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鼻高流量吸氧在ICU肺癌术后患者撤机后应用效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5-12
/ 2

经鼻高流量吸氧在 ICU肺癌术后患者撤机后应用效果

范平 黄蔚 宁艳

云南省肿瘤医院 云南 昆明 邮编 650118

摘要目的:评价ICU肺癌术后患者撤机后,经鼻高流量吸氧的重要价值。方法:取46例ICU肺癌术后患者,撤机后均需给予吸氧处理,因吸氧方式不同,将其分为两组,其中行常规面罩吸氧患者为1组,行经鼻该流量吸氧患者为2组。结果:吸氧后8小时、24小时患者呼吸状况比,相比1组,2组呼吸指数、氧合指数均较优(p<0.05);吸氧后,组间再次机械通气发生率、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比较,2组发生率均较低(p<0.05)。结论:ICU肺癌术后患者撤机后,经鼻高流量吸氧可改善患者呼吸状况,预防或降低不良事件发生,值得推广。

【关键词】ICU肺癌术后患者;撤机;经鼻高流量吸氧;呼吸状况

ICU肺癌术后,给予患者机械通气,可维持患者通气量,满足机体需求,改善患者气体交换功能,若患者恢复自主呼吸且血气各项指标平稳,可撤机预防机械通气引发并发症。撤机后需要持续给予吸氧处理,才可促进患者恢复。多数研究均显示,ICU肺癌术后撤机后,实施经鼻高流量吸氧改善呼吸效果更佳,且安全性更高[1]。文章对ICU肺癌术后撤机患者实施经鼻高流量吸氧。

1 资料与方法

    1. 基线资料

取ICU肺癌术后患者共46例,患者术后均需给予机械通气维持呼吸,撤机后需给予吸氧处理,经分组后每组各23例,患者均选自2019年4月-2020年4月。患者详细资料包括:1组患者平均年龄(59.87±3.47)岁,女9例,男14例;2组患者平均年龄(59.71±3.52)岁,女8例,男15例。患者平均年龄、性别等资料在参与研究前后均保持一致(p>0.05)。

纳入条件:患者均符合撤机指征,指征包括自主呼吸频率在23-35次/分以下,血气分析各项指标恢复;患者、家属均了解此研究价值及方法,同意参与,且签署协议;患者均需给予吸氧处理。

排除条件:无法积极配合治疗;精神疾病;严重心血管疾病;血气分析中各项指标不稳;无自主呼吸;内环境严重紊乱。

    1. 方法

1组:给予常规面罩吸氧处理,具体如:撤机后,持续监测患者体征,给予常规面罩吸氧,连接湿化瓶,注入专用注射水实施吸氧处理。

2组:给予经鼻高流量吸氧处理,具体包括:撤机后,监测患者体征并做记录,随之给予经鼻高流量吸氧处理,拔管前间断脱离呼吸机,给予湿化氧疗专用呼吸回路连接气管插管,实施氧疗,注入无菌注射用水,根据患者不同情况调节适宜温度、流量及吸入氧浓度,并持续监测患者经皮血氧饱和度,拔管后给予鼻导管持续氧疗。

    1. 观察指标

(1)比较呼吸状况,其中包括呼吸指数、氧合指数,记录吸氧后8小时、24小时。

(2)统计患者再次机械通气发生率、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

    1. 统计学分析

取SPSS19.0,检验中:计量资料(x±s)—t,计数资料—χ2,p<0.05差异明显。

2 结果

2.1 呼吸状况

给予吸氧前,患者呼吸状况比未见较大差异(p>0.05);吸氧后8小时、24小时患者呼吸状况比,相比1组,2组呼吸指数、氧合指数均较优(p<0.05),见表1。

1呼吸状况(x±s

例数

呼吸指数(次/min)

氧合指数(mmHg)

吸氧前

吸氧后

吸氧前

吸氧后

1组

23

20.49±2.47

21.69±1.58

265.47±10.54

275.48±4.58

2组

23

20.71±2.31

22.71±1.31

265.91±10.34

277.85±4.61

t

-

0.312

2.383

0.143

1.749

p

-

0.378

0.011

0.444

0.044

2.2不良事件

吸氧后,组间再次机械通气发生率、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比较,2组发生率均较低(p<0.05),见表2。

2不良事件(n/%

例数

再次机械通气发生率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

1组

23

7/30.43

6/26.09

2组

23

1/4.35

1/4.35

χ2

-

5.447

4.212

p

-

0.020

0.040

3 讨论

ICU肺癌术后撤机后,经鼻高流量吸氧包括空氧混合装置、湿化治疗仪及高流量鼻塞等,连接呼吸管路后,可为患者提供舒适、安全的吸氧方式。该种吸氧方式主要通过输送高流速气体,维持肺泡开放,给氧期间可为根据患者不同情况,为患者调节适宜高流速空氧混合气体,故具有针对性[1]。传统面罩吸氧可增加患者闭塞感,且易因不宜控制吸入氧浓度等增加不良反应。恒温恒湿的高流量气体,不仅可避免患者用力吸气,亦可保证吸入气体舒适,同时可冲刷鼻腔等残留气体,减少下次吸入的二氧化碳含量,降低吸气阻力,避免吸气期间不必要的代谢消耗,最终为患者提供精准稳定的吸氧浓度,可改善呼吸指数、氧合指数。且该吸氧方式,有助于稀释患者痰液,可促进排痰,保持气道湿润及通畅,故可维持患者呼吸功能,可降低再次机械通气发生率、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随之可促进呼吸道上皮细胞功能修复[3]。因此,ICU肺癌术后患者撤机后,经鼻高流量吸氧较传统吸氧该方式,效果更佳,可保障ICU患者安全,亦可帮助肺癌术后患者改善预后,提高ICU住院期间的舒适度,以促进恢复。

总而言之,ICU肺癌术后患者撤机后,经鼻高流量吸氧有其特殊优势,值得应用。

参考文献:

[1]吴政庚, 罗庆勇, 龚美红,等. 经鼻导管湿化高流量吸氧应用于ICU患者撤机后的效果研究[J]. 当代医学, 2019, 025(034):150-152.

[2]陆俊杰, 戴吉, 顾胤杰,等. 经鼻导管湿化高流量吸氧在ICU患者撤机后的应用效果分析[J]. 中外医疗, 2017,36(26):82-83.

[3]江意春, 刘振密, 袁丰华,等. 经鼻高流量吸氧在机械通气患者撤机中的作用[J].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8, 39(448):44-46.