厨房空气净化装置降噪措施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5-17
/ 2

厨房空气净化装置降噪措施探讨

郝少悦 王宁 郭春生 王静仙 张红宇

山西新华防化装备研究院有限公司太原 山西太原 030008

【摘 要】以厨房空气净化装置为改进对象,通过结构优化、增加消音措施、弹性安装、装配工艺改进等几方面降低噪音,减轻噪音对周围人员和环境的不良影响。

【关键词】厨房噪声;消音; 降噪;

为改善厨房空气质量,某密闭工事在厨房设置了厨房空气净化装置。由于空间较小,装置工作时产生的噪声比较明显,严重干扰人员之间的对话,影响周围人员的思考、休息和工作。噪声影响人的中枢神经,导致肠胃功能异常,影响内分泌机能,还有可能损伤听力、加速疲劳[1]。持续的噪声使人员烦躁,出现神经紧张、心律不齐、血压升高等症状[2]。本篇文章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为工事内人员提供一个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以降低厨房空气净化装置为目的,对产生噪声的原因进行分析,用科学的理论方法作指导,采取经济、切实可行的技术措施,降低装置运行时的噪声,减轻噪声周边环境的影响[3]

1 机理分析

噪声主要分为空气动力性噪声、机械性噪声和电磁性噪声。空气动力性噪声是由于气体振动产生,当气体中有了涡流或压力发生突变,引起气体扰动而产生的噪声,就是空气动力性噪声。机械性噪声是由于固体在撞击、摩擦等机械力的作用下振动产生。电磁性噪声是由于磁场脉动等引起电气部件振动而产生的噪声[4]。这三种噪声往往混杂在一起,有时以空气动力性噪声为主,有时以机械性噪声为主[1]。根据噪声产生的机理分析厨房空气净化装置产生的噪声主要分两大类,一是由相互连接、接触的零部件相互撞击、摩擦以及力的传递使零部件产生振动等原因产生的机械性噪声。二是由于气流组织不顺畅产生湍流、气体与零部件之间摩擦、进出风口辐射等原因产生的空气动力性噪声[3]

2 噪声产生的原因及控制措施

从噪声产生的机理分析厨房空气净化装置产生噪声的主要原因,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从而达到减振降噪的目的。

2.1 噪声源控制。

由于滤芯阻力较大,为克服滤芯阻力并留有规定的余量用于形成装置超压,设计初期选用170型风机。如选用低噪声风机或者减少风机产生的噪声[5],首先需要减小滤芯阻力。通过选用性能优良、粒径较大的浸渍炭,减小浸渍炭层装填堆密度,降低滤芯阻力,风机改用噪声较低的160型风机。

2.2 传播途径控制

仅靠控制噪声源风机产生的空气动力性噪声仍不能将噪声降至期望值,需要从传播途径上进行控制,主要是风机进风侧、出风侧气路的噪声控制和风机腔噪声控制。

将风机进风侧扩散器截面积加大,降低气流速度[6],减小结构阻力,同时在扩散器外部粘贴消音棉。

在风机出风口安装消音器,消音器壳体由不锈钢微孔板焊接制作,中间填充吸声材料,声波通过微孔渗入到吸声材料内部,通过摩擦和粘滞阻力消耗掉,消除出风口空气噪声。

风机腔周围设计微穿孔板吸声结构,微穿孔板与壳体之间形成空腔,填充消声材料,切断噪声在风机腔的传播,降低噪音。

2.3 振动噪声控制

风机运行时,振动传递到接管、壳体,产生振动噪声。为减少此类振动噪声,对风机安装、连接处增加弹性缓冲减振措施,避免刚性连接产生振动噪声。同时检查装置中存在刚性接触的其他部位,提高零部件装配精度及表面粗糙度,选择适当的配合间隙,减少摩擦撞击。改进加工工艺和装配方法,铆接、插接的零件尽量改用焊接和螺栓紧固。

2.4 安装方式改进

装置安装时进风口与管道之间采用柔性接管连接,在机脚增加隔震器,并且控制各隔振器的水平度,减少对其安装位置机械振动的影响。

通过采取上述改进措施,厨房空气净化装置的噪声值明显降低。

3 结论

基于厨房空气净化装置分析噪声产生的原因,开展了降噪措施的研究,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在后期的应用中将根据发现的问题继续优化改进。噪声控制技术涉及力学、声学、结构、电子、材料、加工等多学科、多领域的综合性技术。[7]依靠降噪措施只能起到改善作用,要想取得更好的效果,需从装置设计初期甚至厨房设计初期就同步设计,综合考虑通风管道路径的流畅性、安装位置的合理性、房间内的隔音效果、净化滤芯的使用情况及剩余寿命、装置的清洗维修周期等影响装置噪声的重要因素。一旦发现设计不能满足噪声要求,就能及时采取预防措施[8],如等到厨房装修完成,装置安装完毕再整改,势必影响验收进度、增加经费。相信通过多方面的优化改进,一定能创造出一个舒适的厨房环境。

引用文献

[1]周新祥,于晓光.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噪声控制与结构设备的动态设计.2014.25-26.

[2]高红武.噪声控制技术.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9.6:7-8.

[3]仪垂杰,黄协清,吴成军,吕广庆,陈花玲,张铁山. 装甲运兵车车内噪声控制研究[J]. 兵工学报,1995,(03):73-77.

[4]空气动力学噪声与消声器.方丹群. 北京.科学出版社.1978.19-20.

[5]吕玉恒. 噪声与振动控制技术讲座(连载)[J]. 振动与冲击,1995,(03):77-78.

[6]彭耀,蒋炎坤,胡社来,颜芳,张健. 某型海洋科学考察船舱室噪声控制[J]. 船海工程,2017,46(04):126-129.

[7]缪旭弘,王振全. 舰艇水下噪声控制技术现状及发展对策[A]. 中国造船工程学会船舶力学学术委员会水下噪声学组.第十届船舶水下噪声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

[8]赵尚辉. 船舶上层建筑结构噪声控制(上)[J]. 船舶,1994,(05):3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