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护一体化工作模式在提升血液科病房护理质量中的应用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5-19
/ 2

医护一体化工作模式在提升血液科病房护理质量中的应用研究

孔惠

哈尔滨市第一医院 血研所 哈尔滨 150000


【摘要】目的:观察血液科病房采用医护一体化工作模式提高护理质量的作用。方法:于2020年01月--2021年01月对本院血液科病房接收的100例住院治疗患者作为课题对象。遵循自愿参与及同意知情原则,通过数字随机表法,分组观察课题对象并分别设为常规组(常规病房护理)、研究组(医护一体化工作模式),各50例。结果:研究组平均住院时间、平均住院费用均少于常规组(p<0.05);研究组满意度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血液科病房实施医护一体化工作模式备受患者青睐,能够进一步降低患者经济负担,缩短患者住院时间。

【关键词】血液科;医护一体化;护理质量

常规病房护理主要以“分体式”管理为主,临床医师与护理人员各自工作,交流少,缺乏及时有效的沟通,效率低,操作环节多,这样一来,不仅浪费了人力成本,而且还会影响到护理人员的专长发挥,降低病房护理质量[1]。与常规病房护理不同的是,医护一体化工作模式将临床医师与护理人员之间看作是一种合作过程,双方认可各自的职责范围,共同朝着目标努力,与此同时,医护分工明确、合理,联系紧密,协作交流[2]。血液科是现代临床中最为重要的一线科室,涉及病种较多,日常工作量大、繁琐[3],为了改善血液科病房护理质量,本研究特此尝试了医护一体化工作模式,以供临床参考。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课题对象为100例血液科病房接受的住院治疗患者,纳入时间均为2020年01月--2021年01月,根据自愿参与及同意知情要求,通过数字随机表法,分组观察课题对象并分别设为常规组、研究组,各50例。研究组包括27例男性和23例女性,年龄19-78岁,均龄(56.8±11.3)岁;19例再生障碍性贫血、17例缺铁性贫血、14例急性髓系白血病。常规组包括25例男性和25例女性,年龄20-77岁,均龄(56.4±11.9)岁;18例再生障碍性贫血、18例缺铁性贫血、14例急性髓系白血病。两组基本信息经过统计学检验,P值均>0.05。本研究与《世界医学协会赫尔辛基宣言》要求相符。

1.2方法

给予常规组50例患者常规病房护理,不实施医护一体化工作模式,主要根据血液科护理常规,落实相应的操作内容。而研究组50例患者则在常规病房护理同时加入医护一体化工作模式,即(1)部署规划。血液科根据现下状况,完善医护一体化工作计划,健全职责、操作标准、流程、制度、指引等相关机制体制。(2)医护管床。根据病区护理人员、临床医师的职称、能力,将之分成若干个小组,各组成员固定,负责管理10-15张病床。从患者入院开始一直到康复出院这一期间,由固定的小组负责诊疗、护理,与此同时,同组医护工作者还要负责患者出院之后的日常随访工作。(2)医护查房。同组医护工作者每日按时查房,主管护理人员向医师反馈患者每天的病情变化,以便于医师根据患者病情变化制定科学合理的诊疗方案或者是合理调整治疗方案,然后由护理人员贯彻落实,将方案执行到位。(3)医护探讨,针对患者实际病情,共同探讨分析疑难。(4)共同培训专科技能以及理论知识。(5)与血液科护理工作特点相结合,实施具有特色的专科医护合作项目。

1.3观察指标

记录每位患者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同时调查患者满意度,以本院自拟问卷调查表作为统计工具,了解患者对服务态度、交流沟通、专业操作等各方面的满意度,100分满分,其中0-59分不满意、60-85分基本满意、86-100分不满意。总满意度=1-不满意。

1.4数据统计处理

将本课题研究获得的计数资料与计量资料导入spss22.0统计学软件中并进行数据检验处理,计量资料包括住院时间、住院费用,以(x±s)形式描述,组间t检验,计数资料包括满意度,以%(率)形式表述,组间X2检验,组间数据差异判定结果以P值描述,以(P<0.05)表示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观察研究组与常规组平均住院时间、平均住院费用 见表1

表1 研究组与常规组平均住院时间、平均住院费用对比

小组

病例数

平均住院时间(d)

平均住院费用(万元)

研究组

50

9.1±2.2

1.1±0.3

常规组

50

13.2±2.5

1.4±0.8

t

-

3.220

9.103

p

-

<0.05

<0.05

2.2观察研究组与常规组满意度 见表2

表2 研究组与常规组满意度对比

小组

病例

非常满意

基本满意

不满意

总满意度

研究组

50

30(60.00%)

17(34.00%)

3(6.00%)

47(94.00%)

常规组

50

21(42.00%)

18(36.00%)

11(22.00%)

39(78.00%)

X2

-




12.869

p

-




<0.05

3.讨论

医护一体化工作模式的出现,将既往临床中两条平行线(护理人员与患者、临床医师与患者)紧密联系在了一起,重新构建了于患者、护理人员、医师一体化的崭新格局[4]。制定诊疗计划过程中,护理人员积极参与其中,与临床医师一起商讨诊疗活动,医患查房、探讨,让护理人员清楚明白的执行各项操作并且明白各项操作的实施意义,有利于保障患者治疗安全,赢得患者好感和青睐[5]。本研究对照观察,结果研究组满意度94.00%高于常规组78.00%(p<0.05)。证实了医护一体化工作模式能够更好的提高患者满意度。与此同时,研究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均少于常规组(p<0.05)。说明医护一体化工作模式有助于患者早日康复,减轻治疗负担。这是因为医护一体化工作模式下,有助于护理人员更加深入的了解掌握患者病情,加之清晰的护理目标,有利于护理人员针对性、个性化的服务患者,让患者获得满意的临床结局[6]

总而言之,对于血液科病房而言,医护一体化工作模式具有重大的临床应用价值,不仅可以减少患者住院费用,缩短患者住院时间,而且还可以提高患者满意度,这对于血液科病房护理质量提高发挥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许碧琴.医护一体化模式对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生活质量以及营养状态的效果[J].慢性病学杂志,2020,21(11):1751-1754.

[2]江雪银,程朝霞,张秋萍,赵琳琳.医护一体化对连续性血液净化患者满意率及护理质量的影响研究[J].中国预防医学杂志,2020,21(09):1003-1006.

[3]彭宇阁,邱武英,尚丽丽.医护一体化模式对专科护士核心能力的影响[J].河南医学研究,2020,29(06):1121-1123.

[4]刘司南,陈林.医护一体化管理模式在血液透析高磷血症患者中的效果[J].中国血液净化,2018,17(08):573-576.

[5]乔艳萍,孙江涛.医护一体化护理对住院血液肿瘤患者负性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医药科学,2017,7(23):84-87.

[6]吴佼佼,马红梅,廖春霞,贾玉玲,陈媛.医护一体化工作模式在护理领域中的应用现状[J].中国医药导报,2017,14(04):38-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