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沂蒙精神 培育公安铁军

/ 2

传承沂蒙精神 培育公安铁军

季颖利 崔梦瑶 尹航

山东警察学院

沂蒙精神是沂蒙人民和山东地区党、政、军一起创造的,以“爱党爱军、开拓奋进、艰苦创业、无私奉献”为核心内容的精神集合体。它在沂蒙历史文化、革命斗争传统和党的关怀培育下形成和发展,在革命战争时期激励沂蒙人民爱党拥军,为夺取中华民族独立和全国解放做出了巨大贡献。进入新时代,沂蒙精神随时代一起脉动,似如椽火炬,汇入中国精神的巨大光团,贯穿融入到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迸发出推动历史前进的强大力量和时代光芒。

公安姓党,公安院校人才培养的首要目标就是对党忠诚,绝对可靠。山东警察学院成立于1946年的沂蒙梨杭村,是中国共产党创建的第一所人民警察院校,是沂蒙精神的传承人,在新时代如何出色完成党交给的培育 “对党忠诚、服务人民、执法公正、纪律严明”的合格人民警察,让新时代青年学警能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定贯彻执行党的群众路线,坚决做到一切为了人民、竭诚服务人民这一教育使命,在学院的育人过程中深入学习沂蒙精神,充分发扬沂蒙红色传统,是山东警察学院为党培育“刀把子”,为人民培育忠诚卫士,确保代代传承红色基因的必要途径。

一、山东警察学院的红色沂蒙精神传统

(一)爱党爱军的传统

爱党爱军是价值取向的基石,是沂蒙人民政治觉悟高洁、政治立场坚定、政治方向明确的高度体现,是当时沂蒙红色根据地军政民政治本色的根本体现,是共产主义革命深受拥护、深入人心的真实反映。

在党的领导下沂蒙人民把在历史上形成的追求进步、追求光明的愿望变成了现实,在这一方面是山东警察学院作为红色院校需要加强传承的一点。在革命战争年代,山东警察学院爱党爱军的精神就有了充分而深刻的体现。1946年2月27日,山东省公安总局在临沂城成立,当时公安总局下设机构中,除了秘书、人事教育、侦察、预审、治安、机关保卫、行政七个科和侦察、警卫两个队,还有一个就是警官学校。在那时,山东警官学校做起了后勤保障工作,为前方的战场做了强而有力的支撑。

  1. 无私奉献的传统

无私奉献是价值取向的主干,是思想觉悟的高度概括,也是沂蒙精神的核心。具体的表现为一种大局意识和奉献情怀,为了顾全大局,不怕牺牲、不怕吃苦。而这种精神在山东警察学院的毕业生的事迹中也体现得淋漓尽致,每当危险降临,警察蓝总是逆行而上,守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危难关头,公安不退,疫情面前,警察不退。2020年,山东有11名公安民警英勇牺牲,1980年以来,全省公安机关牺牲民警672名,这些英雄中就有山东警察学院的优秀精英。山东省公安机关广大公安民警在血与火、生与死的考验面前,舍生忘死、赴汤蹈火,用生命践行使命,用热血铸就担当。这种精神与沂蒙精神一脉相传,应需当代学警所学习并继承发扬。

(三)开拓奋进的传统

开拓奋进是价值取向的精神特质,是沂蒙精神的基调。它是一种不断追求进步、敢为天下先的改革创新精神。而山东警察学院的建校历程也恰恰体现了这种坚韧不拔、自力更生、吃苦耐劳、不屈不挠的精神品格。

当年解放区斗争形势的日益复杂,这对解放区公安干部的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急需培养一批讲政治、懂政策、善于斗争和处理复杂关系的公安干部,正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华东局作出成立山东省警官学校的决定。副校长梁国斌曾向师生作报告时指出:“我们这个学校是新型的抗大式学校,过去我们处在战争时期,主要任务是打仗,现在党要求我们搞和平建设,接管城市,就要学习我们不会的东西,要在干中学。”

我党的公安事业从来就没有可资借鉴的固有模式,而是在摸索中前进,在战争中学习战争,不断形成自己的经验和教材。可见,开拓创新是公安事业不断前进和发展的必经之路。而新时代的公安事业重任即将落在新时代青年学警的肩上,所以必须注重培养青年学警们学习和继承沂蒙精神中开拓创新的特质。

(四)艰苦创业的传统

艰苦创业体现了沂蒙人民不屈不挠、坚韧不拔、顽强奋斗的精神品格,是沂蒙精神的精髓,是沂蒙精神至关重要的内容。而艰苦创业亦是山东警察学院成立时所需的一项重要精神,建校前期,公安人才的培养非常艰难。当时战争形势突变,真正坐下来创办一所学校的时机尚未成熟,没有纸和笔,也没有教师、教材和教员,学员们都席地而坐,用树枝在地上写字。所以,这次利用全面内战尚未打响的间隙,正式创办山东省警官学校,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是一个创举。第一期300名学员在战火硝烟中不断转移课堂,最终完成了学业,包括第二期为迎接解放华东地区而培养的1000名南下公安干部,都成长为新中国公安事业的一支骨干力量。


