业性接触性皮肤病的常见致病因素。不同致病化学物的皮肤损害表现不同。硫酸、硝酸、氢氧化钠等强酸强碱会造成皮肤灼伤。职业性角化过度、皲裂及职业性皮疹则由氰类化合物、石油分馏物、醇类、酯类、苯及其衍生物等引起,皮损的主要表现为红斑、丘疹和干燥脱屑。随着石油化工企业生产工艺流程的改进,工人以长期、小剂量的方式接触化学毒物,因此,职业接触性皮肤病常呈亚急性或慢性发作,症状轻重不一,易反复,且发病率较高,给患者、家庭和企业带来了负担。朱柳宾专家对多家中等规模的石油化工企业进行了现场调查,发现工人职业性接触性皮炎患病率为13.11%,主要致病原中氰类化合物占46.75%,石油分馏物占23.38%,芳香烃类占7.79%,职业损害发生率与作业环境、设备自动化程度及是否采取保护性措施紧密相关。黄简抒等专家对某石油化工企业25年间发生的221例职业性接触性皮炎进行了回顾性调查,发现氰类化合物(硫氰酸钠、丙烯腈、氰化钠、腈纶纤维)是主要致病原,占61.1%;其次为石油分馏物,占6.3%;第三为芳香烃类,占3.6%。提示氰类化合物是石油化工行业职业性接触性皮炎的主要致病因素,应有针对性地了解石油化工企业中产生氰类化合物的工艺流程、所致职业性接触性皮炎的患病情况和影响因素,制定针对性措施以有效降低职业接触性皮炎发病率。此外,在生产过程中,工人可接触到多种有毒有害化学物质,皮肤同时或连续暴露于多种化学物后,可能会产生累积效应或协同效应,增加患职业接触性皮肤疾患的风险,为职业接触性皮肤疾病的防治带来一定困难。

2.3物理因素对人体的危害

噪声是各类生产企业中常见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噪声对神经系统的影响主要表现为神经衰弱综合征,症状包括耳鸣、失眠、头痛和记忆力下降等,长期暴露于高噪声的场所中还会引起心律失常、高血压等心血管系统异常症状;高温环境也是化工企业常见的作业场所,劳动者在高温工作场所劳动一段时间后,会出现头晕、头痛、口渴、多汗、全身疲乏、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甚至还会发生热痉挛和中暑等急性病症。

3预防职业病的措施

3.1加强对现场的管理

首先,企业要对现场管理工作应加以充分的重视,设置或指定职业卫生管理机构改革或组织,配备专职或兼职的职业卫生管理人员,加强对生产场所职业卫生问题的督查管理,从源头严格控制有毒物质的排放,并对员工的个人防护用品佩戴情况进行严格的监查,督促其正确配戴个人防护用品,杜绝穿着不合格服装、缺少防护用具的人员进入到危险的生产车间,并制定相应的岗位操作规程,对一些严格遵守规章制度的员工给予一些奖励,对一些表现不好的员工适当进行惩罚,以这种方式来鼓励员工遵守规定,增加管理的有效性。

3.2加强对员工安全意识的培养

为了保障化工企业员工的利益,企业应当加大对职业病危害的宣传力度,在车间产生有害物质的醒目位置张贴职业病危害警示标示,在办公区和车间张贴职业卫生公告栏,明确作业过程中产生的职业病危害,让员工们对职业病危害有更加深刻的了解,并引起重视,主动预防。企业可以定期开展一些安全知识培训讲座,帮助提升员工的安全意识,降低职业病危害事故的发生风险,减少职业病危害对人体的健康损害。

3.3工艺和设备改革

化工企业应提高生产设备和生产工艺的机械化、自动化程度,优先采用危害较小或者无害的原辅材料、生产工艺和设备,输送物料的管道尽量采用防腐、密封的工艺管道,防止物料的跑、冒、滴、漏,产生职业病危害因素较多的场所,尽量采用远程控制,减少人员的接害机会和接害时间。

3.4防尘、防毒、防噪声设施

针对工艺过程中产生严重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作业场所,设置必要的防尘、防毒、防噪声设施,加强局部通风,如使用集气罩、引风机、冷风机等设施进行通风除尘、通风降温、通风排毒,并在产生粉尘较多的工序采用湿式作业,噪声较大的设备采取减振消声措施等。

结语

从化工企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职业病损害和职业病防护措施等方面分析,化工企业需要在作业时加强对职业病有害物质的防护措施。针对平常在作业时需要接触到中高等危害等级化学物质的员工还要加强个人防护,对产生职业危害因素较多的场所要及时进行日常监测和定期检测,并每三年进行一次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化工企业要不断健全目前职业卫生方面的管理制度,通过现状评估综合评定作业场所的危害等级,并采取针对性的防护措施,杜绝劳动人员中职业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袁辰亮.化工企业员工职业病防治措施分析及改进[J].国际感染病学(电子版),2019,8(04):261-262.

[2]梁国艳.某化工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现状的调查分析[J].中国农村卫生,2019,11(09):72-73.

[3]张霞,吴世达,陈健等.基于反向传播神经网络的化工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的方法研究[J].环境与职业医学,2011,28(1):43-46.

[4]侯柯.基于层次分析法(AHP)的职业病危害风险评估研究[D].广州:中山大学,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