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维地震在走滑断裂识别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5-18
/ 1

三维地震在 走滑断裂识别中的应用

胡天乐

中石化华北油气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河南郑州 450006

摘 要:十三五期间,中石化在鄂尔多斯盆地南缘部署实施了大面积黄土塬三维地震,三维地震解释揭示该区域断裂普遍发育,改变了早期该区“铁板一块”的认识。本文通过精细断裂解释,从平面及剖面特征上进一步证明了该区走滑断裂的性质。

关键词:走滑断裂 三维地震 鄂尔多斯盆地 地震解释

0引言:走滑断裂具有四大方面作用:一是控制盆地构造格局和沉积体系;二是提供有效的聚油气圈闭;三是成为有效的油气运移通道;四是可以改善储层的储集物性。走滑断层产生于独特的应力背景之下,具有一系列的几何学特征。从鄂尔多斯盆地南部三维地震资料的一些特征进一步证明了该区走滑断裂的特征。目前主要认为以下四个特征,是判识走滑断裂的重要标志:(1)断层断面陡直,直插基底;(2)剖面上可能发育花状构造;(3)平面上断层行迹十分丰富;(4)空间上可见“海豚效应”或“丝带效应”。本文主要结合解释的三维地震,从以上4个方面综合验证该区走滑断裂特征。

1、断裂平面及剖面特征

通过对目标区地震资料的反复对比分析,可以从剖面与平面等多个角度发现该地区符合走滑断层的一系列的几何学特征,可以证明该目标区发育走滑断裂。

特征一:断面陡立,断面大多表现为上缓下陡,到深部近于直立,深深插入沉积基底,并发育花状构造断层断面陡直或上缓下陡,到深部近于直立。从图1可以看出H探区断裂近直立分布,断层倾角大部分在75°以上,尤其北西向大断裂都能断穿到基底,而且发育典型的正花状与负花状构造。

60a3675810d98_html_f60e3c201ca75005.gif

图1 H探区走滑断层三维地震典型剖面

特征二:平面行迹丰富

单条断层延伸不远,各级断层分叉交织,构成辫状带;研究区断裂走向主要表现三组方向:北西西向、东西向和北东东向,其中北西西向断裂控制了区内地层构造总体形态,这类断层垂直断距大、延伸距离远、规模较大,主要发育在研究中部及南部,数量较多;东西向断层主要分布在北西西向断层旁边,呈雁列式分布,数量较少,延伸距离短,垂直断距较小多为高角度-垂直断层;北东东向断层主要分布北部,数量众多,延伸距离较短,多为高角度-垂直断层,垂直断距较小。同时可以看到北西西向延伸,条带状展布,伴随断裂破碎带。这类断层发育时期较早,活动期长,断裂延伸长,垂直断距大。

60a3675810d98_html_985e5d3eb24fc729.png60a3675810d98_html_bb4c6c635e244a07.png

图2 H探区中生界T6c(左)与T5c(右)断裂平面分布图

特征三:空间常见海豚效应断层在空间上常具有“海豚效应”或“丝带效应”;

如图3所示,这里展示了横切北西向断裂的11个剖面,从西北到东南展示的剖面可以看出,延着断裂方向,断层的断距时大时小,从8米-80米不等;另外断层的性质来看,一会为正断层一会为逆断层,断层的性质变化较快,表现为“海豚效应”与“丝带效应”


60a3675810d98_html_b6f2e17c6496ca5f.png

图3 H探区断层在空间“海豚效应”图

60a3675810d98_html_79043a508e6838fe.png

图4 H探区断层在空间“丝带效应”图


2、结论:不管从片面还是剖面上,都可以证明鄂尔多斯南部H探区为典型的走滑断裂特征,黄土塬区三维地震在走滑断裂识别中起到断裂巨大作用,


参考文献

[1] 周文等.《镇泾油田长8油藏储层裂缝发育状况及其控油因素研究》,成都理工大学,2010

[2] 张林炎,范昆,刘进东等. 鄂尔多斯盆地镇原一泾川地区三叠系延长组构造裂缝分布定量预测. 地质力学学报,l2(4),2006.12

[3] 周新桂,张林炎,苏复义等. 鄂南镇-泾地区构造应力与储层裂缝系统发育规律研究. 中石化华北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2005.6

[4] 杨占龙,彭立才等. 地震属性与岩性油气藏勘探.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2007.46(2).

[5] 凌云研究组. 基本地震属性在沉积环境解释中的应用研究.石油地球物理勘探,20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