二、在公安育人工作中传承沂蒙精神的意义

探讨如何传承沂蒙精神与山东警察学院的育人使命紧密结合是非常有意义的。

1、 沂蒙精神可以提高当代公安大学生的文化自信

当代的一些大学生在同时面对我国传统文化、西方文化和各种非主流文化时,不能很好地坚守住自身文化,缺少足够的文化自信,相当数量的青年学生文化践行能力比较差,不能从自身文化中确认生活意义和人生价值,甚至精神空虚,价值取向迷失。2016年7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明确提出:中国共产党人“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就要坚持“四个自信”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其中,文化自信就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性的自信。坚持文化自信就是要激发党和人民对中华优秀文化传统的历史自豪感,沂蒙精神作为一种民族精神力量,对唤醒当代大学生的民族文化情感、树立正确的价值选择标准、坚定文化意志、激发文化自豪感等方面都有强大的推动力和指引作用。首先,沂蒙精神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品质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集中体现,通过对沂蒙精神的学习,可以使公安大学生更加清楚地认识到我国文化中的优秀思想的魅力,提高他们的文化认同感;其次,沂蒙抗战时期发生的生动、直观的形象和事例,具有直接真实性,通过对沂蒙精神中英勇抗战的英雄人物和革命事迹的学习,能触发他们内心深处的震撼,促使他们更加深刻地理解我国民族精神,在情感共鸣中感受到民族文化的强大力量,激发公安大学生的文化自豪感和自信心。


2、 沂蒙精神可以坚定当代公安大学生的政治信念

“公安姓党”是公安队伍鲜明的根本政治属性,公安机关是党和人民手中掌握的“刀把子”。身为一名公安大学生一定要有清醒的政治意识,坚定的政治信念,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做到两个维护。对党忠诚是对公安大学生培养的首要目标,不应该只局限于专业素质的提高,更要加强忠诚教育,提高政治意识,为党和人民培育又红又专的高素质公安人才,这样才能为维护国家发展、民族复兴保驾护航。而通过对沂蒙精神的学习,就可以实现这一目的。“爱党爱军”是沂蒙精神形成的基石,是沂蒙精神历久弥坚的基础,这一精神的形成既是对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的一种折射,也是对沂蒙人民崇高民族气节的一种体现。沂蒙人民经过长期革命斗争的考验,在亲身经历了血雨腥风的战争和不畏艰难、不怕牺牲的革命实践中,逐渐感悟到了党和人民军队的光荣伟大之处,并且坚定了爱党爱军的政治觉悟,自觉地将这种思想觉悟和意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落实到实际行动中,是革命取得胜利的重要前提。

3、沂蒙精神可以培养公安大学生敢打硬仗,能打胜仗的精神信念

据统计,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沂蒙地区曾发生过大小战斗4000余次,血染沂蒙的6万多名将士中,有3.1万英烈是临沂籍人。当时,沂蒙根据地内提出的口号是:砸锅卖铁也要支援前线,这足以看出沂蒙人坚定的信念和勇于奉献、不畏艰难的伟大革命精神,它的社会动员作用意义重大,是我军打硬仗、打胜仗的精神动力。当代公安大学生通过对沂蒙精神的学习,也可以培养出这种开拓奋进,不怕牺牲的精神信念。


4、沂蒙精神可以培养当代公安大学生无私奉献,服务人民的执法理念

无私奉献是沂蒙精神的核心,沂蒙山区的淳朴善良的民风造就了一大批像沂蒙母亲王换于、沂蒙六姐妹式的先进典型。沂蒙人民爱党、爱国、爱军,他们以实际行动诠释了沂蒙人民无私奉献的精神品质。革命时期,沂蒙人民省吃俭用,“最后一口粮做军粮、最后一尺布做军装、最后一个儿子送战场”支援前线,照顾伤员。他们冒着枪林弹雨硬是用独轮车撑起了一条人民军队的生命线。我们的人民警察也是这样,当党和人民群众受到威胁时,他们会义无反顾的舍小家为大家。当他们的个人利益和国家民族利益发生冲突时,他们以勇于牺牲和无私奉献的精神,将国家和民族大义放在首位,甘愿为国家与人民奉献所有。通过对沂蒙精神的学习,可以使当代公安大学生深刻理解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服务、奉献精神,为未来的公安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如何将沂蒙精神融入育人工程

1、深挖红色传统、细化课程思政。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沂蒙精神中有许多有待于深挖的红色思想,而这些思想对于当代公安大学生培养成才以及今后的工作具有很大的帮助。课堂是学生与老师交流思想的舞台,通过对红色基因的教学以及与学生的沟通交流深挖红色基因,让学生更好地学习以及继承发扬这些优良传统。

2、深化教学内涵、树立旗帜意识

以红色思想为旗帜,确立沂蒙思想在教学中的指导作用,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不断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培养学生成为党的“刀把子”。砥砺奋进,继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不断加强内涵建设,为党培育忠诚卫士。

3、培养红色师资、讲好沂蒙精神

着力建设一支有创新精神的教师队伍,注重在教师的政治意识和思政工作能力上的的培养,拓宽教育方式,积极开发新的教学模式,通过讲好红色故事,将沂蒙精神继续发扬发展,积极促进学生的红色精神、忠诚品质、宗旨意识、形象意识的树立和指挥能力、规范化执法能力的形成。

4、守好红色课程、营造红色氛围

课程是育人的主渠道,一定要加强传统红色课程的保护和开发,在所有的课程中挖掘红色基因的建设很重要,保护好红色的传统课程更是公安院校红色传承的重中之重。在课程建设中,应该充分发挥传统红色课程的厚重历史的“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的教育功能,把传统红色课程当做红色阵地守好,形成扎实良好的氛围,在潜移默化中将红色基因深植在学生心中。


山东警察学院作为沂蒙精神的传承者,要担当“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为警铸忠魂”的光荣使命,始终不能忽视对沂蒙精神这一红色精神的深入发掘和发扬。


  1. 季颖利 副教授

  2. 崔梦瑶 学生

  3. 尹航 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